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明
紫宸殿內(nèi),百官肅立,氣氛肅穆。
主考官周清源跪于殿前,雙手高舉著一份奏折,手腕顫抖。
昭寧帝接過奏折,緩緩翻開。
殿內(nèi)愈發(fā)寂靜,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當昭寧帝看到奏折上寫著:
“盧璘,于會試,作傳天下《大夏國運策》,驚圣《御敵安邦策》”的字樣時,昭寧帝翻閱動作,出現(xiàn)了一瞬間的停滯。
鳳目微微一凝。
就是這一瞬的停頓,禮部尚書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地,滿面通紅。
“陛下!此乃我大夏數(shù)百年未有之盛事!一科會試,竟能同時涌現(xiàn)傳天下與驚圣兩篇雄文!”
“且皆出自盧璘一人之手!此子.....此子簡直.....”禮部尚書激動到語無倫次,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
兵部尚書緊隨其后,同樣跪下,聲音洪亮。
“陛下!據(jù)周大人奏報,妖蠻夜襲圣院之時,盧璘臨危不亂,展現(xiàn)出驚世駭俗的指揮調(diào)度之能,疑似已覺醒兵家神通!”
“臣懇請陛下,即刻召見盧璘!此子,或可解我京都之危!”
國子監(jiān)祭酒胡須顫抖,老淚縱橫,顫聲附和:“傳天下已是世所罕見,驚圣更是史書未載!更兼覺醒兵家神通.....此子若非圣人轉(zhuǎn)世,便是天降于我大夏的福星?。 ?/p>
話音落下。
滿朝文武,再無一絲猶豫,齊刷刷跪倒一片。
“請陛下召見盧璘,以安社稷!”
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震得大殿嗡嗡作響。
吏部尚書跪在人群中,沉聲開口:“陛下,臣有一言。盧璘此子,文可安邦,武可定國,實乃國之重器。但也正因如此,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恐引宵小覬覦,還請陛下務必周全護持!”
一番話,讓朝堂氣氛稍稍冷靜。
龍椅之上,昭寧帝緩緩合上奏折,環(huán)視跪伏于地的群臣。
“諸位愛卿所言,朕都知曉了。”
“盧璘確是難得,朕自會妥善安排。”
昭寧帝語調(diào)平淡無波,讓一眾朝臣都有些摸不準。
圣心究竟是喜是怒?
就在這時,柳拱自人群中走出,躬身一拜。
“陛下,臣還有一事稟報。此次妖蠻夜襲,來得太過蹊蹺,攻破圣院更是如入無人之境,恐怕...圣院內(nèi)部,有人泄露消息,里應外合?!?/p>
此言一出,殿內(nèi)氣氛驟變。
昭寧帝的視線掃過柳拱,最終定格在他身上,沉默了片刻。
“此事,朕會交由禁軍都督府徹查?!?/p>
“若真有內(nèi)鬼通敵,朕必斬之,絕不姑息!”
說完,昭寧帝揮了揮手。
“退朝!”
百官叩拜,緩緩退出大殿,心中依舊波瀾起伏。
昭寧帝則起身,一言不發(fā)地朝著紫宸殿深處走去。
回到了空曠的紫宸殿。
太監(jiān)總管高要躬著身子,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侍立一旁。
余光偷偷打量著昭寧帝。
多日來因國事而緊繃的臉上,罕見地看到了松弛。
高要心里松了口氣,不敢多看。
昭寧帝負手立于窗前,沉默了許久。
就在高要以為陛下會像往常一樣,獨自枯坐到深夜時,昭寧帝忽然開口了。
“高要,傳膳吧。”
高要猛地一愣,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
連忙應聲:“是!奴婢.....奴婢這就去辦!”
高要躬著身子,快步退出紫宸殿。
陛下....已經(jīng)有多少天沒有好好用過膳了?
自妖蠻南下的消息傳來,陛下日夜操勞,寢食難安,每次御膳房送來的飯菜,都只是象征性地動上幾筷,整個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憔悴下去。
可今日.....
今天陛下竟然主動要傳膳!
