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大清洗的同時,對于星空的偵查也一刻沒有停過。
面對最高指揮部陳大元帥:“建立更加嚴密的星際偵查網絡”的要求,科技司和裝備發(fā)展部的專家們前前后后提出了數(shù)百套各種各樣的方案,但是都無法適應浩瀚無垠的星空需求。
靠著各個星球表面的上千個深空基站,夏國勉勉強強也才實現(xiàn)了巖石星系內圍三分之二部分的覆蓋式偵查,外圍三分之一的偵查仍有相當部分的偵查死角和空白區(qū)域。
而對于相鄰的星區(qū),那更是兩眼一黑。
最終,夏國科學家們萬般無奈的,在確認當前的科技路線還走不通的情況下,不得不退回了技術退化,密度覆蓋的老路。
最終呈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套簡陋到令人發(fā)指的偵查設備方案。
“動力系統(tǒng)用的是單通道簡易版霍爾推進器,能夠提供8到10毫牛的驅動力?!?/p>
“多少?”
“放個屁的沖力應該都比它大吧……”
“主要考慮成本,這是目前最經濟的推進器了?!?/p>
“反正太空沒有空氣阻力,推進器慢慢加速,也能把偵查設備加到足夠的速度。”
首席設計師開始對這套被稱之為“蟻巢”系統(tǒng)進行仔細的講解,所謂“蟻巢”系統(tǒng),就是用足夠數(shù)量的微型偵查設備,鋪成一張覆蓋整個星域的巨型偵查網絡。
為了保證數(shù)量,那成本一定要足夠低,在技術部門和工業(yè)部門的聯(lián)合控制下,系統(tǒng)釋放的是完全沒有自主升空能力的“螞蟻”偵測器,需要用一艘名為“蟻巢”的母船把它們帶入太空,然后一路飛一路拋射。
動力系統(tǒng)已經是極簡版本的小微型號發(fā)動機了,能源部分使用了氪氣作為主能源,這種氣體在巖石星系的思達爾三號星球上含量不低,電離成本低廉。
屬于“微氪”級別,用得起。
偵查系統(tǒng)是一套入門級的太空觀測儀,一切進入“螞蟻”偵測器視線的移動目標都會被內置的辨識系統(tǒng)進行簡單判斷,如有可疑目標,就會把影像發(fā)回蟻巢,由蟻巢進行進一步分析。
“目前本星區(qū)處于總體戰(zhàn)戰(zhàn)時經濟體制下,人力成本、礦產成本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咱們現(xiàn)在不需要用貨幣來計算偵測器的價值,只要資源跟得上,我們可以認為它就是零成本?!?/p>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戰(zhàn)時經濟是怎么一回事。
說白了,當國家機器為了戰(zhàn)爭動員起來的時候,只要國家支付最低級別的人員工資,就能保證工業(yè)體系的無限運轉,在這里,一切的開采、運輸、研發(fā)、設備、裝配等等成本,都可以換算成最基本的人力成本,不需要考慮所有權、折舊、溢價、或者利潤。
而更進一步的總體戰(zhàn)階段,連工資都不需要,只要國家能保證工人活著,所有的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計。
舉個例子,制造一輛坦克,鐵礦直接從礦山運來,燃料直接從煤田或者油田運來,各種資源和化工用品在工廠做成零件,再進入總裝。
在這個過程中,運輸車輛只管運,運費是不需要支付的,燃油國家供給,礦產和工廠的生產線都是直接征用的,電力國家供給,而國家通過糧食配給制度,確保所有的人力資源被使用起來即可。
