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練子寧等三人還未曾徹底離開武英殿時,姚廣孝信步走到此處,一張口便是平地驚雷般的舉動:“陛下,老臣今日前來,是請辭歸家?!?/p>
并非歸鄉(xiāng),只因他姚廣孝一家老小都已搬入洛陽新都,哪怕是之前在應(yīng)天府附近出家過的天界寺,也早早在洛陽新都附近重新興辦,還有著皇室的大力支持,天界寺住持宗泐法師為此欣喜若狂。
于情于理,他姚廣孝也不會離去。
再兼之在洛陽新都有他這么一位御史中丞鎮(zhèn)著,對于實學(xué)派系而言自是一根定海神針,時刻穩(wěn)定人心,能起到重大作用。
齊泰、黃子澄、練子寧三人聽完這話,腳步一頓,已離開殿門的他們面面相覷,一臉震驚,難以相信,口中低聲問道:“姚大人這是要離了?難不成便是因?qū)崒W(xué)派系一事?”
練子寧撫著胡須面露沉思:“先生先行一步,如今姚大人也欲退隱,日后不知對我大明究竟是好是壞。”
齊泰搖了搖頭:“也不知是姚大人早有此念,還是時局所迫。畢竟姚大人此刻離去,卻也能解當(dāng)下的困局?!?/p>
三人之中,齊泰想得最多,緩緩分析著。
一旁的練子寧和黃子澄雙目俱亮:“時局,時局。”
練子寧齊齊點頭。
黃子澄也呼出一口長氣,目光微亮:“姚大人若是離開。
他門下的實學(xué)之人便如群龍無首,只能四散依附,而姚大人麾下弟子雖眾,卻不像先生門下弟子早已登高位、握各處部門要職。
如此一來,實學(xué)派系便可重新安穩(wěn),即便還有分歧,陛下的手段也能控制得住。
久而久之,這實學(xué)派系自當(dāng)能被陛下掌控。”
“我大明只有一個派系,那便是實學(xué)派系;只有一個黨,便是皇黨?!?/p>
這一刻,三人的言論不謀而合。
實學(xué)派系便是皇黨,皇黨便是實學(xué)派系。
只是這實學(xué)派系先由陸羽而起,后由姚廣孝傳承發(fā)揚,再加上他們二人的潑天之功,所以即便其中有著太上皇朱元璋還有當(dāng)今陛下朱標(biāo),在一眾實學(xué)臣子的內(nèi)心深處,這實學(xué)派系可不是只有一個“頭”的。
太上皇朱元璋、朱標(biāo)自然算是其中的首領(lǐng),但也只是之一,無論陸羽還是姚廣孝,皆都是另外的核心,在大多數(shù)實學(xué)之人心中。
他們之間大體是平起平坐的。
說出來是大不敬,可在心里想想,卻是天下人誰也管不到的事情,而這人心便是民心,實學(xué)臣子的心便是國本。
突然間,幾人嘴角一彎,面露苦笑,隨后齊齊回神看向殿內(nèi)的姚廣孝,目中盡是復(fù)雜難明。
萬沒想到姚廣孝能這般輕易放棄手中權(quán)勢。
“御史中丞不愧是能同先生齊名的‘第二圣人’,當(dāng)世圣賢,該有姚大人一席之地?!?/p>
“難怪陛下還有太上皇,對先生還有姚大人這般放權(quán),如此人物,古往今來遍觀前后,實在是少之又少了?!?/p>
幾人齊齊感慨。
此時此刻,在這武英大殿之內(nèi)。
聽了姚廣孝的話,朱標(biāo)目光微動,心神大驚的同時飛快搖頭:“什么?你姚廣孝竟要致仕歸家?
