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地處山東的心臟地帶,地勢南高北低,使得豐富的地表水與地下水皆匯聚于城區(qū),故又稱為“泉城”
今日的濟南城格外熱鬧,一大清早,百姓們正忙活著生計,就見一隊隊官府人馬來往穿梭,向著城外的官船碼頭而去。
此刻的官船碼頭已經(jīng)煥然一新,黃土墊道、凈水清掃,鑼鼓喧天,彩旗招展,精銳兵卒一個個腰桿子挺得筆直,目光如炬。
這陣勢與氣派,不用說就知道,肯定是有大人物要來濟南城!
碼頭上,布政使袁泰,按察使王印,都指揮使劉弼這三位山東行省的最高長官正站在前面,率領(lǐng)著濟南城的一眾官員,在此恭候。
此刻日上梢頭,陽光照耀下,眾官員都有些勞累,特別是都指揮使劉弼,在碼頭等了快半個時辰了,都沒見到官船的影子,他便很不耐煩的嘟嘟囔囔著,離開了碼頭去找茶水喝。
劉弼走了,一直穩(wěn)如泰山的袁泰忽然悄走到王印身邊,悄聲說道:“王大人,我京城朋友給我傳來消息,這欽差楊帆極受恩寵,多次諫言圣上,最終反而升了官,這次他來山東,恐怕是來者不善呀!”
袁泰身材中等,白面黑須,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子書卷氣息,但也別因此小看了他,他的手段可不軟,否則也坐不到這布政使的位子上來。
要知道,布政使司前身為前元的行中書省,大明建立后改稱為布政使司,意為“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而布政使掌管一省之政務(wù),可以算得上是整個行省的一把手了。
聞言,王印眼皮微微抬起,不咸不淡地說道:“楊大人奉皇命來監(jiān)察黃冊推進一事,我等只需要盡全力協(xié)助就行,想來他也不會無緣無故找我等的麻煩?!?/p>
王印這按察使掌管著整個山東行省的司法事務(wù),從法理上來講不受袁泰約束的,所以對待袁泰也沒他人那般低聲下氣。
見王印裝傻,袁泰便進一步說道:“王大人,前些日子韓國公來信,信中對山東的近況,很是關(guān)懷啊?!?/p>
袁泰能走到山東行省的布政使位置上,除了本人的確實有本事,有手腕之外,與李善長的提攜分不開干系。
他是李善長的門生,天然就跟李善長綁在一條線上,李善長來信,袁泰怎可能拒絕他的要求?而且黃冊推進緩慢這件事,也與他脫不了干系,故此,對于楊帆這個欽差,袁泰很是忌憚。
王印聞言看了袁泰一眼,淡淡地說道:“韓國公身在應(yīng)天,卻心中掛念著山東的事情,不愧是開國元勛,心懷天下,好極,好極?!?/p>
袁泰的臉皮微微抽動了一下,王印擺明了在敷衍自己,袁泰連續(xù)碰了兩個軟釘子,琢磨要怎樣能繼續(xù)發(fā)動手段,拉王印下水。
王印并非李善長門下門生,他屬于浙東文人一黨,寒窗苦讀,一步步走到今日。
別看王印占著這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名頭,掌管刑名,可黃冊推進上,王印沒有什么話語權(quán),頂多算是個廟里面的雕像罷了,真正掌管黃冊推進之事的是這位布政使袁泰袁大人
王印心里明鏡似的,袁泰往日不愛搭理自己,與孔府暗通款曲,吃得滿嘴流油,臨到那煞星楊帆來到山東,他主動示好,他袁泰安的什么心?還不是想拖自己下水。
袁泰沉默了片刻,幽幽說道:“這欽差楊帆,為人狂傲自負,又鐵面無私,甚至到了嚴(yán)苛的程度,萬一他在山東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恐怕我們山東官員,誰都無法幸免啊?!?/p>
王印眉毛微微一挑,說道:“袁大人,此話何意?”
袁泰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道:“字面意思,楊帆本質(zhì)就是一酷吏,你我共事多年,休戚與共,楊帆要是真查出什么對你我都沒有好處,王大人,你我要早做準(zhǔn)備才好?!?/p>
袁泰擔(dān)心楊帆真查出了什么,他袁泰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而王印這家伙做甩手掌柜,最多落得一個瀆職的罪名被罷官,等過了幾年重新啟用,他袁泰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拉攏王印,讓他與自己成為一條船上的人,找機會對楊帆下手,至于都指揮使劉弼,那就是一個死心眼的軍中漢子,袁泰理都不想理他。
“嗯,袁大人此言有理?!?/p>
王印一句話讓袁泰心中一喜,不過旋即王印就說道:“本官已經(jīng)命人將提刑按察使司這些年的卷宗統(tǒng)統(tǒng)整理好,等楊大人來了,他想怎么查就怎么查,我王印問心無愧?!?/p>
王印心中冷笑,誰和你袁泰休戚與共?有好事藏著掖著,有壞事第一時間想到我了?
