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人回家時,徐氏剛從佛堂出來。
自從在宮中碰到三丫后,徐氏右眼皮便一直跳個不停,貼了白紙也蓋不住,總感覺有什么事要發(fā)生。
她以前就有一些迷信,碰到三丫以后更迷信了。
為了給家里人求平安,徐氏吩咐小虎找陰陽師在宅子里挑了一個風水好的地方,布置了一個小佛堂。
每日吃完飯,她便去佛堂里念經(jīng)求佛。
這樣做能不能保平安不知道,不過一段時間下來,徐氏整個人寧靜了不少。
也不像之前那樣坐立不安了。
張平安看老娘樂在其中,也就放心了。
“今日錢家那邊熱鬧嗎?”徐氏笑問道。
“還行,不過只是親近的親戚們一起吃了頓飯,沒請外人,加上還在服孝,宴席也清淡,肯定是比不上往年的”,張平安隨口回道。
“唉,今時不同往日,皇后都去了,底下人是得拘著點兒”,徐氏嘆氣。
隨后想起什么,提醒道:“明日上午蓬蓬的船就到了,你記得安排人去接一接,免得你二姐夫一家說咱們架子高,瞧不起人。”
“二姐一家不是那樣的人,娘您別東想西想的,太見外了,反而讓蓬蓬不舒服,這事我已經(jīng)安排好了,明日讓小魚兒去?!?/p>
“哎哎,安排好了就好,蓬蓬也是不容易啊,考了三次才中舉,現(xiàn)在苦盡甘來了,給他們老劉家光宗耀祖了,要是這次能再中個進士就好了,以后在朝堂上也能給你們父子倆人幫襯幫襯”,徐氏笑吟吟的。
明顯對這個外孫過來很歡迎。
“奶,怎么沒見你對四姑家的表哥這么熱情的,爹常說看人下菜碟不太好哦!”小魚兒嘻嘻笑道。
翹起腿自已給自已倒了杯茶。
徐氏白了孫子一眼:“這能一樣嗎,你四姑家的表哥哪哪兒都拖后腿,讀書讀不進,做生意也做不好,還得靠你爹來拉拔他,奶能喜歡才怪,除了你們父子倆還有你爺,其他人那都是客人,里外得分清楚,奶還沒老糊涂呢!”
“娘,您這話別掛在嘴上說,四姐夫是個能干人,在老家府城混的如魚得水,老家好多事情多虧了他在照應(yīng),平時幫忙跑腿的事也沒少干,雖然是沾了我的光,但人家自已也有本事,這次鄉(xiāng)試鼎鼎雖然沒中,不代表他下次也不能中,或許是大器晚成呢,他現(xiàn)在年紀也不算大,還有很多機會的”,張平安皺了皺眉勸道。
如今幾個姐夫中,就二姐夫和四姐夫官位最低,不過二姐夫遠在臨安,經(jīng)濟上又有水生大力支持,根本不用為銀子發(fā)愁,平日便很少叨擾張平安。
只有四姐夫,除了自已家之外,還得拉拔孫家那邊的親戚們,為難的地方多,借光的地方也就多。
開口的次數(shù)多了,徐氏便心疼兒子,總覺得孫家累贅,連帶著對幾個外孫也不太喜歡了。
之前千里迢迢來京城給徐氏拜壽,徐氏表現(xiàn)得也淡淡的。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這是什么意思自然清楚。
張平安背地里勸了幾回,又給幾個外甥多裝了些禮物讓他們帶回去,聊表歉意。
現(xiàn)在徐氏又這樣說,張平安便不得不把話說嚴重些了。
“這樣捧高踩低的不好,四姐夫做事還算有分寸的,您總說這話,四姐夾在中間也為難?!?/p>
徐氏不以為意,她有自已的想法,“我又沒瞎說,說的都是實話,還不讓人說了,況且我要是不時時敲打著他孫家,他們還以為咱們家該他們的,我就是要時時提醒他們,有今日都是靠的誰?有你撐腰,他還敢慢待了你四姐不成?”
說完不等張平安說話,徐氏便嚷嚷著讓小虎趕緊把燕窩端出來,是特意熬的給家里人補氣血的。
看出來徐氏在打岔,張平安搖搖頭,最后重重強調(diào)了一句:“總之,這話不要再說了!”
“哎呀,知道了,等他老孫家什么時候考上個舉人了,我就什么都不說了?!?/p>
…………
時間一晃,到了第二日,張平安正常進宮早朝。
因為在封地之事上幫三皇子和四皇子說話,被周子明扣上了結(jié)黨營私的大帽子,前些時日砍了不少人,如今大殿上看著都比往日空蕩一些。
在朝政事務(wù)的奏報上,大臣們也更謹慎一些。
很多時候,周子明并不會直接說出自已的決定,而是先會詢問太子的處理意見和方法。
也是變相的歷練太子,讓太子快速成長,熟悉朝政。
這份獨一份的悉心栽培和偏愛,讓太子也感到十分沉重。
加上守孝期間太過傷心,吃的也素淡,心里郁結(jié)于心,早朝最后,太子竟然昏倒了。
周子明急的差點兒沒跟著昏倒。
宣了太醫(yī)院最好的幾位御醫(yī)過來幫忙診治。
早朝在這種兵荒馬亂中匆匆結(jié)束。
魏皇后的七七還沒過,太子又病倒了,種種跡象看來都不是什么好兆頭。
張平安回了樞密院后,便將自已關(guān)在房中,想捋清楚這些事的頭緒。
吃飽無比擔憂:“大人,感覺最近情況不太好啊,大家都謹小慎微的,往日我跟其他大臣家里的下人關(guān)系還算不錯,現(xiàn)在搭話都不好搭了,大家都裝聾作啞,生怕說錯話?!?/p>
“現(xiàn)在正是君權(quán)交迭的敏感時期,這也正常,你也不用刻意去打探消息,跟他們一樣就行,對了,青縣那邊怎么樣?”
“和大人您料想的差不多,鐘家夫妻在六年多前就已經(jīng)死了,說是意外走水,家里無一人幸存,后來去了三清庵,問過那里的尼姑和當?shù)毓俑?,前任住持慈慧師太確系外出化緣時落水而亡,后來頂替她住持之位的是庵里另一位輩分高的師太,也就是慈心師太。
慈心師太一直在住持之位上四年,直到兩年前因病去世,臨死前,才將住持之位傳給了現(xiàn)在的妙貞師太,也就是大人您要找的那個人?!?/p>
“嗯,我知道了”,張平安輕輕皺眉。
又問:“那個和尚查出來了沒有?”
“有一些線索,但還沒有具體查出來是誰,畢竟時間太過久遠,線索又太少,還需要時間”,吃飽說完面上有些慚愧。
繼續(xù)保證道:“我會再多安排得力的人手繼續(xù)查探的,有消息會第一時間回稟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