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煉處可沒有用冰的環(huán)境。
巨大的工坊拔地而起,一座座爐灶融鍋赤紅橘紅交映,空氣中蒸騰著熱浪,連帶著視線處的空氣都仿佛有著波紋扭曲。
鐵官客氣道:“貴人若有所需,我命人召兩個冶工前來就好,踏入此地,暑熱實在傷身?!?/p>
秦時搖了搖頭:若要找冶工,她在少府就可以找到,又何必親自忍耐這種奔波呢?
此刻看準(zhǔn)墻邊遠(yuǎn)離爐火的地方,以免自己長裙影響了工人們行動,還容易被灼傷——
“我循墻邊慢慢觀察,鐵官大人自去忙吧?!?/p>
此處難得貴人親臨,鐵官自然又連連躬身:“些許小事,自有別的鐵官前去,小人今日服侍貴人就好。”
他令人迅速騰出墻邊道路,而后極其耐心地跟著秦時一步一步向前,邊走邊看。
現(xiàn)如今是沒有高爐的,但因此前千百年,累積了成熟的青銅冶煉工藝,因而鑄鐵技術(shù)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技術(shù)的出色進步,頻繁戰(zhàn)爭的現(xiàn)實需求,使得如今熔爐也不算低矮,大約都在一米五到兩米之間。
每座熔爐因產(chǎn)出不同,上頭配的巨大的皮質(zhì)橐龠也分別有四到十六個。
一座座熔鐵爐均勻分布在此處,高高的屋頂遮擋著烈陽,空氣中熱浪蒸騰,秦時才走兩步,就已滲出了涔涔熱汗。
又遠(yuǎn)一些的地方用圍墻圍了起來。
一是禁地所在,如此可阻止人窺測。
二是防止奴隸暴民不安分,沖進來引火焚燒,以致事態(tài)難以掌控。
此刻里頭人揮汗如雨,一人拼命傾倒橘紅色溶液或鍛打,一刻鐘后便有人輪替,要在角落被人再潑上一身涼水。
否則的話,堅持不了一時三刻便要暑熱過去。
秦時抬頭看看極高處的屋頂,上頭只簡單架了梁柱,鋪疊了重重葦草:“為何不在露天遮陰處打鐵工作?”
鐵官苦笑起來:“回貴人,咱們鐵官工坊,也便只有今歲才能喘口氣?!?/p>
再往前,大王要踏平六國,整個秦國的鐵官工坊都需有這樣的屋頂,如此才能不懼雨雪照常工作,以免延誤戰(zhàn)機。
不過,他倒也知道秦時的擔(dān)憂,此刻又主動說道:“房梁用木石做基,外側(cè)用黃土堆砌而成,并不易燃。”
“屋頂橫梁同樣稀疏,只蓋了幾層葦草固定?!?/p>
“若真有一時不慎引發(fā)火災(zāi),冶工們迅速離開,便隨它將屋頂燒空,落在熔爐也不影響什么,回頭再將鐵礦重新熔煉罷了?!?/p>
如此,才可無懼反復(fù)天氣,隨時隨地都有人工作。
秦時沉默下去。
她干脆將心神放在熔爐上。
此時的工藝乃鑄鐵柔化術(shù),已經(jīng)延用百年,因而技術(shù)條件很是成熟。
所謂鑄鐵柔化術(shù),就是將那些堅硬但也質(zhì)地脆且容易斷的鑄造生鐵,重新送入爐火中熔煉。
待成型后拿出來退火冷卻處理,使得表面就形成了一層更堅硬更有韌度的鋼。如此,方可使不同類型的鐵礦都能夠長久使用。
略次一些的做農(nóng)具,更好的則送往兵器鑄造處。
秦時仔細(xì)查看,而后問道:“這便是如今最好的工藝了嗎?”
“這……”
鐵官猶豫一瞬。
烏籽立刻說道:“我們可是攜帶大王帛書前來,又不問工藝秘法,有甚不可說的?”
鐵官因而躬身:“再往前走乃至深處,有大王從燕國和楚國帶來的工匠,他們身負(fù)冶煉秘法,一直在為咸陽禁軍打造兵器?!?/p>
燕國和楚國可是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力最強橫的國家!
秦時想了想,有些驚喜:“莫非是【百煉鋼】法?”
鐵官頓時臉色慘淡:“小人嚴(yán)守此處,從未令人傳出一星半點消息,為何貴人卻……”
秦時安撫道:“別怕,這種工藝我也略知一二的,不是你的錯?!?/p>
百煉鋼法并不是此時才發(fā)明的,甚至已經(jīng)沿用了數(shù)百年,從春秋時期就已經(jīng)有歐冶子在用了。
大王從楚國得到的威道之劍——太阿,便使用的此法。乃是楚國吞并吳國之前,名匠歐冶子與干將打造。
而燕國和楚國的強大戰(zhàn)力,拋開其余因素,也跟他們的兵器更好脫不開關(guān)系。
相比之下,秦國的鍛造工藝就稍微差了一些。
鐵官聽聞她這么說,內(nèi)心倒是放松許多。又因秦時提及百煉鋼秘法,反而對她多了兩分親近,不再像之前那樣客氣恭謹(jǐn)。
此刻甚至主動問道:“不知貴人是想鍛造什么?”
秦時因而笑起來:“我想鍛造的,你們的工藝都鍛造不出來。”
鐵官一口否認(rèn):“絕不會!便是此處普通冶工做不到,那些會使百煉鋼秘法的名匠也能做到?!?/p>
可是,像歐冶子、干將這樣的名匠,會幫她打造農(nóng)具嗎?
又或者,這樣打造的出來的農(nóng)具,能被推廣使用嗎?
歸根結(jié)底,民用想要用上更好的,還得是軍用已經(jīng)能夠淘汰掉的才行。
這樣慢慢走過一遍,巨大且繁多的橐龠不斷鼓風(fēng),揚起的熊熊爐火都跳躍著有了聲音。
再加上工匠的呼喝,還有不斷鍛打錘擊的聲音,使得此處一片嘈雜。
秦時也終于看明白自己想要了解的。
百煉鋼秘法自然是不方便自己去參觀的,但她大約也同樣能推測出來。
雖說此等技藝難求,但同樣對于爐火溫度要求不高,一千至一千三百度就可。這跟如今琉璃等鍛造溫度相差無幾,她之前的設(shè)想,基本都可做。
秦時看著鐵官:“那些楚國燕國的工匠們,都還愿意盡心盡力為大王做事嗎?”
后世人看如今大一統(tǒng)的進程,只覺得是理所當(dāng)然。
而這座大山壓在每一個國破家亡的人身上,都如同沉沉的枷鎖。
普通求存的底層百姓只為一口飯吃,因而只要平安,抵觸就沒那么強烈。
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被枷鎖壓制。
這些名匠雖在史書中聲名不顯,但在各自的領(lǐng)域卻都是如今的佼佼者。
即為佼佼者,又怎么會輕易屈服呢?
而鐵官猶豫一瞬,隨后笑道:“大王乃天命所歸,他們自是能臣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