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理會那五個哭爹喊娘求饒的老兵,尚耿孔顫抖著摸著尚之文的臉,當(dāng)年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時候他都沒有哭,但面對寄予厚望的小兒子慘死,還是讓這位征戰(zhàn)沙場幾十年的老人落了淚。
他輕輕的摸著尚之文的臉,哽咽的說道:
“兒啊,你放心,父王定然會把昭泰和甄菀的人頭取下來,祭奠你的在天之靈!”
王睿猜測的沒錯,尚之文死了,尚耿孔哪怕還沒有和另外兩個藩王談妥,但也一定會借此起兵造反。
但打仗不是鬧著玩,哪怕尚耿孔被兒子的死氣暈了頭,但他也不會立刻就派兵。
人馬、糧草、后援,這都需要準(zhǔn)備好。
就在尚耿孔浩浩蕩蕩的準(zhǔn)備造反之際,王睿寫的秘信也是馬不停蹄的送到了甄菀的手中。
看著信上的內(nèi)容,甄菀眉頭立馬就擰成了一團。
把信遞給了詠林江,淡淡的說道:
“詠侍郎,你看看吧。”
急忙詠林江雙手接住信件,看完上面的內(nèi)容后臉色也是一變!
王睿不在家的這段時間,甄菀經(jīng)常召自己的這幾個親家進宮商討事宜。
這三人雖然不如王睿計謀多,但也能給甄菀提供一些心里上的安慰。
所以早就知道尚耿孔要造反的詠林江,看著喝茶的甄菀說道:
“娘娘,尚之文死了,那尚耿孔肯定會造反啊!”
聽到尚之文死了,一旁的韓子道和云衛(wèi)堯也是臉色一僵。
這幾天他們商量的就是尚耿孔如果造反該如何應(yīng)對。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兵權(quán)分散。
雖然各地的駐軍名義上是歸朝廷統(tǒng)一管理,但在先帝爺死了以后,各地的駐軍將軍就開始擁兵自重,對朝廷的話總是表面上答應(yīng),但實際上卻并不執(zhí)行。
所以他們這些日子商量的就是如何把軍權(quán)抓在自己的手中。
如今兵權(quán)還沒掌握在自己手中,尚耿孔如果造反,那這些地方軍隊不抵抗都是好事,就是怕他們叛變到尚耿孔,聯(lián)合他一起造反。
甄菀把茶杯放在桌子上,輕聲說道:
“小睿子在信上也寫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讓哀家以尚之文為保護欽差遇刺,從而遭遇到不測為由慰問尚耿孔,并且把這件事情昭告天下,特別是另外兩個藩王?!?/p>
聽著甄菀的話,一旁的韓子道說道:
“這點倒是好辦,把尚之文從刺客變成了護差殉職的忠勇之士,文書上潤色幾筆,再追贈個虛銜,也算給足了尚耿孔臺階下,就是尚耿孔肯咽下這個啞巴虧嗎?”
“所以小睿子才特意提醒哀家,一定要讓另外兩個藩王知道此事,也是明著告訴他們尚耿孔現(xiàn)在造反就是為了給他兒子報仇,你們愿意為他的私事落下千古罵名,甚至是在造反失敗后被清算嗎?”
這個時候云衛(wèi)堯接話道:
“以他們兩個的精明程度,肯定不會為了尚耿孔的一己私利而跟著造反的,那樣他們手中的兵也會反思,我們?yōu)槭裁匆獮樯泄⒖滋鎯鹤訄蟪鸲鵂奚悦??不得不說,睿公公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斷了尚耿孔拉攏其他藩王的念想,讓他孤掌難鳴,根本掀不起大浪。”
甄菀點點頭說道:
“哀家怕的不是的尚耿孔十萬大軍,怕的是他聯(lián)合其他兩位藩王,如今另外兩位藩王本來就對造反之事猶豫不決,如今給了他們一個合理的理由不跟尚耿孔趟這個渾水,那他們也沒必要得跟著尚耿孔和哀家對著干?!?/p>
韓子道沉思了一下,開口說道:
“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南湖大營,那里駐扎著朝廷的五萬兵馬,掌管著軍隊的將軍揚子林在先帝時期倒算忠心耿耿,但自從先帝龍御歸天后,也難保他沒有其他的心思?!?/p>
面對韓子道的擔(dān)憂,甄菀從詠林江的手中把信件拿回來后邊看邊說道:
“先帝曾經(jīng)也是怕?lián)P子林叛變,所以把他的兒子楊勇豪安排在京城當(dāng)差,算做是質(zhì)子,小睿子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提議讓哀家提拔楊勇豪為太子太傅,明著告訴揚子林,你只要聽從朝廷安排,那朝廷自然保你一家風(fēng)光無限,但若是跟著尚耿孔造反,那你兒子的命就別想要了。”
“臣曾經(jīng)和揚子林有過接觸,此人非常重視親情,在外打仗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給親人寫信,所以他哪怕為了他兒子的小命,也不得不選擇站在朝廷這一邊?!?/p>
聽著云衛(wèi)堯的訴說,詠林江和韓子道同時點了點頭。
雖說目前只是紙上談兵,但他們也確實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了。
看到他們都同意王睿的計劃,甄菀開口說道:
“哀家口述,韓尚書提筆…尚親王,哀家聞得爾子尚之文,于欽差出巡途中,因挺身護差、抵御亂黨,不幸殞命…”
當(dāng)甄菀的信八百里加急送到尚耿孔手中后,尚耿孔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兵馬和糧草。
正準(zhǔn)備在開完誓師大會,就出兵征討大周。
但這個時候甄菀的信到了。
“哀家甚至痛心,特追贈尚之文資政大夫,加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另賜“忠烈可嘉”御制匾額,也好讓天下人知曉,朝廷記著的忠勇尚之文,更體諒親王你喪子之痛?!?/p>
聽著下人念完了書信,尚耿孔沉默不語。
甄菀這個時候?qū)懶沤o他,明著是安撫他,不讓他起兵造反,但實際上是給另外兩個藩王看的。
你們愿意為了幫替尚耿孔兒子報仇而出兵造反嗎?
老謀深算的尚耿孔又怎么會看不出來這一點。
本來他是打算先造反,然后再以甄菀強行削藩為由逼著另外兩個藩王跟著自己造反。
但甄菀把他的這條路斷了,他在想造反就只能用自己的十萬兵馬了。
甄菀到底掌握了多少軍權(quán),尚耿孔現(xiàn)在也不清楚。
如果在這個時候起兵,風(fēng)險太大。
勢如破竹還行,但若是連連敗退,那另外兩個藩王很有可能會趁著他虛弱,以擁護朝廷為由對他發(fā)難。
到那時,尚耿孔面臨的就是腹背受敵、萬劫不復(fù)的境地了。
尚耿孔雖然想替尚之文報仇,但也不得不冷靜下來權(quán)衡起利弊。
最終,經(jīng)過了一天一夜的權(quán)衡利弊后,尚耿孔還是覺得現(xiàn)在造反的風(fēng)險太大,不得不暫緩這件事情。
而王睿,在經(jīng)過了一個月的趕路后,也是終于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