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小姐身子丫鬟的命,也如現在農村出來到大城市成為高級白領的剩女,習慣了高奢生活,回不到農村一般。
心思各異中,遠處傳來大量腳步聲,仆役、小廝、丫鬟,端拿著各色貢品,燈籠,到了祠堂處。
然后,一頭戴珠冠簪纓,衣著蜀錦的面色俊朗,身高190以上頗有氣度的中年人,輕扶著一珠翠玉飾的老夫人,后跟著一大堆官婦女眷而來。
謝玉用了十枚熟銅錢,使了下氣運之眼。
好嘛,一大堆飄紅飄黃,顯眼就是老貴夫人身上飄一絲紫氣,壽陽候身上是青氣。
在襄陽書院時,謝玉翻倒過梁國爵位等級制度,外姓爵位從低到高是男、子、伯、侯、公五個等級。
而爵位對應朝廷官位品級是,男爵從六品,子爵從五品,都不承襲。
伯侯公承襲,但承襲是降品不降爵,伯對應四品官職,承襲后降為從四品,侯爵對應正三品,襲爵后是從三品,公爵正二品,襲爵后從二品,之后都不再降,且世襲綱倫。
而宗室中郡王爵對應從一品,親王爵對應正一品,太子、君王超品以上。
當然其中也有恩旨,比如三十多年前,肥水一戰(zhàn)成名謝家,老皇帝準備給老侯爺封公的,奈何朝臣多數反對。
最后封后,但特旨從二品侯,就和第一大將的感覺一樣,從二品侯,就是所有侯爵的領頭人。
老侯爺自知這樣,其實此封公還招人恨,早早就把爵位傳下,自己上山修道避禍,才有謝家今日一門三伯一侯的平穩(wěn)盛況。
只如今的二代壽陽侯只是從三品的侯爵位,在勛貴朝臣中并不太顯眼。
但老貴夫人身上,還是一個從二品的誥命夫人身份,這在京中勛貴后宅中是被當做公爵位份對待的。
所以只要老貴夫人在一天,壽陽府還就能享受半個國公府待遇,羨慕其貴,但又不招仇恨。
謝琰看到那老夫人,趕緊快跑過去,“母親來了,正想和母親請安?!?/p>
老貴夫人:“老六,安豐伯爵位的事涉及謝家傳承,你辦的極好,那兩個孩子呢,且叫過來讓老身瞧瞧?!?/p>
謝琰:“僅遵母命,不敢有違,其實這人拖了母親福氣,才能如此順遂!”
說完,謝琰就沖謝放和謝玉招呼了下,此時謝放還在小聲刺激謝玉,希望謝玉做出失態(tài)反應,好更打壓謝玉地位,以圖以后完全壓制住謝玉。
但謝玉一副完全與我無關,我什么都沒聽到的表情,又讓謝放若一拳發(fā)在棉花上一般,興致也逐漸沒那么高了。
只不許久,謝放見到安豐伯府三位夫人,好像有想到什么新興致,又重新振奮了起來。
謝玉和謝放一起去見了老貴夫人,謝放不傻,知道侯府中誰最大,只露一些赤子不懂的表情。
謝放雖個頭近兩米,身板寬闊,但臉型不大,還有謝家人的一些柔和俊朗,頗具義氣,老貴夫人看謝放身形,好像想到當面老侯爺一般出將入相文武形象。
自和謝放說了不少話,謝放雖給人一種天不怕地不怕混世魔王的影響,但哄老人人家還挺擅長的,不然也不會營養(yǎng)這么好,長這么大個。
至于謝玉,老貴夫人看到謝玉第一眼就流露出不喜之色,好似又埋怨謝琰,怎么選一個這么不好看的人。
但一想,謝玉資格也是她不想讓謝放一人都大,發(fā)話出來的,也就勉強接受了謝玉行禮。
按程序,簡單見一下,老貴夫人就該讓安豐伯留下的三個遺貴出來相看。
畢竟按原來準備是要把謝玉和謝放宗籍都先寄托在原他們大房庶長子也一支,也就是安豐伯伯爵這一脈上如此,以后承爵位才明正言順。
當然了,也只是先寄托,按之前說好的,等從戰(zhàn)場上下來,誰立下的功勞大,在正式呈報朝廷正式過繼、改稱、襲爵。
只今日第一次見到謝放這孩子,老貴夫人心中就莫名喜歡。特意和謝放多說了幾句。
若不是壽陽侯提醒,老貴夫人還想說話,只老貴夫人看到謝玉,本該也說兩句,但又不想說。
見壽陽侯催促,謝放也是懂事的提出明日上門請安的話。
如此,老貴夫人才不舍的年紀越大,經歷越不濟借口,扭頭吩咐壽陽候讓安豐伯的三位遺貴出列。
安豐伯三位夫人,其中三夫人漱玉謝玉已經見過,沒見過的是大夫人和二夫人。
但能領著三夫人走,并衣著正紅的,也只有正室大夫人。
近一些,安豐伯大夫人三十出頭,身高足有182,但長相中上之姿,而且因身材高挑,而擴版有料的胸前,纖細的腰肢以及磨盤一樣的腚兒卻是完美勾勒出成熟女人的風韻,驚人的腰臀曲線,掩蓋不住她的良好身材。
相對另外一位,好像陪著小心點二夫人,也有一米六五的身高,二十五六的年歲,掄比例也算是腿長,胸部豐滿,肥臀細腰,肌膚勝雪,容貌精致、有童顏。
總之,三位安豐伯出來的夫人,都是各具特色,其實不止安豐伯的夫人,能陪著老貴夫人一起出來,都可算名門閨秀一類,顏值氣度沒一個差的。
原身形象若誤入天家的流浪漢一般,好像才是最該自慚形穢的,可惜謝玉不要臉,非要過來闖一闖。
這三位安豐伯府夫人一出來,謝放恍若剛放學回來孩子,小步跑來,“放兒見過母親,見過二姨娘、三姨娘。”
“不知昨送到府上的給母親,還有兩位姨娘的禮物可算妥帖,放兒是粗心之人,初來京城,人生地不熟,若母親和兩位姨娘不喜,放兒再挑選就是了。”
大夫人和氣一笑:“放兒心意,我和你另外兩個姨娘對你的心意,都很滿意,只男兒應早掙功名,以后萬不可以把心放在此等小事上?!?/p>
看起來他們已經熟識,稱呼改變,代表著大夫人所代表安豐伯一脈的認同,怪不得三夫人漱玉在襄陽受到大夫人的飛鴿傳書,就趕緊催促謝琰抓緊時間趕回金陵。
大夫人一副長輩的架勢,和謝放繼續(xù)友好交談,讓謝玉發(fā)現謝放有點賈寶玉氣質,挺會哄長輩的,只他這身板,說安祿山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