袁泰的笑容僵在了臉上,他輕輕咳嗽一聲緩解尷尬,又說道:“王大人,那楊帆是什么人?雞蛋里面挑骨頭的主,王大人真不怕他在卷宗里面找到毛病?再說了,推進黃冊一事緩慢,楊帆肯定會問責(zé)你我,誰都逃不掉?!?/p>
王印揣著手,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道:“楊大人代表的是圣上,天威難測誰敢違抗?若楊大人真查出了什么要治罪,我王印無話可說,不過話又說話來了,平日不做虧心事,夜里不怕鬼敲門,袁大人,你我持身中正,有何懼哉?”
袁泰衣袖里面的拳頭握緊,恨不得一拳打在王印的臉上,他擠出一絲笑容,說道:“本官有什么好怕的?本官行得正坐直,就是怕那楊帆找到一個由頭發(fā)難,王大人不知道吧?楊帆敢在朝會上怒斥陛下,便是韓國公與胡相,汪相,都被他辱罵過。”
“哦?”王印平靜的臉上終于有了情緒的變化,說道:“當(dāng)真如此?”
“那還有假?這事整個應(yīng)天城都傳遍了?!痹┮詾橥跤』匦霓D(zhuǎn)意,立刻應(yīng)道。
誰想到王印忽然露出狡黠的笑容,道:“欽差就是要有這樣的風(fēng)骨,好極,好極!”
王印的笑容,與那標(biāo)志性的“好極”,變成了兩柄尖刀,狠狠刺在袁泰的臉上。
王印軟硬不吃的態(tài)度,令人惱火,袁泰的臉皮微微抽動了一下,正欲說些什么,忽聽劉弼中氣十足的聲音喊道:“看!官船來了!”
聞言,袁泰往運河上望去,果然見到了一艘氣勢非凡的官船從視線的盡頭駛來。
官船分開河水,乘風(fēng)破浪,遠遠地能見到船上旌旗招展,有人影走動。
一眾官員整理衣冠,站好位置,唯恐有任何一處不恭敬,不合規(guī)禮儀。
列隊兩側(cè)的將士也紛紛伸長脖子往運河上觀瞧,想見一見最近半年名聲大噪的楊帆楊大人,究竟長什么樣子。
楊帆在京城鬧出的動靜,或多或少傳到了山東,所有人都對楊帆充滿好奇。
官船越來越近,袁泰等人的神態(tài)也越發(fā)恭敬,不管他們內(nèi)心是怎么想的,討厭楊帆也好,戒備楊帆也罷,但迎接欽差大臣的禮節(jié),半點不能少。
終于,在涼爽的風(fēng)中,官船靠岸。
袁泰上前一步行禮,高聲喊道:“山東行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袁泰,攜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王印,都指揮使司指揮使劉弼,及山東一眾官員,恭迎楊大人蒞臨濟南!”
眾官員齊齊行禮,場面不可謂不大,可等了一會兒,那官船上卻無人應(yīng)答。
袁泰有些疑惑,抬頭一看,就見一個護衛(wèi)走到了船頭,抱拳行禮道:“袁大人,諸位大人,楊大人在路上感染了風(fēng)寒,昏昏沉沉不能出來見人,暫時要休養(yǎng)幾日,他讓我給諸位大人說聲抱歉,待他病情康復(fù),再向諸位大人賠禮?!?/p>
王印的眉毛微微一挑,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心中暗道:這位楊大人可真有趣,哪有欽差到了地方不見人的?他是真生病了,還是有別的原因?
劉弼一言不發(fā),他也沒有想許多,左右劉弼也不喜歡與文人多打交道,見不到楊帆,少了迎來送往的應(yīng)酬,他更自在些。
袁泰則露出關(guān)切之色,說道:“既然楊大人生了病,我等身為地方官,便登船去探望楊大人,否則失了禮數(shù)……”
他還沒有動,那護衛(wèi)就說道:“楊大人說了,未免得將病氣傳染給諸位大人,還是不見了,請諸位大人返回衙門辦差,萬不可因為他一人耽誤了公事。”
“那也好,人多了反而打攪楊大人的靜養(yǎng),濟南城中有專門診治風(fēng)寒的名醫(yī),吾回去立刻尋名醫(yī),為楊大人看診?!痹┻@話里話外都是想著與楊帆見一面。
然而,護衛(wèi)的臉上神色依然平淡,道:“不必了,楊大人隨行帶有京城來的醫(yī)官,醫(yī)官說大人需要靜養(yǎng),不需要其他的醫(yī)者,諸位大人請回吧?!?/p>
袁泰連續(xù)兩次“好意”都被護衛(wèi)給擋了回來,他卻沒有絲毫不滿的神情,只是微微頷首,道:“既然如此,請楊大人好好養(yǎng)病,早日康復(fù),這山東的大局少了楊大人可不行,我們走吧。”
說完,袁泰揮了揮手,轉(zhuǎn)身的瞬間,臉色立刻陰沉下來,這小小的護衛(wèi)竟連續(xù)否了他袁泰的意見,堂堂的布政使能心里好受?
