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上。
夜色降臨,大殿里還是一片燈火通明的景象。
李世民拿著這幾日與長孫無忌還有房玄齡商議好的銀行與國債的第一版計劃,看的津津有味。
這幾日,他和他的兩位大臣壓根就沒有離開過宮殿。
就連吃飯都是三個人一邊商議,一邊在大殿上進食的。
半個時辰前,這個計劃終于做好了。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這才被“送”出了皇宮。
“你覺得這個計劃能行嗎?”
李世民拿著計劃書,好像在自言自語。
很快,角落里傳來了馬周的聲音。
“微臣以為,經(jīng)過陛下以及兩位大人的商議,這個計劃書已經(jīng)接近于完美的地步,后面只要各級官吏照著上面,認真執(zhí)行下去,不出半年,長安這邊的面貌便會煥然一新!”
聽到這話,李世民并沒有露出笑容,反倒是露出一副玩味的神情。
“馬卿似乎意有所指啊!難道你不知道,這天底下最難的事情,便是讓那些人老老實實做事嗎?
若他們真能按照你說的那樣,用心做事,就算沒有這個計劃,大唐也早已迎來盛世了……”
自古以來,旁人都以為天子貴為九五之尊,歷來都是言出法隨,一言九鼎的存在。
可實際上卻是,皇命難出京城,皇權難下鄉(xiāng)縣。
皇帝的想法,底下的官員愿不愿意配合,全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
若是有了好處,那自然通行無阻,一派政通人和的模樣。
可要是沒有好處,甚至是要損害那些人的利益,那不好意思,即便是皇命,他們也自有辦法對付。
這邊說是要清減官府支出,那邊就敢直接把屬下餓死,然后激起民變。
這邊說是要提起防洪,建筑水壩,那邊就敢打著建筑水壩的幌子,直接強征農(nóng)夫,修建運河和宮殿,還說是給皇帝視察的時候用的。
到了最后,所有的惡名全部由皇帝承擔,那道當初明明初衷極好的皇命,就只能就此作罷。
雖說登基的時間不長,可李世民對這些官吏的鬼蜮伎倆,卻早已見識到了。
因此在聽到馬周的話之后,方才還熱血沸騰的情緒,一下子冷靜了下來。
他在宮殿上來回踱步,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頭緒來,只能看向馬周,苦笑道:
“世人都說,魏征乃是朕的一面鏡子,可以隨時匡正朕的得失,現(xiàn)在魏卿遠在突厥,卻不想朕又有了一面新的鏡子……”
李世民點了點頭,承認了自己之前是過于心急了。
如此牽涉甚廣的一個國策,怎么能就這么一拍腦門就頒布下去呢?
“說說吧,朕記得馬卿家從不會無的放矢……你既然提出了異議,自然也該有應對之道吧?”
“能被陛下認可,與魏大人相提并論,實乃微臣莫大榮幸,且容臣先謝過陛下恩賞!”
馬周并沒有著急回答,而是恭恭敬敬地給李世民行了一禮,臉上帶著崇敬的神色。
他是經(jīng)由魏叔玉推薦的,所以按照道理來說,也算是出身魏家的門客。
現(xiàn)如今,皇帝將他與魏征相提并論,這對于一個門客而言,已經(jīng)是莫大的榮耀了。
尤其是經(jīng)由皇帝親口所說,有了這份認可,一般來說,這個門客便可以完全獨立,開府建牙,成為與之前的主家,并肩的存在。
李世民這個時候夸贊馬周,實際上也有著這一層意思。
因為隨著他和馬周之間相處的時間越來越近,他便發(fā)現(xiàn)眼前此人真是了不得。
既能治國之道,又懂經(jīng)濟民生,最關鍵的是,就連軍事方面也很有建樹。
對于這樣的人才,李世民覺得總是掛著魏家門客的頭銜,委實有些委屈了。
于是便想給馬周一個名分,可以擺脫魏家的影響。
然而,馬周卻根本沒有這樣的心思。
在簡單謝過皇恩之后,他并沒有提及開府建牙的事情,而是又站了起來。
這一幕,落在李世民眼里,不由閃過一抹淡淡的失望。
“想不到魏叔玉這狗東西,拉攏人心有一套啊!馬周如此大才之人,也甘供驅使,也不知道這小子走的是什么運!”
李世民在上面忍不住嘀咕了幾句,下面馬周的聲音卻已經(jīng)響了起來。
“啟稟陛下,微臣對銀行之事,暫時沒有什么想法,不過倒是之前和魏縣子聊天時,有過一次交談……”
“果然!又是魏叔玉那小子!”
聽到這話,李世民不禁微微錯愕,然后不由笑了起來。
他無奈地擺了擺手,笑道:
“說說吧,那小子又說什么怪話了?”
對于李世民的態(tài)度,馬周早就已經(jīng)習慣,笑了笑,如實答道:
“那一次,我們還是在聊科舉方面的事情,當時說到科舉改革的方法上,魏縣子當時說,想要讓國家人才昌盛,光是考儒學和策論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將木工,瓦匠,商戶,甚至于郎中的知識,全部納入科舉里面,那么科舉就會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一般,長出各種各樣的寶貝。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便能培養(yǎng)出來什么樣的人才,千行百業(yè),欣欣向榮,到時,就算是那些山東士族,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嘶……”
聽到馬周的話,李世民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即便是之前,他已經(jīng)極為大膽地將科舉的考試方式做了很大的改動,可是與魏叔玉這個構想相比,全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得不說,這小子膽子很大,也很敢想?。?/p>
居然連木匠和郎中都能參加科舉了?
“難道說,如果他們考上了,也要給他們封官不成?”李世民咂了咂嘴,覺得匪夷所思。
“不錯!魏縣子說,讀書的可以做官,那么做木工活,看病的為什么不能做官?想要讓知識進步,就得給這些人傾斜政治資源,也只有這樣,也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形成正向循環(huán)。
那個時候,木工的手藝和郎中的醫(yī)術一定可以比現(xiàn)在好一截!”
馬周笑著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
“朕有點明白那小子的意思了,按照他所說的那樣,倒確實還有可能……不過,這與你所說的銀行之事,又有什么關聯(liá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