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她那氣勢,知夏心虛的嘿嘿笑著。
“咱倆這交情,不至于不至于,娘放心,吃完這兩塊腸我就開始畫圖樣子,說不定鋪子打烊之前就能到你手里?!?/p>
趙玉珍掃了她一眼。
“這還差不多?!彼f著,轉(zhuǎn)身往外走,“我先回食鋪了,你別忘了正事?!?/p>
知夏將她送出門。
“放心吧,忘不了?!?/p>
回到鋪子,趙小蘭問她,“知夏,姑母剛才跟你說啥了?”
“還能說啥?壓榨我唄?!敝恼f著,往后院走去,“表姐,你先看著鋪子,我去書房有點事,有解決不了的你就來后院叫我。”
她也就嘴上不情愿,實際上趙玉珍有事交代她,她還是挺樂意的。
母女倆一起來到這里,可不得相互依靠?
有時候拌拌嘴,打打嘴仗,無傷大雅,也是培養(yǎng)感情的一個方式。
趙小蘭忙應(yīng)下。
“行,這里的事你放心交給我?!?/p>
……
傍晚,五福和何秀梅回了溪口鎮(zhèn)。
正好遇上鋪子打烊,知夏走向在柜臺后看賬簿的何秀梅。
“秀梅姐,你今晚回去跟豐年哥說一聲,我明天早晨在鋪子里等他跟我一起去宜陽縣?!?/p>
何秀梅點頭,眼神卻并未從賬簿上挪開。
“行,我會跟他講的。”
正在盤點衣物的趙小蘭抬起頭。
“就你們兩個去嗎?”
知夏沒多想。
“還有霜葉姐姐,等那邊鋪子租好了,后期修繕由豐年哥盯著,咱們隔三差五往那邊跑一趟就行?!?/p>
“哦?!?/p>
趙小蘭沒再說話,只是再次低頭盤貨的時候,動作都輕快了幾分。
……
吃完晚飯,五福幫著照看平安,趙玉珍領(lǐng)著梁氏和劉石頭一起制作淀粉腸和肉腸,夜里做好煮熟晾干,第二天正好能派上用場。
隔壁桂嬸聽到動靜,領(lǐng)著周氏也來幫忙了。
一同來的,還有周氏的兩個孩子,正領(lǐng)著平安在院子里到撒歡呢。
幾個孩子倒是玩的高興了,最痛苦的要數(shù)五福。
弟弟畢竟才一歲半,腦袋大身子小的,走路都不大穩(wěn)當,恨不得跟狗娃哥哥那般上天入地。
以防他摔跤,五福得一直在旁邊跟著,有時候還得托著他的胳膊上躥下跳,到最后累的腰都感覺不是自已的了。
趙玉珍往幾個孩子的方向望了眼,面上帶笑。
“等腸煮熟了,桂嬸拿兩根回去給狗娃和瓜妞也嘗嘗?!?/p>
桂嬸忙擺手。
“不用不用,我們閑著也是閑著,費不了多少事,過完年日頭也漸漸長了,正好來你這兒找點事情消遣?!?/p>
趙玉珍又說,“肉腸和淀粉腸我們明天也是第一回賣,還不知道生意如何,日后要是生意好,正好弟妹和大力在家,閑時你們就幫我做做淀粉腸和肉腸,我給你們付工錢如何?”
