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夏點頭,“現(xiàn)如今能賺一年是一年,腐乳做起來不算難,指不定什么時候別人就琢磨出來了?!?/p>
趙玉珍看向她。
“我聽你爹說,金大人還跟你定了藕粉?”
知夏面上帶著笑意,“沒錯,我那兩百多斤藕粉,被金大人包圓啦,說京中貴人聽說藕粉能養(yǎng)生,特別喜歡呢?!?/p>
“賣的啥價?”趙玉珍問。
“三兩一斤,共計收了六百兩銀子,物以稀為貴嘛,兩百斤估摸著一個人也分不到多少?!?/p>
知夏帶著商量的語氣。
“娘,深山塘下面那一二十畝田灌水特別方便,我打算去村里問問大家愿不愿意將田賣給我,若同意賣,明年天氣暖和了,喊人將田稍稍挖深一些,跟深山塘并在一起種上蓮藕,后年天氣暖和就能再收一波了,你覺得如何?”
趙玉珍沒反對。
“現(xiàn)如今有了折騰的本錢,對你來說就是動動嘴皮子的事,要是覺得可行,可以先去問問里正,他們家好像也有幾畝田在那邊?!?/p>
得了她的準(zhǔn)話,知夏心里有了底。
“行,這件事等過完年我再去找里正伯伯談?!?/p>
趙玉珍提醒她,“那你得早一些,不然等天一暖和,大家都要買種育苗了,秧苗下了地,也不可能就這么讓人白白浪費,莊戶人家最是看重糧食?!?/p>
知夏想了想。
“那我現(xiàn)在就去。”
話音剛落,人就已經(jīng)到了院門口。
躺椅上的趙玉珍睜開眼,望著女兒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樣子,無奈的笑了笑,馬上就十四了,還這么一驚一乍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長的大。
轉(zhuǎn)念一想,就這樣也挺好。
如果要讓女兒嘗過生活的苦之后才能長大,她倒寧愿她這么沒心沒肺過一輩子。
……
知夏來到沈紀(jì)之家的院門口。
“里正伯伯在嗎?”
堂屋里,正圍著火盆烤火的陳氏往沈紀(jì)之的方向看了眼。
“知夏找你,指不定又有什么事,去看看吧?!?/p>
“哎?!鄙蚣o(jì)之起身,從堂屋出來,一臉和藹的往院門口的小姑娘走去,“知夏找我何事?”
知夏眉眼彎彎,“里正伯伯,我來是想問問,深山塘下面那些田都是誰家的?我想將挨著深山塘的田買下種蓮藕,伯伯可否幫我去問問村里那些人愿不愿意賣?”
“那邊的田我們家就有三畝。”沈紀(jì)之望著她,“咋?你們弄的那什么藕粉,賣的這么好?一個塘都不夠用了?”
知夏點頭說,“還行,主要是少,物以稀為貴嘛,大家都沒吃過這東西,自然就稀罕了?!?/p>
她手里這些藕粉都讓金大人收走了,就留了一百斤供鋪子消耗,可不就是賣的好么?
只是生意方面的事,當(dāng)著外人的面肯定是不能明說的,不然別人還不知道他們家賺了多少錢呢。
沈紀(jì)之琢磨了好一會,這才看向她。
“知夏,你跟伯伯透個底,蓮藕畝產(chǎn)大概有多少?”
知夏:“我沒具體算,深山塘畢竟只有兩三畝,中間深的地方是不長蓮藕的,外面那一大圈,除了留種的,大概挖上來三千多斤,總的不到四千斤?!?/p>
沈紀(jì)之心里有了數(shù)。
“深山塘下面那些田都是上等田,價錢不便宜,尤其原本人家也沒想賣的,陳家沈家這邊倒還好,畢竟得過你們家好處,該多少就賣多少,你們跟林家族親關(guān)系本就不好,看到你要買,恐怕會抬高價錢賣,而且這些田養(yǎng)的好,直接改成塘總是可惜?!?/p>
“再一個,你要將十多畝田改成塘,誰也不知道深山塘的水能不能供得上那么大的荷塘,這事兒,恐怕還得從長計議。”
知夏知道,莊戶人家最是重視田地。
上等田除了天時地利,還得田主人勤快肯干,才能養(yǎng)的那樣好。
她是一個能聽得進建議的人。
“那怎么辦?”
沈紀(jì)之在心底斟酌再三,望著她說,“伯伯是這樣想的,我覺得與其你自個兒費老大勁去挖塘種藕,不如將這件事交給村里人去干,誰家想賺錢,誰家自個兒挖塘去種,等藕豐收的時候,你就按你的要求多少錢一斤收就成了,就跟你爹娘收苞谷一樣?!?/p>
“你要是覺得可行,我馬上就將村里人召集起來說一下這個事兒。”
知夏聽后,眼神都亮起來了。
“對啊,我之前咋沒想到?自已挖塘種藕的話,還得雇人打理,確實麻煩,如果直接收現(xiàn)成的,完全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她看向沈紀(jì)之,“還是伯伯會想辦法?!?/p>
沈紀(jì)之哈哈笑著。
“伯伯也不是一直都會想辦法,這不也是看你爹娘收苞谷才受到的啟發(fā)么?”
如果跟村里收的話,大家伙也能增加一項收益。
這樣一來,鄉(xiāng)親們都賺到錢了,村里的日子也就越過越好了。
知夏笑著說,“行,那就按伯伯的來,蓮藕只能用深山塘這樣的品種,得是粉藕才行,脆藕我是不要的,脆藕做不了藕粉,收價就跟苞谷一樣,一文一斤?!?/p>
沈紀(jì)之點頭。
“好,我都記著了,回頭我就去找村里人講?!?/p>
……
從沈紀(jì)之那里回到家,知夏便跟趙玉珍說了這件事。
“娘,我之前都沒想到呢,還是里正伯伯點醒了我。”
“咱們也是當(dāng)局者迷,你沒想到,你開始同我講的時候,我也沒想到?!壁w玉珍從梁氏手里拿過毯子蓋在剛在她身上睡著的平安身上,“里正到底是里正,想的自是要全面一些,這樣也挺好,大家都有點賺的,咱們也省事?!?/p>
“就是這樣想?!敝纳炝藗€懶腰,“明天又要去鎮(zhèn)上了,娘有沒有東西要我?guī)У???/p>
趙玉珍在她耳邊壓低聲音。
“給我?guī)c棉布回來,不用太貴的,我做月事帶用。”
村里婦人的月事帶都是棉布和草木灰,拆洗完重新裝草木灰縫好繼續(xù)用,用了之后又繼續(xù)洗,一條用爛了才會換新的。
她的改良過,用的是棉布和自家做的紙,即便如此,最多也只能忍受用三個月,三個月后,必須得換,不然用著整個人都不舒服,再者,次數(shù)多了,不僅上面的印子洗不掉,味道也重,簡直讓人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