你如今正值壯年,怎學(xué)那朝堂之上的一眾老匹夫們。如今大明需要你,這實學(xué)也需要你?!?/p>
似這等君臣一心的話,朱標(biāo)也就在姚廣孝面前說上一說。
在朱標(biāo)內(nèi)心深處。
他與陸羽之間師生情誼大于君臣關(guān)系,而也正因了解姚廣孝的秉性。
他才能近乎毫無保留地流露出幾分帝王之心。
不然換做旁人,這便是帝王權(quán)術(shù)的大忌。
姚廣孝聽后拱了拱手,目光看向朱標(biāo):“陛下,今時今日,微臣的確該到了退下去的時候了。
這退一步,于大明、于陛下、于實學(xué)派系、于天下官員文人才算是真的周全。”
“還望陛下安心,微臣雖退離廟堂,但仍在這新都之內(nèi),若陛下微服私訪時無意走到微臣府宅。
微臣也愿身為宮中幕僚,為陛下出謀劃策一二?!?/p>
姚廣孝再度開口,卻一瞬間擊中了朱標(biāo)的心。
之前姚廣孝好歹是御史中丞,是實學(xué)派系的領(lǐng)軍人物。
他雖不貪權(quán)不戀權(quán),卻不代表沒有滔天權(quán)勢和一呼百應(yīng)的能力。
可姚廣孝主動提出辭官,還有了這些言論。
沒了御史中丞的官職,哪怕他如陸羽那般得人心,手中無權(quán),威脅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
對于一個皇帝而言,姚廣孝的這些話太有誘惑力了,還可順帶著解決當(dāng)下的困境,這讓朱標(biāo)不得不動心。
他張了張嘴,還想再度挽留勸說,可終究沒把話說出來。
帝王孤家寡人,不是白叫的。
“罷了罷了!既如此,朕便成全了姚中丞的一番心意?!?/p>
朱標(biāo)微微揮了揮手。
自今日起。
他同姚廣孝雖還是君臣,卻不再如往日那般親近了。
姚廣孝離去不久,宮里面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并非因姚廣孝辭官歸家,而是因他這位御史中丞大人深夜入宮之事。
這宮里面可不是個篩子,有著深宮內(nèi)的朱元璋,還有如今天子威儀、帝王職權(quán)極重的朱標(biāo)。
他們父子二人早將皇宮經(jīng)營得鐵桶一般,再不會如同前朝那般消息外泄。
只是還未過多久,武英殿內(nèi)便迎來了一位貴客。
太上皇朱元璋。
父子二人詳談,朱標(biāo)說起姚廣孝辭官的事宜。
朱元璋聽后面露明悟之意,拍了拍大腿苦笑道:“他們這些聰明人,尤其是這般有魄力的聰明人,最是會做事。
不貪權(quán)不貪財,只求能得些安寧做個富家翁,所以才最難對付。”
朱元璋想了一想,眼珠子滴溜溜一轉(zhuǎn):“正好咱老朱家近些時日、近幾年還有幾個待字閨中的女兒,給他姚廣孝安置上一兩個,也算是拉攏了?!?/p>
若是從前,朱標(biāo)聽后心里自會抵觸,但此時卻詭異沉默,沉默便是同意。
如今那些朱家女兒不再是他的皇妹,而是他的臣子,是朱家的政治籌碼。
“一切便聽父皇的?!?/p>
朱標(biāo)緩緩點頭。
姚廣孝的為人雖不如陸羽那般讓他親切寵幸,但對比天下大多數(shù)官員已是不錯,五官周正,雖城府較深,想來對家中親眷也還會有幾分溫情。
在這封建時代,哪怕是皇家女子,有這份溫情便已夠了。
“盡快去做。”
“他陸羽如今遠在秦國,都快要一年未歸,咱朱家可不能只靠著姚廣孝?!?/p>
朱元璋此刻瞇著雙眸眺望著秦國的方向,意味深長地說。
只是話說完,默了默又改了一句:“應(yīng)當(dāng)是咱大明才對?!?/p>
這才是朱元璋真正的心思。
不然早早派錦衣衛(wèi)怎么也得把陸羽找回來,實在不成綁也要綁回來。
無毒不丈夫,這就是朱元璋的本性。
也就是大秦是朱家子孫封地,同樣還是朱家天下,陸羽待在洛陽新都是幫朱家,待在秦國國都也還是在幫朱家,所以他才不管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不然就他那點心思,早把陸羽給尋回來了。
這就是他朱元璋、這朱老鬼能做出來的“狗屁叨叨”的事。
朱元璋回到后花園,眸中閃過一絲追憶,笑了一聲,又拍了拍褲腳,將幾分塵土拍盡,重新直起身來慵懶地伸了個腰,一臉感慨道:“他渾小子也要三十而立了,當(dāng)家才知柴米油鹽貴,也該為家族考慮考慮了?!?/p>
在朱元璋的記憶里,陸羽年輕的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自是不愿妥協(xié),時不時在私底下還能跟他這個大明皇上吹胡子瞪眼、破口大罵,可成了家有了孩子,媳婦越多、孩子越多,這份牽絆也就越大。
久而久之,許多事便再不可能如年輕時那般肆無忌憚,還是要顧全大局。
若只為個人,還成什么家?
這也不符合這片土地上大多數(shù)男人的觀念。
自由需要強大的實力維護,而強大的實力,才是這片土地上大多數(shù)男人終生乃至數(shù)代一直追求的。
“先生這是不回去了?”