至于各種礦主、廠主當年買礦、建廠、購置設備,技術儲備,產品研發(fā)等等一共花了多少錢,那都不在國家的考慮范疇內。
能拿到一份“戰(zhàn)后補償”的文件,就算是國家講道義了。
現(xiàn)在的巖石星系,就處于這種狀態(tài),糧食發(fā)下去,人員動起來,任何工業(yè)產品,都可以視為零成本。
基于這一點,科技司的首席設計師提出,在兩個月內,完成巖石本星系五百萬以上“螞蟻”偵測器的布設,填補地面深空基站的空白。
五到七個月內,完成相鄰的三個星系,每個星系六千萬至九千萬不等的“螞蟻”偵測器的布設,確保攝像頭灑滿周邊星區(qū),任何一艘飛船都逃不過蟻巢的眼睛。
“總指揮,這已經是我們在當前階段下的最優(yōu)化解決方案了,實際上我們認為,您提出的全覆蓋式星際偵查,高瞻遠矚,極具戰(zhàn)略意義,從而催生了科技司和裝備發(fā)展部的【蟻巢】這一偉大構想?!?/p>
“光翼族飛船的來襲,如果不是偵測飛船意外發(fā)現(xiàn),我們可能要到敵人撲進第三防御圈才能發(fā)現(xiàn),勢必會失去俘虜敵艦的機會,但巡邏飛船的頻率和視角終究有限,而深空基站,是很難布置到別的星區(qū)去的?!?/p>
“倒是蟻巢這個方案,只要時間足夠,我們甚至可以把偵測器布滿整個交叉星系,屆時,我們也等于開著地圖和敵人打仗,進退自如。”
陳漠盯著方案看了一遍又一遍,思索了很久,似乎是很心動,又有些膈應。
他想起了在通遼和魔族對抗時,魔族拿小劣魔做偵查兵的往事,不需要任何戰(zhàn)術,撒出去的小劣魔們遇到攻擊,會發(fā)出凄厲的叫聲,哪里叫的最慘,哪里的敵人就最多,被夏軍的指揮官戲稱為肉體雷達。
這個【螞蟻】偵測系統(tǒng),真是跟小劣魔有異曲同工之處啊。
想了一會,陳漠提起筆來,問道:“會不會影響備戰(zhàn)的其他計劃進度?”
裝備發(fā)展部接過話頭,回答道:“影響有,但不大!一旦計劃執(zhí)行,軍方準備拿出五百個后備軍團,五千萬人,轉為生產兵團,集中全力完成【蟻巢】計劃?!?/p>
陳漠喟然而嘆:“我每次提出一點小要求,你們怎么都能搞的這么大呢?”
“對了,這么多密密麻麻的螞蟻,不會對星際航行有什么阻礙吧?!?/p>
“那不會,星空大著呢,幾千萬偵測器撒下去,總體積還沒一顆隕石塊大,沒啥影響?!?/p>
與其他幾個指揮官簡單溝通過后,陳漠點頭確認:“行吧,總部批準了,你們遞計劃書吧?!?/p>
在最終的計劃書中,軍方總部稍稍做了一點修改,將先內后外,改為了先外后內,優(yōu)先向隔壁的無人星區(qū)鋪設蟻巢,其次是鐵馭有可能來襲方向的星區(qū),然后鋪設巖石星系的外圍,最后是接壤的普羅特斯控制區(qū)。
從八月末開始,裝配了大型減重符文和加速符文的蜂巢母艦,每天都在不停地起飛降落,降落起飛,每架次攜帶兩萬七千架次的螞蟻偵測器,一路走一路播撒。
這些被丟出來的小玩意,在慣性的作用下奔向目的地,同時憑借本身那微不足道的動力調整方向,最終與其他偵測器形成彼此相隔百萬公里的偵查網格。
在這個過程中,有被行星引力捕獲的,有被流星撩過的,還有被恒星風暴灼燒損壞的,畢竟【螞蟻】實在是過于簡陋了,連最基本的防高溫材料和涂層都沒有。
但是,在夏國越來越大密度的投放下,這張偵查大網還是覆蓋的越來越嚴,越來越密。很快,位于7072混亂星系的普羅特斯偵測者,就被抓住了軌跡。
“這,應該是友軍吧?”
“要不要干它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