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遠點,這是你來的地方嗎?”
“你一個八品官兒,你要見皇上就見皇上?”
“滾到吏部報備去,等消息....”
“公爺!您是在外邊換衣裳,還是進了侍衛(wèi)處再換?”
李小歪背著個包袱,里面裝的是李景隆的蟒袍,站在馬車邊上低聲問道。
“一會再說!”
李景隆卻看向喧嘩的那邊,就見幾名守衛(wèi)侍衛(wèi)親軍的兵丁,正把一人推倒在地,罵罵咧咧。
“求諸位大人通融,在下從湖南來.....”
“哎呦!我要見皇上..”
“我們那遭災了....”
一名侍衛(wèi)親軍的百戶,按著腰刀上前,抬腿就是一腳,“滾去別地聒噪....”
~
“住手!”
李景隆大喝一聲,快步上前。
幾名侍衛(wèi)親軍回頭,同時單膝跪地,“卑職等參見公爺!”
“你在這鬧騰什么?”
李景隆看向地上那人,對方衣衫襤褸胡子拉碴,面頰削瘦雙眼之中滿是血絲。
“這位公爺,下官龍陽典史青文勝!”
那人見李景隆氣度不凡,又被人尊稱公爺,忙起身叩首,“龍陽連年水災,年年顆粒無收,百姓民不聊生!可....田賦皇糧,卻年年追繳......”
說著,他哽咽道,“下官給京師連上三道奏折,請豁免錢糧,卻都石沉大海。下官為地方百姓父老之生路,別無他法,只能冒死進京,祈求覲見皇上!”
“可是...”
他潸然淚下,“下官....位卑言輕,數(shù)次于戶部尚書府前,乃至各大臣府前叩拜,都無人理睬。只能出此下策,斗膽前來皇城,求見皇上!”
“典史,一個八品官?”
李景隆俯下身,看著對方,“湖南魚米之鄉(xiāng),也鬧災了?”
“龍陽挨著洞庭湖!年年洪水呀!”
青文勝哽咽道,“每年都有百姓病餓而死,可朝廷定下的兩萬四千石糧稅,卻是少不得半點!”
說著,他掩面道,“不但少不得,百姓稍有怨言......就...施以極刑。許多百姓不堪其苦,或是逃離家鄉(xiāng),或是委身大戶為奴...嗚嗚,老弱死者,數(shù)不勝數(shù)......嗚嗚,我堂堂大明,百姓竟不得活路,嗚呼哀哉....”
李景隆正色看著對方良久,待他的哭聲平靜片刻之后,“你所說是實?”
“下官用性命擔保!若公爺不信,下官先將頭顱摘下,以死明志!”青文勝大聲道。
“剛烈之輩!”
李景隆贊了一聲,“某是李景??!”
“原來是曹國公當面!”青文勝再拜,“下官四川貢生,龍陽典...”
“我知道了!”
李景隆拍拍對方的肩膀,“你且在這等著,我進宮見皇上時說一嘴...”說著,轉頭看向那幾名侍衛(wèi)親軍,冷臉道,“爾等不過是侍衛(wèi)親軍,竟敢毆打朝廷命官?”
“這...”
幾名侍衛(wèi)親軍后退一步,面色訕訕,“是我家指揮使說,閑雜人等不許靠近皇城....”
他們口中的指揮使,就是東平侯韓勛。
“哼!”
李景隆又哼了一聲,不再理睬,而后轉身,大步朝神武門內(nèi)走去。
但一直在他身后,默默聽著的李至剛卻是不動聲色走到青文勝的身邊。
且擺手讓幾名侍衛(wèi)親軍遠一點!
“龍陽的賦稅,不是允許拖欠著嗎?”
李至剛正色道,“我記得前年,甚至還給撥了糧食!”
“您是?”青文勝不解。
“本公原戶部尚書..”李至剛背手,“當年聽聞龍陽連年水患,正是本部堂尚書,龍陽的賦稅暫緩....雖沒說不要,但朝廷允許先欠著?!?/p>
“原來是李部堂!”
青文勝再次叩首,悲喜交加,“您為戶部尚書那年,龍陽的日子確實..還能活得下去!可新尚書上任伊始,就開始追繳欠稅!是以龍陽才雪上加霜,民不聊生呀!”說著,他叩首道,“李部堂,求您救救龍陽吧?”
“救...”
李至剛瞇著眼,想了想,“剛才曹國公答應你了!”
“他說面見皇上之后,提及下官!”
“不行!”
李至剛擺手,低聲道,“黃河決口了,十一個州縣受災。你說是決口的事大,還是你龍陽水患的事大?”
頓時,青文勝如遭雷擊愣在原地。
“那...龍陽百姓沒救了?”他喃喃道。
“要想有救,事就得鬧大!”
李至剛低聲道,“你光在這跪著等信可不成,你等一天,龍陽那邊就多死一天的人....”
“正是如此...”青文勝無奈道。
“你笨呀!”
李至剛說著,用最低的聲音道,“看著那邊沒有?”
青文勝木然的看去,頓時身子一晃。
神武門外,幾名錦衣衛(wèi)校尉正站在烈日之下,把守著....一面大鼓!
“你這是冤屈!”
李至剛繼續(xù)道,“不鬧大,龍陽百姓永遠沒有活路!你呀,得兩手準備,曹國公那邊幫你說話,你這邊把事鬧大,如此才能永絕龍陽賦稅之禍。不然,即便當?shù)馗咐先绫竟賵?zhí)掌戶部時,僥幸過一年好日子,日后那拖欠的糧稅,也少不了一粒米!”
說完,他看看對方,轉身而去。
轉身之際,李至剛滿臉冷笑。
“趙勉,你仗著你岳父是東宮舍人,討好太子...”
“跟一群清流,奪了我的戶部尚書...”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子不是君子,有仇從不過夜!”
“我看你這次,怎么跟皇上交代?”
“都給老子死!哈哈!”
~~
“我....”
青文勝看著那面,代表著皇帝給予臣民,最激烈的表達不公冤屈方式的大鼓,心中猛的一顫。
而后,他短暫的失神之后,猛的抬頭。
目光之中多了幾分堅定。
同樣,也多了幾分決然。
于是,他把懷中的奏疏綁在了頭發(fā)上,站起身緩緩朝著那面打鼓...
在那些守衛(wèi)的錦衣衛(wèi),還有其他侍衛(wèi)們,驚詫的目光之中,坦然一笑。
~
“微臣李景隆...”
“李至剛...”
“叩見皇上!”
乾清宮中,朱元璋坐在御座之上,滿臉陰冷。
殿內(nèi),數(shù)十名大臣,尤其是戶部尚書趙勉,侍郎郁新以下全到。
另有都察院御史,通政司使。
工部侍郎秦逵,侍郎練子寧。
中書舍人劉三吾,數(shù)位翰林學士齊齊跪著。
“進來,叩什么叩?”
朱元璋冷聲開口,“磕頭能糧食吃?滾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