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云和馬超將豪格他們趕回大本營之后,雙方再度進入了較為和平的對峙期間。
雖說在這對峙期間,雙方依舊在進行著攻城與守城的博弈,但是烈度都并不高。
都有一種在練兵的感覺。
事實上,雙方也確實是在練兵,區(qū)別在于周瑜這邊練的是士卒個體素質,而清軍這邊在訓練大軍團作戰(zhàn)默契。
雙方都在有意識的加強自己的薄弱區(qū)域。
維持著低烈度的戰(zhàn)爭,進行著爾虞我詐的博弈。
“報,敵軍已經退去!”傳令兵將清軍撤退的消息傳給周瑜。
“知道了,讓預備隊接替城防,救治傷員,讓士卒們好好休息!”周瑜點點頭吩咐道。
周瑜其實是一個非常謹慎的將帥,不過和孫策混久了總是會被孫策所感染,這其實也是周瑜最大的問題,因為他看上去很獨立,但是實際上是要依附于孫策才能展現出自己的才華的人。
故而在失敗了一波,周瑜迅速找回了謹慎的本質,開始用極度穩(wěn)健的方式應對清軍。
此刻的周瑜,基本上已經處于野外戰(zhàn)略認慫的階段了,努力發(fā)揮自家守城的優(yōu)勢。
清軍這邊也不敢輕易冒進,畢竟豪格他們的失敗,已經說明了后方并不是完全空虛的軟柿子。
一旦他們輕功冒進,到時候被人前后夾擊,那可就有點麻煩了。
多鐸最終還是選擇了穩(wěn)扎穩(wěn)打的戰(zhàn)略態(tài)勢,先拔掉兩座邊城,再徐徐推進。
這種級別的戰(zhàn)爭,率先考慮的不是能夠得到多少,而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能夠規(guī)避風險,減小自身的損失。
周瑜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自己訓練出來的大軍和正規(guī)軍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看上去不大,在和豪格野外遭遇的時候,層次差距基本上已經拉開了半個檔次。
辛辛苦苦訓練出來的精銳,差點全軍覆滅。
意識到問題之后,周瑜當然要制定有利于自家的戰(zhàn)術。
說起來,周瑜實際上并不擅長進攻,反而更加擅長防守反擊。
“公瑾,我們現在就只能這般防守嗎?”
孫策對于這種作戰(zhàn)方式感覺到極其的憋屈,要知道在孫策作戰(zhàn)方式可一直都是侵略如火,勢若奔雷的,結果現在只能在這里防守,如何不讓他憋屈。
“新一批援軍應該就快要到了,到時候我們和他們匯合之后,再進行出擊的考量!”周瑜揉揉腦袋,他知道孫策是想要和沙爾勒一教高下,不過現在不是時候。
趙云和馬超的到來,讓他們這邊緩了一大口氣。
尤其是白馬義從,高效的偵察和殺戮,幾乎斬斷了清廷延伸出來的所有觸手,搭配著馬超逼迫對方收縮兵力,盡可能的囤兵一處。
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至少不用擔心清軍圍困住城池的時候,會突然出一只奇兵直插腹地。
甚至為了以防萬一,呂蒙還帶著之前追擊的精銳和孫權的部隊匯合,維持第二道防線的穩(wěn)定。
畢竟孫權之前帶了十萬兵,想要圍剿沙爾勒和豪格,結果被輕松的突圍,甚至如果不是呂蒙和孫策趕到的及時,沙爾勒和豪格甚至還想去斬首孫權。
打了一場之后,完全認清自己在陸戰(zhàn)上沒有什么天賦之后,孫權直接放棄了軍事這一方面,把指揮權交給呂蒙之后,自己蹲在后方專心搞起了后勤。
“報,白馬義從來報,清軍大本營方向,有數萬騎兵正在運動,疑似敵方援軍!”