高要腦中瞬間閃過一個名字。
盧璘!
定是因為盧璘!
此子連出兩篇驚世雄文,更在危難之際指揮若定,退去妖蠻。
陛下心中歡喜,龍體寬慰,這才恢復了食欲!
...........
紫宸殿內(nèi),御膳很快便一一擺好。
精致菜肴散發(fā)著香氣。
昭寧帝卻沒有立刻動筷。
讓高要為自己斟滿一杯酒,端了起來。
而后舉著酒杯,遙望著皇宮深處太廟所在的方向。
用一種近乎呢喃的語調(diào),輕聲自語。
“太祖.....”
“您見過盧璘這種人嗎?”
話語中,帶著若有若無的挑釁,以及......壓抑不住的快意和期待。
說完,昭寧帝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烈酒入喉,放下酒杯,臉上浮現(xiàn)出一抹笑意。
“若是連您,都對他束手無策。”
“那這天下,興許....真的要變一變了?!?/p>
鳳目中閃過一絲久違的明亮。
...............
圣院一戰(zhàn),不過一夜。
天光微亮,整個京都已然沸騰。
街頭巷尾,茶樓酒肆,到處都在傳頌著昨夜圣院攻防戰(zhàn)。
“聽說了嗎?昨晚妖蠻夜襲圣院,三千考生危在旦夕!”
“何止是聽說!我三舅家的表侄就在圣院外當差,親眼所見!那場面,血流成河啊!”
“后來呢?后來怎么樣了?”
“后來?盧案首站了出來!”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滿座皆驚。
“只見盧案首于萬軍叢中,臨危不亂,舌戰(zhàn)妖蠻,而后振臂一呼,指揮禁軍與援兵,竟將那三百妖蠻精銳殺得丟盔棄甲,屁滾尿流!”
“真的假的?盧案首還能指揮打仗?”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盧案首昨夜連作兩篇驚世雄文,第二篇便是兵家策論,引動了兵家異象,覺醒了兵家神通!那是未卜先知,決勝千里的大能!”
一時間,“盧案首舌戰(zhàn)妖蠻”“盧案首指揮若定退敵軍”的傳說,傳遍了京都的每一個角落。
...............
與民間的狂熱氣氛截然不同。
太和殿內(nèi),氣氛凝重。
早朝剛一開始。
以禮部尚書為首的一眾世家官員,便齊刷刷地走出了隊列。
撲通!
眾人集體跪倒在地,為首的禮部尚書更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陛下!臣等子侄,皆是我大夏未來的希望,如今被妖蠻擄走,生死未卜!懇請陛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換回我朝的棟梁??!”
身后一眾世家官員跟著叩首,哭喊聲連成一片,大有昭寧帝不答應,就長跪不起的架勢。
這哪里是請愿,分明是逼宮。
“哼?!?/p>
一聲冷哼,兵部尚書排開眾人,走了出來,臉上滿是譏誚。
“所謂棟梁?若非盧璘臨危指揮,你們口中的這些‘棟梁’,早就死在亂軍之中了!如今倒好,反倒成了要挾朝廷的籌碼?”
此言一出,禮部尚書猛地抬起頭,滿面悲憤。
“盧璘固然有功,但難道就能眼睜睜看著那十七條鮮活的人命不管不顧嗎?他們都是我大夏的未來!陛下若是不救,寒了天下世家的心,日后,誰還愿意為朝廷效力?”
好一頂大帽子。
直接將救人質(zhì),與天下世家的忠心捆綁在了一起。
一時間,殿內(nèi)主戰(zhàn)與主和兩派,再次爭吵起來。
龍椅之上,昭寧帝自始至終,沉默不語。
一雙深邃鳳目緩緩掃過下方神態(tài)各異的群臣。
最終,落在了隊列末端,一個靜靜站立的身影上。
“盧璘?!闭褜幍鄣_口。
滿朝文武的視線,齊刷刷地聚焦在了盧璘身上。
“你怎么看?”
盧璘自隊列中走出,來到大殿中央,對著龍椅躬身一拜,不卑不亢。
“陛下,學生以為,人,是應當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