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之后,我和少澤就一直練車,直到除夕前一天下午,我才和旭哥一道回家。新年走了三天親戚,初四早上,又坐旭哥的車一起回四水。
先去汪校長家拜年。他家客多,旭哥使個眼神,我和少澤跟他下樓,又在市一中操場練車。練到中午,才回汪校長家吃飯。
初五開始,因為機關(guān)食堂還沒開餐,我三餐都在旭哥那兒吃。
吃了飯就是和少澤輪著練,樂此不疲。
要說這開車,還真不是樁難事。練了這么一段時間,我和少澤除了缺張駕駛證外,完全可以開車了。當然只能在操場開,還不敢上街。
一晃就上班了。
那些瑣事,我就不一件一件記述了。無非是再到各位領(lǐng)導家中拜訪一遍。
培訓中心也沒有多少事,要到三月份才正式開學。
我和少澤趁這個檔期,到市駕校報了個名。
那時候真的不嚴格。有些人不去培訓,通過關(guān)系也可以弄張證。
我們也是不很嚴格的情況,就取考了駕駛證。
那個時代,很多沒證的人也一樣開車。不過,我很謹慎,沒證的話,要是發(fā)生交通事故,則全是自己的責任。我哪有錢賠?
家里還盼著我籌錢建房子呢。
想想都怕,像我這樣苦出身的一樣,用鄉(xiāng)村里的俗語,就是只能補,不能瀉。
不久,培訓中心開學了。我的工作相對簡單:就是邀請老師,陪好老師,送走老師。市內(nèi)的師資就更好解決。定好名單,電話聯(lián)系,再上門拜訪。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門都不要上了——除了極少數(shù)老師,其他的老師都很高興。甚至有的人還請我吃飯。
比如我在一中找了老師。他們通通找我吃飯。
我馬上意識到——能給干部上課,也是老師們擴大人脈關(guān)系的一種好方法。
所以,我才意識到張主任為什么讓我管師資聯(lián)系這件事:市內(nèi)吃喝不斷,市外積累了人脈。
……
我的生活很平靜,市里的人事卻在變動。
一晃又到了1997年3月初,原來的市委鄭副書記走了,紀委書記周道義升任縣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提拔了,原來的常務副市長替補——杜維升為紀委書記。
常務副市長走了,蕭子良替補。他由副市長升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蕭子良離開了原崗位,流傳已久的姚芷蘭從省城調(diào)來接替蕭子良,任副市長,分管文教衛(wèi)體廣播這一線。
這番上層的人事變動,跟我有關(guān)系實際上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老領(lǐng)導蕭子良,他升為常務副市長,位于邵市長之下。變成了政府的二把手。常務副市長就是政府的事基本上都可以管。
我是他曾經(jīng)的部下,今天更是他的部下,由于我們有某種關(guān)系,不言而喻,對我非常有利。
另一個就是新來分管我們的姚副市長。目前,我不認識她,她也不認識我。
原來想提前認識她,到她家里去上門拜訪。后來,我改變了主意,還是慢慢來。
因為師父跟我說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一定要有個過程。
他打了一個比方:先挖點小溝,慢慢加寬,慢慢延長,最后才可以放水,那叫【水到渠成】。
人家是高級知識分子,她還沒上任,你猛然間就去拜訪。反而引起別人警覺。
聽完李老一席話,我覺得他說的非常在理。
于是,我按部就班,每天不緊不慢地處理公事。
三月中旬,市里就開人代會,到這兒不久的代副市長姚芷蘭,順利選為正式的副市長。
李老才說:“你與姚副市長接觸的機會來了?!?
我問:“為什么呢?”
“她分管這一線,肯定要到分管的單位走一走,與大家見個面。領(lǐng)導多的單位,她就是和領(lǐng)導班子見見面,聽取匯報。
像你們那種單位,就張主任一個領(lǐng)導,孟主任陪著姚副市長來,就是與所有的干部見個面,開個短會,座談座談幾句?!?
我點點頭。
心里想,這種的座談,我僅僅是一個小兵,沒有發(fā)言的機會。但是,我要創(chuàng)造機會,自己要說幾句話。讓姚副市長留下印象。
怎么才能有自己發(fā)言的機會呢?
我想了很久,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
有一天上班,我到辦公室先坐了一陣,整理了思路,然后就去敲張主任的門。
其實,像我們這種市以下的機關(guān),辦公室的門基本是敞開的,只是進去之前提醒一下而已。
有時甚至可以不敲門。
因為張主任的門半遮半掩,我敲了兩下才走了進去。
他對我笑笑。我就坐在他對面。
我先向他匯報了幾句工作,他點點頭表示認可。
我再說:“新來的分管市長去了文化局,也要到我們這里來視察吧?”
張科長滾了一根煙給我,說道:
“我們是最后一站,其他單位都比我們大。她來這里要看兩個單位,看看我們,還要看進修學校。”
我笑道:“主要是看進修學校。他們?nèi)硕囫R壯?!?
張主任皺起眉頭,說道:
“我也要想這個問題。她來了,實際負責的就我一個領(lǐng)導,孟主任不過是兼職主任。我一個人向她匯報,顯得太……太沒有氣氛?!?
我笑笑,說道:“你匯報一下工作,加上孟主任說幾句,顯得冷冷清清。不如把會議室布置一下,所有的同志都參加。
你講話之前,要每個人自我介紹一下,這樣就顯得熱鬧些。她坐的時間就久一些。
不然,她到這兒打一轉(zhuǎn),你匯報幾句,旁邊就沒有一個人。等于我們到別人家里做客一樣,冷冷清清,總有點失落感。好像主人不熱情?!?
張主任點點頭,說:“你這個復旦沒有白讀。不然,她到我們這兒坐一下,就到進校坐上半個小時,這種對比,我心里也難受?!?
我進一步給他出主意:“介紹的時候,也不能每個人站起來說一句就坐下,要確定兩三個會說的,多講幾句?!?
張主任對我很欣賞,用商量的語氣說道:
“牛主任是老革命了,會講。他多講幾句。其次,你要重點發(fā)言。我中間插幾句表揚你的話,這樣才有氣氛。”
我說:“張行遠也要多說幾句?!?
張主任愣了一下,說道:“他好像口才一般吧?”
我說:“口才一般可以訓練。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張主任望著我。
“姚市長原來是師大的處級領(lǐng)導,張行遠是師大畢業(yè)的,這個由他自己介紹出來,就與姚市長拉近了距離。
至于張行遠不太會講話,這主要是他來的時間不久,加上還有點怕你。平時和我們說話很活躍,很流暢。
當然,我也要提前培訓他一下,讓他講自然流暢?!?
張主任笑瞇瞇地望著我。
我說:“反正我們排在最后面,還有時間,可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至于唐盛,平時講話都結(jié)結(jié)巴巴,他站起來介紹兩句就行,不要他出洋相。這個,你跟他打個招呼?!?
張主任說:“你這個設想好。我跟孟主任匯報,就說我們這個單位準備搞得獨特點。人雖少,一定要讓姚市長留下深刻印象。”
我說:“孟主任一定會同意這個方案的。姚市長新來,她也一定會聽孟主任的建議?!?
張主任非常滿意地看了我一眼,又滾過一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