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和蕭何這兩位文官領(lǐng)袖的表態(tài),極大地影響了局面。
樊噲雖然還是有些轉(zhuǎn)不過彎,覺得祖輩流血拼命換來的土地,說收就收,心里憋屈,但他看著劉盈那誠摯而憂慮的眼神,又回想當年與劉邦并肩作戰(zhàn)的情誼,以及呂后這層關(guān)系,最終重重地嘆了口氣,甕聲甕氣地道:
“陛下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俺老樊要是再不明白,就真是榆木疙瘩了!”
“罷了罷了!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陛下記得俺們這些老兄弟的好,能讓俺的子孫后代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這地……俺交了!”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周勃身上。
周勃性格沉穩(wěn),思慮更深。
他權(quán)衡利弊,知道劉盈此舉雖然觸動利益,但確實是為了國家長遠考慮,而且皇帝選擇與他們這幾位最核心的功臣密談,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信任和尊重。
若他們幾人帶頭反對,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可能引發(fā)君臣猜忌,后果更難預料。
周勃深吸一口氣,抱拳沉聲道:“陛下深謀遠慮,臣等拜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土地之利,雖厚,然不及江山穩(wěn)固之萬一。臣等深受國恩,豈能因私廢公?臣,愿交還封地,聽從朝廷安排?!?/p>
“只是……此事牽連甚廣,需有萬全之策,徐徐圖之,以免引起朝野震蕩?!?/p>
劉盈見四位重臣均已表態(tài)支持,心中一塊大石終于落地,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上前,親自扶起周勃和樊噲,動情地道:“有幾位愛卿深明大義,鼎力支持,朕心甚慰!放心,朕絕非過河拆橋之人!”
“收回封地之后,朝廷會以遠超如今食邑收入的豐厚俸祿,以及各種榮譽性的賞賜,褒獎諸位及功臣后代,必不使功臣之后,生活水準有所下降!”
“此事,朕會與陳平、蕭何等詳細籌劃,定下穩(wěn)妥章程,絕不會寒了天下功臣之心!”
一場可能引發(fā)巨大風波的土地制度改革,就在這未央宮的暖閣之內(nèi),在君臣推心置腹的交談中,邁出了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由這四位頂尖功臣帶頭,后續(xù)推行阻力必將大減。
劉盈成功地運用了他的智慧、誠意以及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認知,為消除帝國的一大隱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而潛藏在長安陰影中的阿提拉,此刻尚不知曉,他意圖顛覆的帝國,正在其統(tǒng)治者的帶領(lǐng)下,進行著一場深刻的自我革新。
——
隔日,未央宮前殿,莊嚴肅穆。
當大漢天子劉盈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將功臣列侯及部分宗室原有封地、食邑逐步收回國有,進行重新分配,并以相應俸祿作為補償?shù)脑t令草案時,原本平靜的朝堂瞬間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激起了滔天波瀾!
詔令的內(nèi)容如同颶風般席卷了每一位勛貴朝臣的心。
如果說之前對涼州、西域、乃至新平的夷洲進行屯田和郡縣化管理,他們尚可接受——畢竟那些地方在他們眼中是“蠻荒不毛之地”,開發(fā)不易,利益有限!
那么,現(xiàn)在皇帝要將手伸向高祖劉邦時期就分封下來的、位于關(guān)中、關(guān)東等腹心富庶之地的世襲封邑,這無異于直接掘他們的祖墳,動他們最根本的蛋糕!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p>
一位須發(fā)花白的老列侯首先出列,聲音顫抖,老淚縱橫,“臣等先祖,隨高皇帝披荊斬棘,浴血奮戰(zhàn),方得這尺寸之地以傳子孫,此乃高皇帝天恩,亦是臣等家族立身之本!陛下豈能輕言收回?”
“是啊,陛下!封地乃功臣殊榮,豈能與尋常田畝等同視之?收回封地,豈非寒了天下功臣之心?”
另一位以門客眾多、莊園廣布著稱的侯爵也激動地附和。
“朝廷若缺錢糧,臣等愿加倍繳納賦稅,何至于要行此……此近乎掠奪之事?”
有人說得更加直白,語氣中已帶上了不滿和質(zhì)疑。
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反對之聲此起彼伏,許多平日在劉盈面前唯唯諾諾的勛貴,此刻也顧不得許多,紛紛陳情反對。
整個大殿充滿了激動、焦慮乃至憤懣的情緒。
就連一些非功臣出身、但家中亦有不少田產(chǎn)的官員,也感到唇亡齒寒,面露憂色。
面對幾乎一邊倒的反對聲浪,劉盈并未動怒,只是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目光平靜地掃視著情緒激動的群臣,仿佛早已預料到這一幕。
就在反對聲浪達到頂峰之際,一個洪亮如鐘的聲音猛地響起,壓過了所有的嘈雜:
“都給俺閉嘴!”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舞陽侯樊噲大步出列,他身材魁梧,雖年事已高,但威勢不減當年。
他環(huán)視眾人,聲若雷霆:“嚷嚷什么?陛下此舉,自有陛下的深意!俺老樊的封地,還有絳侯、酂侯、平陽侯他們的封地,早就已經(jīng)主動交還給朝廷了!怎么,俺們交得,你們就交不得?”
他這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不少叫得最兇的人頭上。
樊噲、周勃、曹參、蕭何,這幾位可是功勛榜上最頂尖的存在,是真正的從龍元勛,連他們都交了?
緊接著,絳侯周勃也緩緩出列,他語氣沉穩(wěn),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陛下憂心國事,著眼于千秋萬代。土地兼并之害,史不絕書。我等身為臣子,深受國恩,豈能因私廢公,置國家長遠利益于不顧?本侯之封地,已然奉還?!?/p>
更讓眾人心頭巨震的是,幾位劉氏親王也站了出來。
齊王劉肥、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恒,這幾位皇帝的親兄弟,他們的諸侯國早在劉盈登基后的一系列政策中,或被分割,或被撤銷,實質(zhì)性的封地和權(quán)力早已收回中央,改為郡縣治理。
劉如意更是直接,他舉起那只精鋼義肢,冷聲道:“本王之國尚且能撤,封地尚且能交,爾等不過列侯,有何資格在此與朝廷討價還價?莫非以為手中那點田畝私兵,能比本王當初的趙國更強?”
核心功臣與皇室宗親的率先表態(tài),如同定海神針,瞬間扭轉(zhuǎn)了朝堂上的氣勢。
連這些最頂尖的既得利益者都支持皇帝,他們這些次級勛貴,還有什么底氣強硬反對?再鬧下去,恐怕就不只是收回土地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