秦國國都,秦王朱樉面露喜意。
開春時節(jié)已過,連著新春佳節(jié),陸羽都是在秦國度過,并未回大明洛陽新都,所以朱樉忍不住追問。
“落葉還知道歸根,不過是在秦國再多待些時日罷了?!?/p>
陸羽瞥了一眼朱樉,沒好氣地說,心里也挺郁悶。
“成,沒問題?!?/p>
朱樉快人快語地開口應(yīng)下。
誰讓陸羽在秦國的短短一年,大秦的海軍水師軍事實力又突飛猛進。
軍艦數(shù)量、航行里程、速度效率,包括架在軍艦甲板上的火炮精準(zhǔn)度,都大幅提升。
不僅僅是秦國本土,連琉球及更遠海域都成了秦國掌控范圍,完全能稱得上一句“海上霸權(quán)”。
而他朱樉除了“秦國天子”的美名,更能多一個“海上皇帝”的名號,所以巴不得自家先生待得越久越好,對秦國的好處也就越大。
此時的陸羽在朱樉心里,不亞于后世的錢老,妥妥的國之重器。
朱樉離去后,陸羽面露無奈,不由得看向這府宅之內(nèi)。
他們一大家子中,幾位正主徐妙云、含山、汝陽等人不在,可綠竹、云容、胡嬌娘、蘇暮雪這些在洛陽新都時身份未顯的女子,到了大秦之處竟被直接扶正了。
這是秦王朱樉那臭小子的自作主張。
偏偏秦國的律法在細微之處,還真能任由他這位“皇上”肆意妄為。
在秦國的領(lǐng)土上,朱樉大可自豪驕傲地宣揚“我的,我的一切都是我的”。
陸羽知曉此事的確能安撫綠竹、云容她們的心田,也就選擇了默認(rèn)。
大明之處乃是正統(tǒng),徐妙云、含山、汝陽她們是正妻,而在這小小的大秦之地,難不成還不讓綠竹、云容這些陪伴自己多年的女子也被扶正嗎?
陸羽心胸沒那么狹隘,畢竟在他心里,雖有親疏遠近之分,但對大多數(shù)女子大體上還是一視同仁的。
更別提在秦國的一年間。
他又娶了幾房妻妾。
她們或是已有身孕,或是正為陸家開枝散葉。
海外陸家的理念在一年前還只是個想法,如今卻一步步變成現(xiàn)實,快得讓陸羽一眨眼的工夫還沒反應(yīng)過來,便已落地生根。
“唉……”
陸羽嘆息一聲,心頭幾分五味雜陳。
到了此刻。
他也不得不承認(rèn),海外陸家對他好處多多,發(fā)展至今對他的助力亦是不少。
若是放在后世,或許還要被斥為“賣國奴”,可放在當(dāng)下,大秦全是漢人,全是漢家之國,全是他的學(xué)生。
甚至這當(dāng)下的局面,都和他這個先生扯不開關(guān)系,更準(zhǔn)確地說,都可以算是他一手締造而成的。
陸羽能怎么辦?
大秦強盛,終究于他百利而無一害,甚至更為有利。
他再次低聲自語,似在說服自己。
幾日后,陸羽來到海軍司。
馬和正按照手上的記錄本,不斷與附近的實學(xué)工匠研究技術(shù)。
在朱樉的大力培養(yǎng)下,秦國的工匠已然有后來居上、趕超大明工部的趨勢。
專攻一個極端,可比全面強盛要來得快捷得多,再加上有大明那邊的成功經(jīng)驗可復(fù)制,進度更是不用提。
陸羽也不藏私,若是大明在占得先機、中原人杰地靈的前提下,還能被大秦反超。
他也無可奈何。
對于朱標(biāo)和朱樉這兩個學(xué)生。
他盡可能一碗水端平。
畢竟已經(jīng)有了偏向,怎能再更加偏心。
“先生來了。”
馬和抬頭見了陸羽的身影,暫時抽離思緒,快步走到陸羽身前。
“嗯?!?/p>
陸羽隨意點頭,解釋道,“只是前來檢查一下海軍司的軍艦改制情況?!?/p>
陸羽邊走,馬和邊跟隨。
陸羽悠悠開口:“大秦一味只發(fā)展海軍,在海洋之上不斷擴張,可其陸地軍隊只是一般,雖有進步,但相比海軍而言,差的可不是一點點。
難道就不怕嗎?
窮兵黷武雖是能帶來強橫的軍事實力,但其缺陷也極為明顯,若是被敵人抓住,后患無窮?!?/p>
今日,陸羽特意點出這方面的隱患。
馬和聽后卻是一笑:“先生多慮了?!?/p>
“哦?為何?”
陸羽不解。
馬和徐徐開口:“縱觀我大秦四周,琉球、安南、西域、高麗,再兼之大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