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喜事了?”
清早,朱標剛一到武英殿,便見朱元璋滿臉笑意,似是心情極佳。
待他走近前去,朱元璋已將手中一張大紙攤在桌上,笑瞇瞇道:“喏,這是陸小子送來的新鮮玩意兒,說是叫什么……報紙,這報紙上刊載了不少奇聞軼事,頗是有趣?!?/p>
一聽是陸羽送來的東西,朱標趕忙接過來,一眼望去,正瞧見那版面標題幾個醒目大字:《洛陽新都拆遷補償提要》。
“咦?這是……”
朱標眉頭稍蹙,細一觀望,發(fā)現(xiàn)這文章寫的全是勸進百姓,積極配合朝廷建設新都的內容,他立馬明白過來道:“陸先生做這報紙,想要替朝廷傳遞政令?”
朱元璋笑著點了點頭:“不光如此,報紙中還有不少傳奇志異、時聞趣事,想是為引人關注,陸羽在送來的奏折中說,他欲在洛陽城低價發(fā)售報紙,將之推廣開去?!?/p>
朱標眉頭一挑道:“若真能推廣開,豈不有助我朝廷宣傳政令?”
“確是如此!”
朱元璋收起輕挑笑意點了點頭。
歷朝歷代,政令下達一直是個大難題,除卻開國君王外,各朝天子一直受制于士大夫。
其原因就是士大夫掌握輿論,能把控天下百姓所思所想,君王一個不好,這些士大夫就會挾民意威脅天子。
只要這君王還顧及名聲,不想做個無道昏君,就不得不受士大夫管控。
若只是如此,倒也算不得什么,畢竟君王有錯,臣子直言上諫也算是盡人臣本分。
可最壞的是,這些士大夫卻打著受命于天子的旗號,轉頭又去壓榨欺凌百姓。
如此一來,君王和百姓之間沖突不斷,倒是那些士大夫撈得盆滿缽滿,最終還落個‘清流’名號!”
因此,自登基以來,朱元璋就一直想辦法繞過那些朝臣,能與百姓直接溝通。
當然,這倒并非他有多仁慈愛民,事實上他干過的狗屁倒灶的糟心事也不少。
只是相較于其他皇帝,他更能體恤百姓疾苦,多少也能明白百姓無力發(fā)聲的絕望。
如何讓百姓的聲音,繞過士大夫這重障礙傳到皇帝耳中,是朱元璋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歷史上的朱元璋,也曾于洪武十八年發(fā)布《大誥》,明文規(guī)定:無論百姓還是官吏犯罪,當?shù)匕傩斩伎墒殖帧洞笳a》進京告狀,這《大誥》便是路引,所過之處,見手持此書進京告狀者一律放行無阻,誰若敢攔,全家處死!
發(fā)放這《大誥》的目的,就是為底層百姓提供一個上告門路,以此威懾基層官員。
只可惜,在他死后,繼位的朱允炆就修改了這條規(guī)定,約束軍民詞訟務要自下而上陳告,不得紊亂越訴。
后靖難成功,朱棣登上了皇位,也同樣要求不得深文周納,至此,朱元璋親手打通的進京告狀門路,就被徹底封死。
雖說這一主張在歷史上并未最終實現(xiàn),但朱元璋想要與百姓溝通的想法,卻從未斷絕,而此刻陸羽這份報紙,恰給他打開了新思路。
若真照陸羽的想法,一旦這報紙能推廣開來,橫亙在君王和百姓之間的那道障礙,就被徹底打破了,而陸羽這報紙,恰好給他和萬民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往后,他朱天子再有什么想法,可直接通過報紙傳遞下去,再不必通過士大夫,從而被有心之人歪曲扭解,將原本的好政策曲解成惡政劣政。
朱標也是明白人,他瞬間也看出了這報紙對朝廷政令宣傳的好處,至此以后,皇帝不會再受困于紫禁城內,聽到的都是大臣加工后的信息,不過他為人穩(wěn)重,看事情總能好壞兼顧。
“兒臣看這報紙上,竟還有近來時事要聞和政策評論,這會不會泄露我朝堂機密?”
