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冰塊如小舟一樣漂浮搖晃著,四周的海面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個細小的漩渦,卷起微弱的浪花飄起又落下,遠遠看去,就好像是有一場無形的大雨鋪灑著。
不停有冰面破裂,然后被漩渦吞噬絞碎,仿佛是極寒之地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張伶俐的口齒,啃噬著沿途的一切。
波瀾的海面肉眼可見的不停擴張,沒有受到半點影響的,就只剩下了佛子與君上腳下踩踏的冰塊。
漆黑的虛無,悄然間發(fā)生了動搖,一道又一道的裂痕于無聲處悄然浮現(xiàn)。
撕裂了海洋之下,撕裂了身周方圓。
君上站在那里,如果仔細感應(yīng)就會發(fā)現(xiàn)他自身的氣息正在與四周的環(huán)境融合著,或者說此時此刻極寒之地的變故加劇,就是他正在不停地做著推手。
如果將此處看作是一扇半敞開的門。
佛子則是在努力的關(guān)上,而君上則是在用力的推開。
氣息的蔓延使得海面上的旋渦漸漸擴散,沸騰的海水發(fā)出類似于海浪碰撞的咆哮聲,四周的漆黑籠罩之感陡然加重。
或許是錯覺,王小樹竟然生出了一種天地正在劇烈晃動,即將傾覆之感。
“阿彌陀佛?!?/p>
佛子雙手合十未曾放下,口中輕誦佛號,僧衣作響,身上有金色佛光透體而出,渾厚的佛音席卷四面八方,所過之處如春風(fēng)滌蕩,撫慰一切兇險。
海面生出的漩渦被抹平,被啃噬不停的冰原停止了消融,那從天地各處生出的許多細小裂痕,停止了擴張,并且在佛音掃蕩下隱沒恢復(fù)了原本的模樣。
就連壓迫漸深,漆黑籠罩恍若失去天光的虛無,也明亮了不少。
海面猶如鏡面。
四周的一切動蕩,在佛音之下,盡數(shù)恢復(fù)如初。
“不愧是佛子?!本蟼?cè)耳聽著這聲佛音,撫掌夸贊一聲,隨即又輕輕搖頭:“不過卻也是外強中干罷了?!?/p>
這也是他出現(xiàn)在極寒之地選擇立刻動手進行試探的原因,他想知道如今佛子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看來,與他猜想之中的,沒什么不同。
為了鎮(zhèn)壓極寒之地的異變,佛子已經(jīng)透支了自已的身體,再加上這里的異變突然加劇,導(dǎo)致佛子為了控制住更是不惜代價,這才能勉強讓這里的變故不至于失去控制影響到天下。
不過如此一來,佛子的狀態(tài)就已經(jīng)到了強弩之末。
如此下去還能撐多久?
兩天,三天,還是五天?
或許都沒有什么差別。
君上抬頭看著那彌漫廣泛的虛無,心中更加確定了這一點。
如果佛子的狀態(tài)沒問題,如果極寒之地沒有發(fā)生意料之外的變故,以佛子的能力是絕對不會落到如此境地的。
“很可悲不是嗎?”
君上雙手負在身后,碎冰漂浮海鏡,他看起來并不急著動手。
兩天,三天,或是五天,也許都不需要他動手,佛子過些日子自然就會失去控制這里的能力,可每拖一天都會多一些變數(shù)。
君上之所以親自來這里,就是為了避免讓可能出現(xiàn)的變數(shù)出現(xiàn)。
“你心系天下,卻過于自信,每個人都以為你能夠鎮(zhèn)守的住極寒之地,這是盲目的信任,還是從根本上就對這件事不負責(zé)任呢?”
他望著佛子。
極寒之地如此兇險的地方,圣朝,神教,佛門,儒山,都沒有其他人來這里。
如今回頭去看,豈不可悲?
王小樹認得君上,世上鮮少有人不認識君上。
可就算你是北海少君又能如何?
見面就對佛子動手,以如此凌人的姿態(tài)訓(xùn)誡譏諷,仿佛佛子所作所為全都是錯的,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被他掌握手中一樣。
王小樹心思單純,卻不是泥捏木雕的,君上諷刺教訓(xùn)佛子,他自然不答應(yīng),當(dāng)即就是開口反駁:“你懂什么,師父他...”
他的聲音剛出口,一句話還沒說完,君上就已經(jīng)抬手指向了他:“噤聲?!?/p>
瞬間,王小樹便感覺有什么力量禁錮著他,令他如鯁在喉,無論如何都再也吐不出一個字,一張臉憋得通紅,眼中都是有著怒火噴涌而出。
佛光尚且散盡,佛子站在大片的虛無之下,身影顯得渺小,面對君上的問題,他只是平靜回答:“李子冀曾經(jīng)說過,沒人能知道以后的事情。”
他鎮(zhèn)壓極寒之地,本就是萬無一失的,如今出錯,也在意料之外。
那么就怪不到其他人身上。
君上很欣賞佛子,所以他沒有直接動手:“聊聊?”
他詢問著佛子的態(tài)度。
佛子點了點頭:“能與少君交談,是我的榮幸?!?/p>
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始終沒有過變化,沒有近絲毫,也不曾遠絲毫,如果忽略掉四周的虛無猙獰,單單只是看著腳下平靜的海面與四周冰藍的冰原,這會是一幅很美麗,很安寧的畫卷。
對于他們這樣的人來說,單單只是閑談就已經(jīng)是勝過世上無數(shù)的事情。
如他們這樣的人,或許終其一生,也沒有幾次能夠面對面交談的機會。
面對這樣的機會,君上卻忽然沉默了下來,沉默了許久,而后方才開口:“我還記得濁世里?!?/p>
他提起了當(dāng)年觀圣卷的時候。
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時光,他們這些同代之間的天之驕子在濁世之中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用自已的方式去迎接最后的天問。
佛子頷首:“我也記得。”
君上又沉默了下來,深藍色的眼眸之中,似是帶著些懷念。
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他還是佛子,亦或者李子冀和神子,都不會否定濁世二百年對他們所帶來的影響。
如今已經(jīng)過去了數(shù)年,可和二百年光景比較起來,這數(shù)年時光顯得多么短暫且不起眼?
這一次是佛子接著說道:“少君應(yīng)該還記得濁世的最后,當(dāng)初我尚且不知曉所謂天問為何那般,現(xiàn)在回頭去看,原來一切,早有定數(s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