更讓袁泰不滿意的是,楊帆的譜兒不小,山東的重要官員都來了,結(jié)果他說不見就不見,真是不識好歹!
待一眾官員離開了不久,從官船上來下來一行人,染了風(fēng)寒的楊帆被一群人簇擁著,圍的是里三層、外三層。
袁泰等官員留下來的耳目眾多,可沒有一個人看清楊帆的樣子,只是遠遠地見到了那身影而已。
瞬間,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欽差楊帆,成為今日整個濟南城里面官員談?wù)摰脑掝}。
就連濟南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新來的欽差大臣楊帆是個“病秧子”,受了風(fēng)寒連人都不敢見。
入夜,袁府。
袁泰一身藏青直衫,端坐在主位上,眉頭微蹙。
在他下手左右兩邊,各有一人,乃是袁泰的心腹——左參政李珂和右參政程端,兩人是袁泰在政務(wù)上的左膀右臂,亦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只聽袁泰問道:“這楊帆在官船上避而不見,下船后又神神秘秘地入了驛站,你們對此事有什么看法?”
聞言,左參政李珂想都沒想,就立刻說道:“藩臺,下官認為這楊帆不過是一個貪圖享樂的紙老虎罷了,按理說,從應(yīng)天到濟南,他早就應(yīng)該到了,為何一直拖延?還不是為了享受?這種人胸?zé)o大志?!?/p>
說到這里,他的兩撇八字胡抖了抖,淡笑道:“京城的傳言多半以訛傳訛,下官覺得楊帆今日躲著不見人,就是漏了怯,他到濟南也只是走走過場,鍍鍍金罷了,不足為慮?!贝丝痰睦铉媸掷锞筒钜话延鹈攘?,不然真有諸葛孔明,指點江山的模樣。
袁泰沒有說話,他微微瞇起眼睛思索著李珂的分析,然后望向右參政程端。
程端比李珂要小上三歲,不過論謀略,他卻絲毫不遜色于李珂,甚至強上一籌。
只見程端眉頭緊蹙,過了一會兒,才說道:“藩臺,無風(fēng)不起浪,這楊帆在應(yīng)天鬧得好大名聲,難道換了個地方就換了脾氣秉性嗎?我們絕對不可小瞧輕視了他?!?/p>
程端這話里面藏著釘子,擺明了在駁斥李珂認為楊帆是“紙老虎”的說辭。
李珂冷笑一聲,反駁程端道:“應(yīng)天是京師,天子腳下,有天子撐腰,楊帆有張狂的資本,可這里是山東,那韓宜可小兒如何?來的時候也想鬧騰,而今還不是老實了?”
程端搖了搖頭,說道:“韓宜可擔(dān)任濟南知府,與楊帆這個欽差怎么可相提并論?藩臺,那楊帆有陛下親自賞賜的‘便宜行事’之權(quán),他今日的行徑不是露怯,而是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請藩臺小心應(yīng)對!”
李珂怪笑一聲,譏諷程端,道:“程大人不要小題大做,當(dāng)初那韓宜可來的時候,我怎么記得你也說過要好好應(yīng)對的話?結(jié)果怎么著?韓宜可被藩臺大人收拾地沒了動靜,楊帆能比韓宜可強到哪里去?山東,到底還是藩臺大人說得算。”
李珂與程端,雖然都是袁泰的鐵桿心腹,但兩個人的性格迥異,李珂張揚、程端沉穩(wěn)保守,加上有些政見不和,兩個人私下一直都不對付,出言嘲諷拆臺是常有的事情。
程端陰沉著臉,道:“我沒說山東不以藩臺大人為尊,但陛下派來心腹欽差,豈可等閑視之?李大人,你一未阿諛奉承藩臺大人,是要陷藩臺大人于險境?”
李珂皮笑肉不笑地反嗆程端道:“我李珂追隨大人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呢,論對藩臺大人的忠心耿耿,誰能比得上我李珂?你休要血口噴人!”
兩人唇槍舌劍,越吵越厲害,見狀,袁泰拍了拍桌案,叫住了他們。
從內(nèi)心上講,袁泰也認同程端的說法。
洪武皇帝何等人物?他派來的欽差怎么可能是個“露怯”、“享樂”的草包?
再加上韓國公李善長親自寄來了信件,囑咐他一定要好好地應(yīng)對楊帆。
一個得朱元璋信任,委以重任,且被李善長視為大患的家伙,絕對不可能是個紙老虎。
“好了,不要再吵了!”袁泰從椅子上站起來,做了決定:“派人盯住驛站,楊帆的去向必須一個不漏地報告給本官,我倒要看看他究竟耍的什么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