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這樣的一番話,可是讓所有的人大跌眼睛,仔細的想一想小方說的,這句話對不對呢?
其實這些話前半部分還是非常的對的,大家都相信百善孝為先,一個孝順的人就算再怎么壞,那也是屬于有可以拯救的余地的。
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人都認(rèn)為一個孝順的人沒有到十惡不赦的地步。
所以咱們國家是一個以孝為先的國家,這一點小芳自己拿捏的是非常的清楚的,所以她說的前半部分家里面養(yǎng)我那么大,我給家里面一點錢什么的,這個沒有錯呀。
但是看一看這個事情的結(jié)果的話,就有一些不對頭了,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嫁過來了,已經(jīng)嫁給棒梗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你用婆家的錢去養(yǎng)活娘家這邊,那可就有一些過分了。
如果說階級楊家玉點東西什么的話,那是沒有什么大的問題的,畢竟任何的一個女人都那么干過,或多或少的會接濟一下自己,娘家這一點四合院其他的女人不管年輕還是年長,那都沒有什么好說的。
哪怕是賈張氏其實也接濟過自己的娘家。
其實如果不是婆家太過小氣,確切的說不過是丈夫特別小氣的話,這種事情就算被發(fā)現(xiàn)了,那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
但是像是小芳這么理直氣壯的,把婆家蓋房子的錢都給娘家送過去,好家伙,而且還是秦淮茹這個婆婆半年的工資,那這就有點非常的過分了。
那不是一般的過分,而是非常的過分,就憑這一點,那兩口子離婚都有足夠的理由。
但是小芳好像根本沒把這個事情給當(dāng)成一回事兒,認(rèn)為自己做的是天經(jīng)地義?
賈張氏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她本來就是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主,這次吃了那么大虧,當(dāng)然不會善罷甘休了。
看到小芳如此的罔顧李連池,顛倒黑白,馬上就沖上去,罵罵咧咧的指著小芳說:“你這個臭不要臉的小丫頭,居然敢說這種話,你媽把你養(yǎng)大那是應(yīng)該的。
你要孝順你媽自己,有本事自己掙錢,孝順你媽去,居然拿我們賈家的錢孝順你媽,你算什么玩意兒呀?
你既然嫁到我們賈家的話,那生是我們家家的人,死是我們家家的魂,就是買到墳地里面,那也是我們賈家的骨頭。
沒想到你這個厚顏無恥之徒居然敢拿著我們賈家的錢去孝順你爹媽去。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配嗎?
失去的趕緊麻溜的,把錢給我拿回來,老老實實的把棚子給我蓋好了,不然的話老娘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就你這小丫頭片子我告訴你以前的我是不稀罕收拾你今天的既然你那么不要臉面的話我也不愿意給你給我孫子留下什么臉面了。
今天呢老娘就給你兩種選擇第一呢,趕緊的就回你娘家,把錢給我拿回來,少一分錢都不行。
第二呢,你就準(zhǔn)備給我滾蛋,我們賈家容不像你這種吃里扒外的東西。”
賈張氏這么一番話,讓大家伙頓時想到當(dāng)年縱橫四合院的賈張氏,終于還是回來了。
那些年除了一大爺和傻柱等少數(shù)的幾個人之外,誰敢去隨隨便便的招惹賈張氏呀。
哪怕是二大爺和三大爺兩個人,一般的情況下也是不愿意隨隨便便的去得罪賈張氏的,得罪了賈張氏那可是會會有可能被他堵到門口罵半天的。
她不敢去得罪一大爺,那是因為一大爺在場子里面是八級工,地位崇高,在工人里面這種地位應(yīng)該算是最高級別的那一撥人了,還有就是一大爺是她兒子小賈的師傅。
基于這兩點關(guān)系,賈張氏是不會隨便的去得罪一大爺?shù)?,而且一大爺對于他們家也是非常照顧,這一點也是相當(dāng)?shù)年P(guān)鍵。
傻柱那不用說了,傻柱和賈家翻臉以后那恨不得是把賈家從四合院趕出去,所以賈張氏也不愿意隨隨便便招惹傻柱,而且傻柱真的有本事能夠把他們家從四合院趕出去。
還有一個基本上不怎么樣問事的聾老太。那是院子里面的老祖宗,基本上只要不牽扯到傻柱的事情的話,聾老太那是不怎么樣,愿意站出來說什么話的。
可以說那些年賈張氏基本上就支配了這三位之外的其他的所有的四合院的街坊鄰居,哪怕是許大茂也是不止一次的被賈張氏堵在家門口罵。
許大茂的父母為什么那么早那么快的就搬出去,其實也未嘗沒有躲避賈張氏的因素在里面。
畢竟賈張氏那也是一把年紀(jì)了,你這玩意兒被一個這樣的賈張氏堵在家門口罵你是打不得罵不得。
哪怕警察來了,人家賈張氏那也是在你們家門口罵,家門口那可是公共的地方,警察來了也不好多說什么。
所以那些年來四合院,里面基本上就沒有多少人愿意招惹賈張氏,只不過這兩年可能是因為他孫子棒梗,被送到農(nóng)村去了。
所以賈張氏脾氣收斂了不少。但是現(xiàn)在棒?;貋砹耍Z張氏又重新恢復(fù)了那個戰(zhàn)斗力超強的賈張氏,哪怕是面對孫媳婦兒,只要牽扯到自己的利益的話,賈張氏也是一步不讓。
這一番罵人的話,那絕對是很高的境界的那種,別說是小芳啊,就算是那些久經(jīng)沙場的街道賈張氏,對于這樣的一番話,也是很難隨隨便便的罵回去的。
關(guān)鍵是小芳雖然是有些主意,有一些胡攪蠻纏的本事,但是畢竟是年少呀,少不經(jīng)事。
在農(nóng)村罵街的話,那基本上就是祖宗十八代,什么問候家人之類的,哪像賈張氏這樣呀一番連消帶打的,絕對是先把道理給占住了,然后再把小芳給罵一個體無完膚。
這也是得益于賈張氏經(jīng)常在大街上掃大街,也是遇見了大街上的一些老姐妹什么的,跟著也是學(xué)了不少東西。
現(xiàn)在罵人的話,賈張氏基本上就先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沒有道義的制高點的話,那就先創(chuàng)造一個道義的制高點。
反正現(xiàn)在賈張氏居然也學(xué)會了那一種裹挾民意的那種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