“再探再報!”周瑜看著沙盤有些頭疼。
雙方的規(guī)模都已經開始超過五十萬,朝著百萬的規(guī)模前進了,說實在的,這已經完全超出周瑜的掌控范圍了,他依靠丹陽的組織力加成,滿打滿算也就指揮三十萬左右。
陸遜和呂蒙,比他還差一點,大概也就是十萬左右的規(guī)模。
雖說基本上都是精銳,指揮起來難度可能會低一點,但是上升到這個量級,也只有軍神才能指揮的如臂指使。
現在周瑜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對方藏了一個軍神沒有出手,事實上這也是穆易他們最擔心的問題。
這就和黑暗森林一樣,他們這邊不敢率先動用軍神,擔心戰(zhàn)爭升級,但是他們又不敢保證對面會不會動用軍神這個核武器。
所以洛陽這邊,偷偷塞了孫武過來,穆易下了死命令,除非對方軍神出手,否則絕對不可以接手指揮,那怕是大敗而歸也不行。
畢竟數十萬大軍戰(zhàn)敗一場,丟了孫吳的所有地盤,對于星漢都是可以承受的損失,可要是投入了軍神,那么雙方投入的兵力絕對不會低于百萬。
甚至于可能會多個世界開戰(zhàn),小世界那邊也可能會拉開一個新的戰(zhàn)線,甚至于曹操、劉備的新地盤,都會點燃戰(zhàn)火。
所有建設和發(fā)展都可能會因此,暫時停歇,進入全面戰(zhàn)爭模式。
一個軍神所能造成的破壞,看看羅馬的下場就知道了。
那可真的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雙方還是想要將戰(zhàn)爭控制在“摩擦”的程度。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雙方之間交手幾次,但是這一次是正兒八經的大會戰(zhàn),是雙方都需要評估,對方在沒有軍神的情況下,所能發(fā)揮出來的實力上限的測評。
過了幾天之后,漢軍的援兵抵達了兩座邊城之間,按照周瑜的意思,再度在兩座邊城之間修建了一座營地。
因為營地的緣故,在二線充當指揮的呂蒙,也再度被拉到了一線這邊。
一眾將校聚攏在一起,開始商議這場戰(zhàn)爭該怎么打。
“周將軍,帝君有令,所有人聽你指揮,就連張遼將軍也聽你指揮,而且帝君口諭,這是你最后的機會!”趙云按照賈詡的命令,將穆易的口諭在眾人面前傳達給周瑜。
“謝帝君!”
周瑜畢竟是個謀士,趙云不明白賈詡的意思,但是趙云剛剛開了個頭,周瑜就已經明白了賈詡和穆易的意思,當即低頭謝恩。
周瑜這個時候將目光看向大明派來的俞大猷。
“洪武帝有令,這一次在下率領俞家軍全權聽從星漢指揮之令!”俞大猷也很光棍的起身拱手說道。
吳三桂的事情實在是太丟人了,所以大明為了維持雙方的盟友關系,也不得不進行一些讓步。
當然,也是跟這一次星漢投入的大軍數量遠勝于大明,所以才會讓俞大猷聽從命令。
畢竟星漢已經證明過自己的軍事能力了,從吳三桂的記憶當中提取出的影像資料,也讓他們認可星漢將校的才能,將令出自一門,也有利于大軍發(fā)揮。
周瑜點點頭,不過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可沒辦法指揮數十萬人,最后還是要拆開來指揮,他最主要的還是要維持戰(zhàn)略層面的布局。
不過說實話,這一場的戰(zhàn)略布局早就被他和張遼敲定了,就是正奇相合,不過因為之前的各種緣故,雙方搞了個四不像。
如今張遼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周瑜索性直接當張遼不存在,畢竟都聯系不上,還談什么指揮。
不過張遼的戰(zhàn)略目的很明確,周瑜也只是做了一些簡單得到的調整,并沒有將一開始的計劃完全修改。
“諸位,現在的情況也明了,你們都有什么看法?”周瑜看向在座的將校。
不過,目光還是在陸遜、呂蒙、俞大猷、曹仁,張飛……等有指揮能力的將校身上打轉。
在座的將校,不缺乏能打的人,但是說到軍團指揮能力,基本上就是屈指可數了。
張飛第一個攤了攤手,作為肌肉記憶性的大軍團指揮,他也就只能在戰(zhàn)場上臨場發(fā)揮,你讓張飛出謀劃策,偶爾也倒是能出個注意,但是你讓他搞戰(zhàn)略部署,那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
“我認為屯兵兩城之間是個好主意,接下來就是加強這里的兵力,然后以此對敵人造成威脅!”呂蒙平淡地說道。
