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勢大,京兆府尹已然偏袒。他們想將此事定為‘過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p>
“如今,唯一能為王伯討回公道的,便是人證?!?/p>
他從懷中取出一份早已寫好的文書,在燈籠下展開。
“這份文書,寫明了王伯大字不識一個,絕無可能自愿簽下那份賣孫女的契約?!?/p>
“我需要各位街坊鄰里,愿意為王伯作證之人,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或按下手印。”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每一個人,聲音變得無比鄭重。
“但我要提醒各位,裴家是吏部侍郎,權勢滔天?!?/p>
“簽下這份文書,便意味著與裴家為敵,日后恐有禍患?!?/p>
“此事全憑自愿,陸某絕不強求?!?/p>
沒有人說話。
昏黃的燈光下,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掙扎與恐懼。
他們是這京城最底層的百姓,侍郎大人對他們而言,是和天一樣大的官,是能輕易碾死他們?nèi)业拇嬖凇?/p>
沉默,在狹窄的巷道里蔓延。
就在陸明淵心中漸漸下沉之時,那個先前說話的壯碩漢子,猛地一咬牙,大步走了出來。
“我按!”他粗聲說道。
“老子爛命一條!老王頭是好人,好人不該就這么白死了!”
“要是連句公道話都不敢說,老子還算什么爺們!”
說著,他便要伸手去拿陸明淵準備好的胭脂盒。
陸明淵正要遞過去,那漢子卻突然縮回了手。
他盯著那份文書,又看了看自己滿是老繭的手指,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他猛地抬起手,將食指放進嘴里,狠狠一咬!
鮮血,瞬間涌了出來。
他看也沒看,直接將那沾滿鮮血的手指,重重地按在了文書的末尾!
一個鮮紅的、觸目驚心的指印,烙印在了白紙之上。
“用血按!這才對得起老王頭!”
漢子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那笑容,卻比哭還難看。
這個舉動,瞬間點燃了所有人的血性。
“算我一個!老娘也按!”
那頭發(fā)花白的老婦人顫抖著上前,學著漢子的模樣,咬破了自己干枯的手指。
“還有我!”
“會元公,也算我一個!”
一個,兩個,三個……
越來越多的人圍了上來,他們不再猶豫,不再恐懼。
他們紛紛咬破手指,用自己的鮮血,在那份文書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滾燙的印記。
那不是普通的指印,是一腔腔壓抑已久的怒火。
陸明淵手捧著那份文書,只覺得它重逾千斤。
上面那幾十個鮮紅的血指印,在燈光下閃爍著妖異而悲壯的光芒,灼痛了他的眼睛。
他看著眼前這些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的百姓,他們或許愚昧,或許膽小,或許自私。
但在這一刻,他們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足以讓天地動容。
“會元公!”
眾人按完手印,紛紛圍著他,用一種近乎央求的語氣說道。
“您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您一定要為老王頭討回公道??!”
“我們?nèi)宋⒀暂p,只有您能幫我們了!”
“求求您了,會元公!”
他們說著,便要跪下。
陸明淵連忙上前,將他們一一扶起。
他望著眾人期盼的眼睛,望著屋內(nèi)那個蜷縮在草席上、哭聲漸歇卻更顯悲戚的瘦弱身影。
心中那份屬于讀書人的悲天憫人之情,與一股少年人的熱血豪情交織在一起,激蕩不休。
他鄭重地將那份血書收入懷中,貼近胸口,仿佛能感受到上面?zhèn)鱽淼臏囟取?/p>
他對著眾人,深深一揖。
“各位鄉(xiāng)親請起?!?/p>
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請各位放心,此事,我陸明淵,管定了?!?/p>
“只要我陸明淵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會讓王伯白白冤死!”
……
夜色更深,大理寺的燈火卻依舊通明。
當趙浩然從陸明淵手中接過那份帶著血腥氣的文書時,這位以冷靜沉穩(wěn)著稱的大理寺卿,手也忍不住微微一顫。
他展開文書,看著上面那幾十個鮮紅刺目的血指印,久久無言。
良久,他才抬起頭,看向眼前這個身形尚顯單薄的少年,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欣賞與凝重。
“明淵,你可知,你此舉,已是將自己置于火上?!?/p>
“學生知道?!?/p>
陸明淵平靜的回答。
“但有些事,明知不可為,也必須為之。否則,讀圣賢書,所為何事?”
趙浩然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隨即哈哈一笑,那笑聲中帶著一股說不出的快意。
“好一個‘讀圣賢書,所為何事’!”
他將那份血書收好,神情堅定。
“你放心,有此物在,再有滿城士子的輿論,這件案子,便是十拿九穩(wěn)!”
他拍了拍陸明淵的肩膀,沉聲道。
“回去好生準備殿試。剩下的事情,交給我?!?/p>
“在這京都,還輪不到他裴寬一手遮天!我定會給你,給枉死的老者,給這滿城的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
從大理寺出來,已是三更時分。
陸明淵沒有立刻回客棧,而是找了一家通宵營業(yè)的筆墨鋪子。
借著燈火,給自己的恩師林瀚文寫了一封長信。
信中,他詳細敘述了自入京以來所見所聞,從裴少文強搶民女,到公堂對質(zhì),再到今夜貧民窟中那份沉甸甸的血書。
他沒有添油加醋,只是客觀陳述,但在字里行間,那份為民請命的決心已然躍然紙上。
寫完信,他將其封好,徑直去了林家在京城的商行。
亮出林瀚文親傳弟子的身份后,商行掌柜恭敬萬分,立刻安排了最快的信使,八百里加急送往江寧府。
做完這一切,陸明淵才終于感到一絲疲憊。
他回到客棧,沒有立刻休息,而是從行囊中取出一本《道德經(jīng)》,在燈下靜靜翻閱起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清朗的誦讀聲在房間里低低響起,他紛亂的心緒,也漸漸歸于平靜。
殿試在即,他需要恢復心境。
至于狀元之名,他并不強求。
他才十二歲,未來的路還很長,只要此次能正常發(fā)揮,進入翰林院,便算是成功。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然而,陸明淵想靜,這京城的風,卻偏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