朱元璋點了點頭,顯然很滿意朱標的縝密道:“這一點,陸羽已在奏報中明言,這報紙主要以民間消息為主,夾雜一些朝堂政策,只要把控住尺度,不會泄露機密?!?/p>
“如此便可!”朱標點了點頭,隨即他又想起了什么,突然問道:“若是其他人也跟著辦報怎么辦?”
他不信那些文人士大夫看不出這報紙的作用,若是他們也跟著一起辦報,那這報紙不就形同虛設了。
“他們敢,真當咱的刀不鋒利否!”聞言,朱元璋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一抹殺意,道:“咱會下令,報紙只準朝廷公辦,任何人敢私自辦報,以謀逆罪論處!”
經(jīng)過數(shù)次輿論風波,朱元璋已經(jīng)看明白了,但凡與宣傳有關的門路途徑,都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否則,民心被人把控,他朱天子就受制于人了。
“父皇英明!”
朱標拱手贊喝。
………………
洛陽城,新都建設衙門。
急促腳步中,方孝孺趕到后衙,興沖沖道:“陛下同意了?”
翹腳品茶的陸羽樂悠悠點頭:“已經(jīng)答應了,你即刻招攬人手,著手印制報紙,咱要在最短時間內,將這報紙推行出去!”
方孝孺這陣子將全部心力都投入在報紙上,眼看有了成果,自然激動不已,他連忙拱手,顧不得回應其他,扭頭便往回跑,他要盡快將這好消息公布下去,快些將報紙印出來。
“等等!”陸羽卻連聲將他喝住。
“先生還有什么事嗎?”方孝孺這才老老實實回來,恭恭敬敬拱手問候。
陸羽輕笑著坐回座上,端起茶盞說道:“你可有想好,如何將這報紙推行下去?”
方孝孺愣了愣道:“先前先生不是吩咐過么,咱這報紙可以低價售賣,此物新奇有趣,想是很容易就能發(fā)售出去。”
“賣自是不愁賣的,可賣東西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行!”陸羽意味深長的說道。
“還請先生指點一二?!狈叫⑷孚s忙問道。
陸羽笑著道:“這報紙具有時效性,每日都必須賣出去,否則過了當天便失效了,因此,其發(fā)售方式,不同于其他書本,不好放在書坊里發(fā)賣,我的意思是,雇些人拿著報紙,在大街小巷游售?!?/p>
后世的報紙,大多放在書報亭中發(fā)售,可那是因為報紙已形成了固定的銷售模式,世人一想到報紙就會主動去報亭購買,而當下,報紙壓根不為人所知,必須得主動推廣,才好發(fā)賣。
“這個辦法的確不錯!”方孝孺點了點頭。
陸羽又繼續(xù)道:“我看洛陽城中,也有不少無依無靠的流浪孩童,你大可以招些這樣的孩子來,既能替咱們推廣報紙,也算給他們一個生計,免得這些孩子餓死街頭。”
當初穿越過來,若非小鼻涕那幫乞丐孩童救助,陸羽就直接餓死了,他也見過小鼻涕他們餓肚子乞討的悲慘生活,對這類孩子極是同情。
如今,他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幫幫這些孩子,給他們一個生活依靠。
“先生高義,學生佩服!”一旁的方孝孺肅然起敬,連連拱手贊服。
………………
數(shù)日之后,洛陽街頭還是如往常一般繁華熱鬧。
可街上卻多了無數(shù)孩童,這些孩童身穿統(tǒng)一制服,身背布袋,走街串巷喊嚷叫賣著。
所販之物,竟是市面上從未出現(xiàn)的新奇玩意兒。
名曰:報紙!
這可惹得路人好奇不已。
“賣報咯!”
“賣報咯!”
“新出的大明日報!”
“三文錢一份,最新的大明時政要聞、奇談軼事,絕對新奇好看!”
“三文錢一份,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咯!”
洛陽城的一處酒樓里,客人正在大快朵頤,卻又個孩童闖了上來,大肆叫賣起來。
這酒樓規(guī)格頗高,店中客人吃相都較文雅,是以這孩童的呼聲,立刻引來所有人側頭觀望,這讓掌柜的頗為不滿,當場便跑出來,指著孩童叫罵道:“哪來的兔崽子,敢來咱們這里撒野?撞壞了東西,把你發(fā)賣了也賠不起!”
說著,他提溜著那半人高的孩子便要往外推。
這孩子倒也機靈,一面閃躲,一面還揮著手中報紙叫賣著:“快來買啊,頂好的報紙,朝廷最新動向,洛陽城近來時聞,只要三文錢咯!”