呂蒙其實也已經猜到周瑜的打算了,之前周瑜的布局沒有問題,主要是手上的實力不夠,硬生生被豪格給打散了,不過一把火倒是把局面又扳回來不少。
呂蒙的提議,眾人都沒有什么反對的意見,這確實是一個穩(wěn)妥的方式。
“如今我軍兵多將廣,化被動為主動,出城與敵軍一戰(zhàn),如何?”俞大猷則是提出了一個不同的建議。
兩座城市守望相助,確實是個美好的愿景,可當清軍完全忽略陸遜這邊,而陸遜又不敢?guī)П鰮舻臅r候,之前互為犄角的意義就完全不存在了。
理論和實踐之間出現了差錯,這讓俞大猷有了一些別的想法。
周瑜暗中搖了搖頭,俞大猷對于清軍的態(tài)度,完全能夠體現出大明帝國對于清庭的態(tài)度。
基本上就是打心眼里瞧不起清軍,認為如果不是蒙元頂著,他們收拾清軍根本花不了多少力氣。
這固然是事實,但是蒙元存在也是事實,不從這種態(tài)度當中扭轉過來,大明要吃大虧。
不過周瑜自己也明白,這東西不是一兩句話能夠改變的。
就連他自己之前也對于清軍也犯下了傲慢之最,以至于差一點釀成大禍,如今才幡然醒悟。
這一點,也許大明中早就有人看出來了,不過這一點是源于大明對于自己帝國的驕傲,就算看出來了,也沒辦法改變大眾的看法。
除非受到明顯的挫折,才能夠讓大明真正重視清庭,否則很難讓大明用謹慎的態(tài)度來應對清庭。
俞大猷的建議剛剛開口,陸遜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我城內的將校士卒都是新軍,水平弱于對方士卒,若是正面大軍對決,難度太大!”陸遜的話倒也沒有直接反對俞大猷這個友軍的建議,只是將問題擺在了俞大猷面前。
俞大猷皺了一下眉頭,想到這確實不是大明的軍隊,也就沒有繼續(xù)說話。
陸遜利用了大明的驕傲將俞大猷的計劃反駁掉之后,抬頭看向周瑜。
“一邊打一邊放棄兩座邊城,完全將兵力集中在中間,如何?”陸遜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
周瑜立馬明白了陸遜的打算,凝眉思考著這一計劃的可行性。
“同樣的當,對方不會上第二次的!”張飛抱著雙臂略帶不爽的說道。
周瑜驚訝的投去目光,張飛則起身在地圖上點了點。
“敵軍未必需要進城,也未必需要占據我軍營地,之前你已經用過一遍了,對方必然有所皆備,會派先鋒偵察,一旦暴露,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張飛說道這里的時候,沉默了一下,不是張飛有多聰明,看出了兩人的布置。
而是他觸發(fā)了肌肉記憶,之前韓信就是這么整他的,火燒七百里連營,一把火直接把一切都葬送了。
所以張飛看到這一幕,直接出言打斷,這一招算得上是奇招,可以張飛對陣軍神的體驗來說。
招數越是奇特,死的就越快。
在這種大軍對決之中,所作的選擇都必須是要將風險降到最低的。
陸遜被張飛一言點破之后,也陷入了沉默,他甚至還沒來得及開始描繪他的計劃,就被張飛一言命中要害。
張飛既然能看到,對面未必不能看到,所以陸遜坐了回去。
而后在座的將校紛紛提出建議,然后基本上都被張飛、陸遜、呂蒙三言兩語之間否決。
周瑜看著張飛有些驚奇,他們當年也一起共事過,張飛給他的感覺并非智者,但是如今張飛幾乎完全不吃計謀。
各種計謀用在張飛身上,張飛自己腦子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采取了最佳的應對辦法。
“既然如此,我軍就依舊在兩城之間扎營,對方必然分兵,我軍隨機應變,提前在城內準備一些引火之物,必要的時候放棄邊城,進行焚營!”周瑜匯總了一下眾人的意見之后,冷靜的下達命令。
“諸位將軍,誰愿意當這個指揮?”
其他人一愣,這就分配軍務了,也太過簡單粗暴了吧。
“計劃周密詳實雖說有用,但是戰(zhàn)爭的時候越周密詳實的計劃,執(zhí)行的可能性越差,所以才需要將帥的臨機決斷之能,大方向,大框架心中有數,到時候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了?!?/p>
周瑜看到眾人的神色,隨口解釋了兩句。
雙方肯定是要打正面的,既然要打正面,那么很多算計就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
大戰(zhàn)略早就決定好了。
到時候,就真的只能靠隨機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