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前方的姜老太爺意味深長看過來。
囑咐了一句:“這些鋪面田產(chǎn)的進(jìn)賬,以后都是你母女二人的,既再握在手里,便好好看管吧。”
此刻姜母眼眶紅紅,愣愣的點點頭,迎上前方女兒帶著鼓勵和肯定的眼神,她緩緩握緊手中的房契田契。
眼中含著的淚,終是沒有再落下。
“......好。”她用力回答道。
接著姜老太爺看向姜如初和姜知望二人,“望你二人日后更加勤勉,給自已母親臉上添光,也給姜氏添光?!?/p>
今日的祭祖,便到此為止。
姜母拿回自已父親的田產(chǎn)鋪子,恍如做夢一般。
到半夜,還不敢置信的問姜如初:“如初啊,你說你二表叔和四表叔將這田產(chǎn)鋪子都還給我,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
姜如初正在看明日的來客名錄,要將所有人的身份家世都過一眼,以免明日應(yīng)對不上。
聽到母親的詢問,她笑了笑道:
“不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只要你女兒我一天有功名在身,他們就不敢再隨意插手這些鋪面田產(chǎn),母親就放心拿著吧?!?/p>
姜母一聽立刻坐了起來,驚愕道:“如果你沒有功名,他們還能再拿回去不成?”
“不然母親你以為他們這是良心發(fā)現(xiàn)了?”姜如初無奈抬頭。
真心還是假意不要緊,不論是誰,哪怕是家人族親,也從來沒有無私無暇的愛,沒有人會無條件釋放善意。
她早已不再期望旁人無條件的關(guān)愛,自然也不會失望,有價值才會被重視,這應(yīng)是所有人的共識。
姜如初繼續(xù)埋頭看名錄,平靜的說道:
“母親,你自個兒也要立得起來,這些鋪子田產(chǎn),以后都得由你來打理,不許讓四房插手,也絕不許典賣出去。”
她要讀書,哪有功夫管這些庶務(wù)。
姜母從前不善經(jīng)營打理,之前為過活,賣過不少鋪面田產(chǎn),這些被族里霸占的田產(chǎn)鋪子,反倒幸免于難。
從前她們母女二人都毫無價值,老太爺和族老們才會對她們?nèi)稳嗽赘畹木置嫘涫峙杂^。
說到底,還是得自已立得住。
一個秀才功名,可免八十畝的田產(chǎn)稅,以及兩個名額的徭役和丁稅,一些農(nóng)戶便常常自愿將自已的田地寄在秀才名下,用以免稅。
姜如初家除去自家的三十畝地,還有五十畝的空閑,但她還打算讓姜母多購置一些田地,將來也多些依仗。
靠旁人,靠家族,終究難以讓人安心。
兩個免除徭役的名額,她也用不上,便給了姜氏族里。
姜母一聽,自已又要打理鋪子,又要購置田產(chǎn),頓時頭暈?zāi)垦?,但如今她好歹也算是有些?jīng)驗,咬了咬牙,倒沒反駁。
“好,那母親試試.......總不能耽誤你讀書?!?/p>
她如今也算是看明白了,沒有女兒的功名,她們家哪能有今日,為了不讓女兒分心,她這個做母親的再無能,也只能咬牙頂上。
第二日的席宴上,張燈結(jié)彩,一片喜慶。
流水的席面從姜家的院子里一直鋪滿整條無尾巷,一直延伸到巷子外去,盛況空前。
然而并未如姜氏先前預(yù)料的那般,達(dá)官貴人爭相上門。
本縣世族,段氏以及尤氏等都只派人送了賀禮,并未上門親賀,各地的鄉(xiāng)紳倒是來了不少,基本上都只是來露個面混個臉熟。
畢竟小三元再怎么少見,那也不是沒有,也不過是個秀才而已,既不能做官,無權(quán)無勢的,也不能保證將來一定就能考上舉人。
“聽說霍氏這次不辦席呢.....\"有人小聲道。
稍微有腦子的都知道是這是為什么,這也是許多高門大戶不上門的真正原因,為了小小姜氏,與霍氏這般的大族生嫌隙,實在劃不來。
倒是城中的商戶都熱情的上門恭賀,附近學(xué)舍的讀書人,也都上門賀喜,基本上都是為表對小三元的尊崇。
附近同姜氏交好的門戶倒都來了,城里但凡有過往來的人家,也都十分的給面子,紛紛上門道喜。
最后加上姜氏族人,也將一整條無尾巷都坐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但最讓人意外的,是鳳臺縣縣令,盧知縣竟突然派人送來了賀禮。
席宴上一靜,所有人都伸著脖子看。
在場的眾鄉(xiāng)紳商戶都暗自興奮的看過來,瞧見那紅布蓋著,竟似滿滿一盤銀錠,都紛紛咂舌,知縣大人出手就是樸實無華。
盧知縣派來的侍從當(dāng)眾揚(yáng)聲道:“此乃我家盧大人,賀姜如初,姜秀才的......愿汝筆下生花,前程似錦!”
席上來客皆暗自驚嘆,兩位秀才,盧知縣竟是專送這秀才娘子一人,不愧是頭名案首。
連中三元,自當(dāng)?shù)么硕Y遇,這縣令大人這般看重這小三元,看來今日這席宴倒沒有來錯。
不少人見狀,立刻緊隨其后,為顯足夠的誠意,都暗自將賀禮又添了一些。
城中許多本不打算親自上門的門戶,聽聞縣老爺都送了禮,如此重視,也都紛紛隨著賀禮一同前來。
長長的席宴,座無虛席,竟已擺到巷子外頭的街上去。
盧縣令的侍從臨走時,還特地同姜如初囑咐道:“姜秀才,縣令大人命你明日上門,有要事商談。”
周圍的幾位叔伯都是一愣,瞬間便將心提起來,都是神情有些嚴(yán)肅的互相看了一眼。
姜如初笑容滿面,恭恭敬敬的應(yīng)聲,“學(xué)生遵命?!?/p>
侍從一走,席宴又重新恢復(fù)熱鬧。
但最讓姜如初意外的,是大同縣古少東家和齊老板,二人知恩圖報,聽聞她高中秀才,特地托商隊遠(yuǎn)從大同縣送來賀禮。
不論目的如何,主要是這一份記掛讓人受用,而最讓她意外的,是商隊還順道帶來了尋希書院眾師兄師姐給她的高中賀禮。
滿滿一車的賀禮,讓她驚喜不已。
姜如初眉眼都帶著笑意,從里到外挨著敬酒作禮,但凡今日來客,她都十分有禮有節(jié),到麻嬸一眾街坊的時候,她的笑容便更加擴(kuò)大幾分。
今日來客,無一不稀奇的瞧著這女秀才的模樣,愣是將她還算清秀的臉,瞧出幾分美艷動人來。
“這模樣好俊俏,斯斯文文的,秀才娘子看著就是不一樣。”
“姜氏竟還有這般出息的女郎.......”
在她這秀才娘子的名頭下,席上不少正適齡的郎君,都悄悄理了理衣裳,紛紛端出一副人模狗樣的姿態(tài)來。
突然有婦人八卦了一句,“哎,你們說她有婚約沒有?”
周圍人遲疑的搖了搖頭。
“沒聽聞過......但人家都是秀才娘子了,估計提親的早踏破門檻了吧。”
姜如初今年十五,已然及笄,這件事并不是秘密。
而這些婦人倒沒說錯,這兩日上姜家提親的人,確實已快將姜氏的門檻踏破。
尤其今日這席宴剛一結(jié)束。
遞上門的帖子,就更是翻了個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