可畢竟只是個孩子,腿腳自跑不過掌柜,沒叫兩聲就被擒了住,掌柜的氣得面紅耳赤,揪著孩子的耳朵便往外送。
“往后再敢進來,敲斷你的腿!”
他急敗壞往外推搡,眼看就要將這孩子推出門外。
卻在這時,大堂中傳出一聲輕喝。
“等等!”
竟是堂中兩名酒客朝掌柜的叫喊。
這二人一身錦鍛文士袍,一望而知出身富貴。
掌柜的豈敢開罪貴客,趕忙扭過身來,堆出滿臉笑容,躬身問候:“兩位客官有何吩咐?”
其中一個文士招了招手道:“叫那孩子過來,我倒要看看這三文錢能買個什么名堂?”
掌柜的無奈,只好瞪了孩子一眼,將那孩子又給拽了回來,往堂內推去。
趁那孩子走近工夫,這兩名酒客倒攀談起來。
先前一直未說話的另一人,此刻笑著道:“方兄難道沒聽過這報紙之說?近來洛陽城里多了好些孩子,到處賣這大明日報,怪有趣哩!”
“那咱倒真要瞧瞧了!”方姓酒客輕咦一聲,隨手從腰間掏出幾枚銅板,往桌上一摜。
說話間,掌柜的和孩子已到了近前。
那孩子兩眼直盯著桌上銅板,自覺從身后布包袋中取出一份大紙,遞了上來。
這大紙一份三張,一式四版,攤開足有一張桌子大小,只看那第一版面封頁,黑體大字寫著“大明日報”字樣。
“這便是所謂報紙?”
方姓酒客面露好奇,順手接過報紙。
“去吧!”另一酒客已將桌上銅板撿起,隨手丟給孩子。
待賣報童走開,二人湊到一起,好奇閱看起那報紙來。
“咦,這報紙上的內容倒是新鮮,竟寫了洛陽新都工事的進度狀況?!?/p>
打開第一版面,便是朝廷新都的規(guī)劃和進度。
這兩名酒客俱是本地士紳,自對這新都建設極感興趣。
畢竟,洛陽成了都城,他們的身價都水漲船高。
以往,他們亟盼獲取相關消息,可苦于沒有門路,只間或從同窗好友那里,探聽些衙門公人透露出來的小道消息。
可那消息不真不詳,只當個趣事聽聽罷,實在起不到什么作用,如今這報紙中的新都建設規(guī)劃進度,記載詳實完整,有用的消息頗多。
“這報紙好,果真是好,這三文錢,可花得太值了!”
將這第一篇文章來回看了幾遍,兩名酒客大是滿意,趕忙又往后看去。
這后面版面,又記了些洛陽城中近來發(fā)生的新鮮事,還有些有趣的奇談怪論,更甚至,還有京城應天府近來發(fā)生的幾件時事。
這樣新奇有趣的內容,實在引人入勝。
兩名酒客看得哈哈直樂,笑聲瞬間傳遍整個酒樓。
這爽朗笑聲,很快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不少酒客都湊了過來,一起看這熱鬧,很快,歡聲笑語聲在這酒樓回蕩起來。
“哈哈哈,這報紙有趣!”
與此同時,同樣的歡聲笑語,在洛陽城大街小巷、酒樓茶館中響起。
……
“大人,大人!”
新都建設衙門,方孝孺激動跑進后衙,高興得語無倫次:“一千份,全都沒了!今日一千份報紙,全都賣光了!”
今日是報紙發(fā)售第一天,出于保守,方孝孺只印了千份,這才半天工夫,千份報紙已然售罄,這可算是天大的好消息,方孝孺焉能不激動?
不光他意外,連陸羽聽到這消息,也驚得放下手里茶杯,道:“這大明日報竟這么受歡迎?”
方孝孺連連點頭,笑道:“不光如此呢!據(jù)報童回報,不少人爭搶這報紙,有好些買不到報紙的,便許多人擠在一起,共看一份報紙,照這狀況,我們的報紙還能再加印一些!”
陸羽立刻點頭同意道:“加印,明日直接加印兩千份,我倒要看看,這洛陽城中,我們這報紙的潛在用戶,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