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五十八號到三號柜臺辦理?!?/p>
姐妹倆聊著聽,突然聽到了喊號聲。
“姐,你是五十八號,快去,快去。”
“好,一起去聽聽?!?/p>
杜紅英問了一下拆遷賠償情況。
來之前她也找人問了一個大概,這一個片區(qū)的標準大抵就是這樣子的。
“這位女士你好,你請看一下這個拆遷賠償條件,若是沒有異議請簽字確認?!?/p>
杜紅英看了一下協(xié)議,倒也看不出什么問題來。
“這樣吧,你先辦別人的手續(xù),我上了年紀了眼睛不太好,我得去找一個老花鏡戴著慢慢再看看。”
事實上,杜紅英是要將這個協(xié)議拍了照,然后用彩信發(fā)給了律師。
“姐,他們這個協(xié)議表面上看沒什么問題?!蔽木兆约阂惭芯窟^里面的內容:“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我們沒注意的坑。”
“這個很簡單,看不明白的時候就找律師。”
杜紅英發(fā)完彩信道:“走,我們去吃午飯?!?/p>
“好,姐,今天我請你?!?/p>
“行,你請?!?/p>
文菊抿嘴笑了。
其實,杜家人對她的這份恩情豈是請一兩頓飯就能還清的。
但是請了這一頓飯她心里更舒心一些,杜紅英對她的幫襯她銘記在心。
“姐,我昨天給娘打電話,聽娘說話的聲音中氣足足的,她說她一頓還能吃滿滿一碗飯,味口還不錯?!?/p>
“嗯,老太太這兩年在山莊過得還蠻愉快的?!倍偶t英感慨道:“最難的是爹生病她照顧那兩年,勞心勞力的,整個人明顯的老了幾歲?!?/p>
“是啊,照顧病人真的是很辛苦的事兒?!蔽木盏溃骸澳锇训疹櫟煤芎?,都說老來夫妻少來伴, 這話不假?!?/p>
“那得看是什么樣的伴。”杜紅英笑道:“有些伴就靠不上。”
村里鄧家老老少少的男人一個個都是甩手掌柜,從來不下廚做一頓飯。
鄧大嬸生病了鄧大叔都還要等著她做飯,要不然大家都得餓肚子。
冬梅娘就說過,若是鄧大嬸走在前面鄧大爺還要造孽。
結果,被娘說中了,鄧大嬸去年冬天走了,鄧大爺自己依然不會做飯,兒女都在外面,他就天天煮面條吃,一個冬天就把自己吃成了面條一樣細。
沒辦法,他兒子就只好在鎮(zhèn)上租了一間屋子,讓他一日三餐在樓下的小餐館吃,然后自己回去結算。
這樣子已經算很孝順了吧?
結果,鄧大爺又鬧妖娥子了:他要找一個老伴。
“都八十二歲的老頭子了,還找了一個六十四歲的老伴,老伴還提了要求,要把戶口辦到通安村,要住他家的房子,以后每年村上的分紅要給她……”
“呵呵,年輕人都不敢提的要求,她倒是聰明?!?/p>
“可不,鄧家兒女自然不愿意,就說你一個老爺子能吃多少,年輕人供養(yǎng)他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找個老太太回來干啥呢?這不是純粹的添負擔嗎?”
“最后呢?”
文菊覺得村里的八卦真正是很接地氣,也很有趣。
“鄧大哥說他爹要找老伴可以 ,就直接搬到對方家里去住,每個月給他五百塊錢生活費?!?/p>
“那女方怕是不同意了?!?/p>
“對呀 ,那老太太不是我們鎮(zhèn)上的,說是來鎮(zhèn)上幫她閨女帶孩子,一來二去就看對了眼?!?/p>
“恐怕 是看中了鄧大爺是通安村村民的身份?!?/p>
“差不多吧?!倍偶t英笑道:“人與人就是這樣的吧,沒點利用價值誰會看你一個糟老頭子一眼呢?!?/p>
通安村村民每人每年都要分好幾千的分紅, 這筆錢放在普通老太太面前就是一筆巨款了。
“最后沒干成嗎?”
“鄧大爺鬧死鬧活的找村里,找鎮(zhèn)上評干部 ,說兒女不孝順。”
“基層的干部工作不好做?!?/p>
清官難斷家務事兒,更何況是這種事兒。
公說公有理,兒說兒有理,總而言之,大家都是正確的。
“鬧得可兇了,還斷絕了父子關系了。”
然后鄧大爺?shù)迷敢詢?,把那老伴帶回了通安村?/p>
但是因為兒子怕他把家里的房子都敗光了,就把戶口簿和身份證給他藏了,兩人沒法扯證,老太太的戶口就遷不過來,也分不到紅。
“結果你猜怎么著?”
“兩人合不來,吵架了?”文菊發(fā)揮她的想象,覺得大致情況就是這樣,不管年紀多大,熱戀之中都能忍讓。時間一久再添加了柴米油鹽的味道,估計就是一地雞毛了。
“不吵架,人家恩愛得很?!?/p>
“哈?”
也對,黃昏戀也是戀!
“那老太太說自己沒有分紅,又執(zhí)意要跟著鄧大爺沒名沒份的,兒女們不同意,也不愿意供養(yǎng)她了?!倍偶t英想著聽到的八卦自己先笑了起來:“老太太勤快得很, 知道村里在招掃公路的人,她跑去報了名,倒也是一個精干的人就被錄用了?!?/p>
“然后現(xiàn)在老太太每天天一亮就去掃馬路, 鐘大爺煮好早飯就喊:淑芬,回來吃早飯了?!?/p>
文菊愣了一下。
“所以, 鄧大爺娶了這個叫淑芬的老太太,從只會煮面條變成了什么都會煮的賢夫了?”
“可不,就是這樣的。”
“我只猜到了故事的開頭,沒猜到故事的結尾?。 ?/p>
文菊感慨萬千,老年人的故事還真是精彩。
“還有呢,八十二歲的鄧大爺天天下午拿了掃帚跟著他的淑芬一起掃馬路?!倍偶t英道:“連村里的干部都擔心,給鄧大爺?shù)膬号螂娫捵屗麄儎駝?,畢竟年紀一大把了,這要是出點什么事兒算誰的?”
“呵呵,看來,鄧大爺這第二春是真正找好的,人也精神了,飯也會煮了,甚至都能幫忙掃地掙錢了?!?/p>
“可不,村里人誰不說這事兒?!?/p>
杜紅英搖頭嘆息:“都說鄧大娘欠著鄧大爺?shù)?;鄧大爺欠著這個叫淑芬的,一物降一物的,真是說都說不清楚?!?/p>
為他生兒育女的老伴一輩子都沒吃上他煮的一口可口的飯菜全是在享受著老伴的伺候, 而半路夫妻淑芬卻得到了他全部的呵護和寵愛。
這算怎么一回事兒呢?
村里的婦人們一直都在說這事兒,很多人從中也看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