菩提持著茶壺的手在半空停頓了片刻,隨即又恢復(fù)了平穩(wěn),為元始續(xù)上茶水。
水流注入杯中,清澈透亮,不起波瀾,正如他此刻的面容。
他長長地嘆出一口氣,那口氣里有說不盡的疲憊。
“道兄此言差矣。我非是躲,只是倦了?!?/p>
“昔年佛陀于此樹下悟道,天魔率眾來擾,欲亂其心?!?/p>
“佛陀心如磐石,降服魔眾,方才得證無上正等正覺?!?/p>
“外魔易退,心魔難除啊?!?/p>
“非是神通,非是法力,而是那一份明悟,一份放下?!?/p>
“他勘破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故而能得大自在,大逍遙?!?/p>
“我坐在此處,也只是想求一個心靜罷了?!?/p>
元始天尊聽了,面上卻毫無動容,反是輕笑了一聲。
“道友,你我相交多少年了,何必與我打這些機鋒?”
“你若是對著靈山那些佛陀菩薩,講這些云山霧罩的道理,他們或可聽得津津有味?!?/p>
“在我面前,還是敞開天窗說亮話罷?!?/p>
他將身子微微前傾,一字一句,清晰地說道:“你是為了那只石猴而愁,還是為了陸凡而愁?”
“這個時間點,那陸凡,可就在你的斜月三星洞外跪著呢?!?/p>
“道友若是為了他而愁,不愿沾染這段師徒因果,那也簡單。避而不見,任他離去,待時光流轉(zhuǎn),一切自會回到正軌,你也可就此了斷煩惱根源?!?/p>
菩提聞言,終于抬起頭,看了元始一眼,那眼神里有些許無奈,也有些許責(zé)備。
“你這老倌,還是這般鬼心眼多?!?/p>
“你明知我為何在此,卻偏要拿話來戳我的心窩子?!?/p>
他又是一聲長嘆,這次的嘆息比方才更加沉重。
抬眼望向院外的云海,目光悠遠(yuǎn),穿透了眼前的時空。
“你說的都對。我是為了那猴子,也是為了陸凡?!?/p>
“當(dāng)年接引來尋我,言及東勝神洲有一天生石猴,乃混沌靈根,與我教有大因緣,合該是未來那場西行取經(jīng)大業(yè)的護法之人。:”
“要我在此設(shè)下道場,收那猴頭為徒,授他一身通天徹地的神通,待時機成熟,便由他去闖那滔天大禍,引出五百年的劫數(shù),最后再由佛門出手點化,好全了這場西游的功德?!?/p>
“貧僧本以為,這不過是順應(yīng)天數(shù),走個過場?!?/p>
“誰知......誰知那猴頭雖是天地生成的妖物,性子頑劣,心性卻至純至誠。”
“他拜我為師,晨昏定省,學(xué)道之心,比我座下任何一個弟子都要虔誠。”
“我見他聰敏,一點便通,心中歡喜,便將那七十二變與筋斗云的法門都傾囊相授?!?/p>
“朝夕相處,看他從一個懵懂石猴,漸漸修成了人形,有了喜怒,懂了禮數(shù)......”
“貧僧竟真的動了師徒之念,生了凡俗情分?!?/p>
說到這里,他自嘲地笑了笑。
“圣人不動情,動情非圣人。我那時才曉得,自已終究是差了一籌?!?/p>
“我看著他神通日進,心中既是替他高興,又替他憂慮。”
“高興他天資卓絕,不負(fù)這身造化;憂慮他將來要受那鎮(zhèn)壓之苦,日日饑餐鐵丸,渴飲銅汁。我實在不忍?!?/p>
“于是,我尋了個由頭,說他賣弄神通,將他早早地逐出了山門?!?/p>
“我本想著,他若能聽我的話,回那花果山安分度日,做他的山大王,逍遙快活,或許就能避開命定的劫數(shù)?!?/p>
“是我癡心妄想了。”
元始天尊靜靜聽著,沒有插話。
他端起茶杯,任由那氤氳的熱氣撲在臉上。
菩提的聲音里,有了些許沉重?!疤斓勒颜?,命數(shù)難違。他終究還是沒能逃過。”
“大鬧天宮,十萬天兵不能敵,最后還是佛祖出手,將他壓在山下?!?/p>
“五百年風(fēng)吹雨打,五百年銅汁鐵丸,磨去了他一身的傲骨?!?/p>
“待他出來,頭上多了一個金箍。西行路上,他降妖除魔,說是護法,實則更像是贖罪。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他才修成正果,得了個斗戰(zhàn)勝佛的名號?!?/p>
“我本以為,百年光陰,足以讓我將此事放下。”
“他成了佛,我也斷了念,這段師徒因果,就算了結(jié)了?!?/p>
“我將這方寸山藏入時光縫隙,不問三界之事,只求一個心安?!?/p>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他又為了陸凡,在天庭大動干戈?!?/p>
“我聽聞此事,才發(fā)覺,那塊壓在我心頭五百年的石頭,從來就沒有搬開過?!?/p>
他的手指在微燙的茶杯壁上摩挲著,眼神飄向遠(yuǎn)方的云海。
“我教他七十二般變化,是盼他能躲災(zāi)避劫,逍遙于天地之間,不是讓他去爭強好斗;我傳他筋斗云,是想他能脫離苦海,遨游于九天之上,不是讓他去為人作伐,再入殺劫?!?/p>
“如今這般,我又有什么面目去見他?”
“他若問我,師父,你當(dāng)年為何騙我?我又該如何作答?”
菩提說完,端起茶杯,一飲而盡,如同飲下一杯苦酒。
元始天尊把玩著溫潤的玉杯,目光卻未曾離開菩提的臉。
“道友一番剖白,倒是叫貧道有些好奇了?!?/p>
“你為那石猴耗費心神,五百年意難平,貧道能夠理解。”
“畢竟師徒一場,縱然是圣人,也難免會種下因果。”
“只是,貧道不解的是,既然你已決意將這方寸山藏于時光之中,不問世事,為何又要節(jié)外生枝?”
他將茶杯輕輕放回石桌,發(fā)出一聲清脆的微響。
“靈山那邊想不通,我道門這邊也看不透?!?/p>
“你這斜月三星洞,本就是為應(yīng)那西游劫數(shù)而設(shè)的一處方便法門,功成之后,理當(dāng)煙消云散?!?/p>
“道友當(dāng)年為何又要收下陸凡,做你這關(guān)門弟子?”
“你收他為徒時,難道就分毫也未曾算到,他日后會與佛門生出這般大的糾葛,甚至攪動天數(shù),引得殺劫再起?”
“你既不忍悟空受苦,又為何要親手將另一個弟子推入更大的危局之中?”
“這與你方才所言的求個心靜,可是背道而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