桂嬸一聽。
“這敢情行啊,不過我們家大力和兒媳婦學(xué)東西慢,你可別嫌棄他們笨才好?!?/p>
“怎么會?”趙玉珍一邊灌腸一邊說,“所有料都是用秤稱好的,按照步驟來做就行,到時候我先將梁大姐教會,由她領(lǐng)著大力和弟妹做幾天,他們也就能上手了?!?/p>
五福最近要顧著彭山縣的鋪子,方府那邊又虎視眈眈的,她還得在鎮(zhèn)上多盯著些。
萬一有什么事,多個人多個腦子想辦法。
“娘,你今晚上打算準備多少貨?”知夏在一旁問。
趙玉珍順著幾個竹篩子望去,“兩個鋪子各一百根吧,淀粉腸七十,肉腸三十,多余的留著自家吃,順便再送點給你阿公阿婆嘗嘗?!?/p>
知夏點頭。
“第一天賣,也差不多了。”她看向五福,“大哥,你明天去彭山縣,也順帶跑跑集市,找那邊屠夫問問,看能不能將豬下水留下來給咱們唄?咱們家腸要是賣的好,往后腸衣恐怕要的不少?!?/p>
五福一邊托著平安的胳膊上躥下跳,一邊氣喘吁吁的回了句。
“好?!?/p>
知夏捏了捏四海有些嬰兒肥的臉。
“正好我明日要去宜陽縣,到時候也帶一些回來,豬腸衣曬干之后反正能放,咱們多囤一些有備無患?!?/p>
任由姐姐在臉上揉搓了一把,四海跟個沒事人一般,仍舊看著他面前的書。
他被姐姐蹂躪也不是一日兩日。
之前試著抵抗過,姐姐只會變本加厲的蹂躪他,既然抵抗無效,那就只能被迫接受了。
……
次日起,不僅老街小食鋪上了淀粉腸和肉腸,周大河看著的饅頭攤旁邊也多加了一個鏊子,鏊子上熱著已經(jīng)炸的金黃的淀粉腸和紅褐色的肉腸。
淀粉腸外皮炸的酥酥的,肉腸則滋滋冒著油,獨特的香氣在街道上彌漫開,引來不少人駐足往這邊張望。
“小兄弟,這是什么?”
周大河忙給人介紹,“淀粉腸和肉腸,我們鋪子里剛出的新品,大嬸要嘗嘗嗎?”
那大嬸咽了咽口水。
“咋賣的?”
“淀粉腸六文,肉腸十文?!?/p>
大嬸想買,可捏了捏自已的錢袋子,還是忍了下來。
“我也不是特別想吃,還是給我來兩個饅頭吧。”
“好嘞?!?/p>
周大河給她拿了兩個饅頭后,另一位大叔來到攤位前,“小兄弟,給我拿一根淀粉腸。”
周大叔用竹簽子將淀粉腸扎起來遞向他。
“大叔拿好,淀粉腸六文錢。”
那大叔應(yīng)了聲,連忙去掏自已的錢袋子。
正好知夏領(lǐng)著何豐年和霜葉從饅頭攤過,見饅頭攤生意一如既往的不錯,她擺擺手跟周大河打了聲招呼就離開了。
……
宜陽縣的鋪子租好之后,知夏畫好圖紙便馬不停蹄的找人開工了。
時間一晃到了二月,四海參加童生試的日子,如今林寄明不在家,趙玉珍得顧著食鋪的買賣,五福在彭山縣,送四海去縣城參加童生試的重擔就落到了知夏身上。
一家人起了個大早,梁氏將早飯做好后,又緊接著給四海準備要帶去考場的干糧和水。
收拾妥當,全家坐上騾車出發(fā)了。
路上,趙玉珍看著似乎比四海都緊張,連著問了他好幾回。
“四海,要帶的東西都帶好了嗎?趁著這會還早,你好好想想,要是缺啥少啥,記得讓姐姐帶你去買。”
四海沒有丁點不耐煩,只一個勁的點頭。
“娘放心,我昨晚清點了兩遍,今早上又清點了一遍,都帶好了。”
見趙玉珍還要說啥,知夏出言打斷她。
“娘,你就別問了,四海念了這么幾年書,又不是三歲小孩兒,要帶什么他心里比誰都清楚,有這功夫,不如讓他在騾車上休息休息,今天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呢,省的考試的時候打瞌睡。”
趙玉珍抿了抿唇,孩子再大,在當?shù)锏男睦?,也永遠是個孩子,不過為了不干擾兒子休息,她也沒再多說什么。
“行吧,那我不問了?!?/p>
騾車到達鎮(zhèn)上,趙玉珍親自將知夏和四海送上了船,囑咐了又囑咐,看著船離開碼頭往縣城去才折返回鋪子。
知夏看向身旁神情有些凝重的四海。
“咋了?緊張了?”
四海搓著自已的小手,很誠實的承認了自已的情緒。
“有點?!彼聪蛑模敖憬阌X得我能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