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書卻沒有再開口。
以他的猜想,姜如初最大的可能是在等著糧價飆升后,再迅速的拋售手里的存糧,以此謀取最大的利益。
她之前的硬剛,會讓全州的官員下意識的以為她這次依然是硬來,因此他們也會繼續(xù)抬高糧價以此對抗,看誰先扛不住。
這正是她的圈套,等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已為時已晚,那時她已經(jīng)在最高點拋售,手里存糧至少能再翻好幾倍。
最后糧價回落,她又以低價買回,如此一來一回,她能賺到的可不少......
但張尚書才懶得跟后面這兩個傻小子解釋,只慢悠悠道:“跟你們說也白說,且等著看吧,想必很快糧價就能到頂了?!?/p>
“屆時你們再看,看看人家這‘聰明人’的手段,看看人家是怎么合情合理的賺得盆滿缽滿,卻還能獲一身好名聲的。”
張尚書悠悠一嘆:“這就是這些人的可怕之處,你們兩個還想著去幫忙,別耽誤人家謀求算計的大事就算......”
正這時,院子外響起一道熟悉的女聲。
“下官姜如初冒昧前來,有要事求見尚書張大人,還請您出面一見——”
緊接著,門口頓時響起工部主事由遠(yuǎn)及近的聲音:“哎,姜大人,都說了尚書大人身體不適,近日不方便見客?!?/p>
姜如初聞聲回頭,看向來人。
啟主事提著袍子,腳下匆匆而來,一眼看到正站在尚書大人院門口的某人,頓時就忍不住一陣頭疼,連忙上前勸道:
“方才不是都請大人你離開了,你何時怎么竟還尋到這院門口來,要是打擾到尚書大人休息,你我可擔(dān)待不起......”
姜如初微笑安撫:“啟主事不必?fù)?dān)心,我都聽到院子里尚書大人中氣十足的聲音了,他老人家并未在休息,不會打擾。”
她的聲音不算小,傳到里面院子三人的耳中,自然也是清晰可聞。
聽出她那句“中氣十足”加重的語氣,張尚書的臉上頓時忍不住閃過一絲怪異。
洛不凡張嘴,用口型說道:世伯,你說人家壞話,被人家聽到了。
昊光補充:“還是被本人親耳聽到?!边@簡直尷尬無比,無比尷尬。
張尚書頓時回頭瞪了二人一眼,卻莫名的沒有再開口,手里的書也放了下來。
豎著耳朵,像是在聽外頭的動靜。
此時門外的這位主事大人頓時一噎。
什么尚書大人正在休息,這自然只是一個拒之不見的托詞,她難道不明白么......
往常這位巡按大人為人挺守禮的,前面好幾次尚書大人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將她拒之門外,她也從不會多說什么。
今日也不知怎的,竟不管不顧起來。
姜如初聽到里面一點聲響都沒有了,忍不住微微一笑,開口解釋道:
“還請主事大人恕罪,方才下官所說句句屬實,此次前來的確是有要事求見尚書大人,并非有意打擾......”
她抬高幾分聲音,“下官今日原本正召集民夫清洗鹽堿地,也已經(jīng)勘察好了地形,但無奈才疏學(xué)淺,不知該如何引水?!?/p>
“特來請教尚書大人——”
洪災(zāi)席卷過的田地,大多都成了有害的鹽堿地,基本上不能再種植,只能廢棄,若要能土質(zhì)徹底恢復(fù),至少要等十來年。
也就是說,一次洪災(zāi)后荒廢的田地,至少十來年不能種植農(nóng)作物,此地的百姓一下就損失十來年的收成,多么可怕?
正巧,她前些日子曾看到過一種改良之法,就是引水沖洗加上利用種植不同的農(nóng)作物酸堿平衡,可以讓鹽堿地快速恢復(fù)。
書上說此法最快能縮短至三五年,如此一來沿海的民生恢復(fù),豈不是能快上一倍?
姜如初領(lǐng)著那些災(zāi)民無田無地,海邊適合種植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基本上都是有主之地,災(zāi)民自然不可能去侵占良田。
她便想著,讓他們清洗那些被村民廢棄的鹽堿地,若真能成功,比起給他們發(fā)米糧,這才是他們這些人真正的長久之道。
但書上說的看起來容易,真要實踐起來才知道此事可不簡單,她也并不擅長此道,第一步就被難在了原地。
因此她就自然的想到了這位工部的尚書大人,在水流工程一事上,這天下怕是沒有人比這位工部老尚書更為經(jīng)驗豐富.......
姜如初就這么站在門外,朗聲將自已深思熟慮后,想讓災(zāi)民清洗鹽堿地的前因后果都解釋了一遍,“下官勘測過土質(zhì)了?!?/p>
“感覺書上說的這法子是真的有用,有理有據(jù)的絕不是胡說,下官打算讓人試試,最快三年就能看到成效.......”
她的聲音不小,目光也只落在旁邊這扇依舊緊閉的院門上,到底是說給誰聽的,面前的啟主事自然一清二楚。
“姜巡按,你還是回吧,尚書大人身兼重任,修建堤壩才是此行的重中之重,你這法子不過是從書上看來的......”
啟主事見院門沒有要打開的意思,嘆了口氣勸說道:“一個從未實踐過的法子,誰知道到底能不能行,還要耗上三年!”
“勸你一句,朝廷讓你和尚書大人來全州也只限期三年,你還是不要耗費時間,來做這些無用功的為好。”
姜如初聞言一頓,看向緊閉的院門。
“尚書大人,此法并非空談,而是出自一位前人名家之手,下官偶然有幸所得,也并非一時沖動,三年,不過三年而已?!?/p>
這個法子,正是她離京的時候,賀師兄的那位兄長匆匆而來扔給她的,寫這書的人,正是第一位女首輔大人。
姜如初相信,馮首輔絕不會誤導(dǎo)后人。
“若此法能成,惠及百姓,又何止眼前這三年之利,以后整個沿海的州府的鹽堿地都能用上此法,豈不是惠及千秋萬代.......”
她拱手揚聲:“還請尚書大人相助?!?/p>
里面還是沒有任何聲音。
姜如初正忍不住失望,下一瞬,院子里便響起一道蒼老的聲音,帶著明顯的不快。
“自已想在百姓面前謀求一個干實事的好名聲,卻要拉上老夫給她助陣......”
“別將你的心眼,耍到老夫身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