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3兩人往后堂走。
“王參軍此言何意?”林川故作困惑道。
王顯沒想到林川把球踢了回來,干笑兩聲:“呃……瞧我這嘴,不過是玩笑話罷了,林指揮使莫要多心。”
林川哈哈笑道:“原來是玩笑,懂了懂了!”
說罷,他不動聲色地扭頭,朝身后的胡大勇遞了個眼色。
胡大勇立刻心領(lǐng)神會,轉(zhuǎn)身退了出去。
片刻后,兩人走進后堂。
堂內(nèi)只擺著一張八仙桌、四把木椅,陳設簡單卻干凈。
侍女提著銅壺剛要倒茶,門外就傳來“呼哧呼哧”的喘氣聲。
胡大勇抱著一個黑檀木箱子走了進來,“咣當”一聲將箱子重重放在地上。
林川指著箱子,對王顯笑道:“王參軍一路從太州趕來,辛苦得很。這點東西不成敬意?!?/p>
王顯盯著那只箱子,瞬間有些懵了。
他來的目的,是要替王爺試探林川,所以他準備了很多旁敲側(cè)擊的言語。
可唯獨沒料到,對方會上來就直接送銀子。
單聽這落地的聲響,箱子里少說也有七八百兩,甚至可能有千兩。
“這、這、這……”
王顯一時有些手足無措。
說實話,他對林川本人并沒有什么仇和怨。
先前在王府議事時說的那些顧慮,也不過是盡幕僚本分,提醒王爺防患未然。
職責所在罷了。
要真說有點什么,那就是眼紅。
畢竟林川一個年輕人,不到一年的時間躥到了衛(wèi)指揮使,還接連得王爺厚賞,說不眼紅是假的。
可現(xiàn)在,形勢陡然變化。
林川,啊不,林大人,竟然送如此厚重的饋贈?。。?/p>
“林、林大人,這、這可使不得?。 ?/p>
王顯慌忙站起身,結(jié)巴道,“屬下是奉王爺之命來送賞的,怎敢再收您的禮?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說到底,他不過是在王府里混了數(shù)年的尋常參軍。
而林川是手握近萬兵權(quán)的衛(wèi)所主官,論職級、論實權(quán),都遠在他之上。
這禮他雖然動心,卻實在不敢接。
林川端起剛倒好的熱茶,遞到他面前:“王參軍這話就見外了。你我同為王爺效力,說起來也是自家兄弟。我在外帶兵征戰(zhàn),得了王爺不少賞賜,這點銀子不過是份心意。您在王府替王爺操勞,文書、傳信、協(xié)調(diào)各營,比我們在前線更費心,這一千兩銀子,您拿著,我也安心不是?日后你我同心同德,為王爺同守北疆?!?/p>
“哎呀林大人,你瞧這事兒辦的……哎呀,哎呀……既如此,那屬下只好卻之不恭了!”
林川和胡大勇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鎮(zhèn)北王府里的二十多個參軍幕僚。
其中真正能在王爺面前說上話的,不過五六人。
王顯便是其中之一。
這人沒什么大本事,卻最擅長察言觀色,平日里圍著王爺轉(zhuǎn),專挑王爺愛聽的話說。
此人愛財如命,府里但凡有油水的差事,都搶著去做。
這些消息,全是那個叫福子的小廝透露的。
林川第一次去鎮(zhèn)北王府見王爺時,便是福子引的路。
那小廝不過十五六歲,卻機靈得很,說話做事格外周到。
后來有一次林川閑聊時問起他的家世。得知他老家就在太州城郊的李家莊,家里只有一個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母親常年咳嗽,福子就想攢些錢給家里翻修老屋,把母親的病治好。
林川當時沒多說什么,回去后便讓人悄悄去了李家莊,給福子家翻修了漏雨的老屋,換上了結(jié)實的木梁和新瓦,又請了郎中給福子母親治病,留下足夠的藥材和銀子。
福子得知消息后,當場就紅了眼。
他雖只是王府里的小廝,卻也明白“無功不受祿”的道理。
林大人這般厚待,顯然是想從他這里打聽些王府的情況。他心思聰慧,知道自己人微言輕,能報答林大人的,也只有這點便利。從那以后,但凡王府里有什么動靜,他都會借著出府采辦的機會,悄悄告訴鐵林酒樓的人。
也正因如此,林川才敢篤定王顯不會拒絕這一千兩銀子。
而之所以在他身上砸下重金,也并非僅僅因為他是個王府參軍。
王顯還有另一個身份——
王府世子的心腹。
說來也是有趣,鎮(zhèn)北王膝下共有三子,卻個個心思不同,明里暗里的較量從未停歇。
世子趙景淵是嫡長子,按祖制禮法,本是鐵板釘釘?shù)睦^承人。
可他自小偏愛文墨書畫,對行軍布陣、地方政務毫無興趣,甚至連王府的幕僚議事都懶得參與,每日只在書房與文人墨客吟詩作對。
鎮(zhèn)北王雖依規(guī)矩將他立為世子,卻從未真正放權(quán),只讓他分管王府在太州周邊的田莊產(chǎn)業(yè)。
趙景淵自己也清楚父親的不滿,便想著靠拉攏幕府僚屬、結(jié)交地方將領(lǐng)來彌補短板。王顯就是他早年安插在幕府的眼線,不僅替他打探父親的心思,還暗中替他聯(lián)絡各方勢力,為將來繼位攢下人脈根基。
二公子趙景嵐則與大哥截然相反。
他是玥兒的父親,自幼就跟著鎮(zhèn)北王在軍營長大,騎馬射箭、排兵布陣樣樣精通,性子剛猛果決,頗有乃父之風。前些年他跟著鎮(zhèn)北軍征戰(zhàn),籠絡了黑石衛(wèi)、虎賁衛(wèi)等一眾軍中悍將,在北疆將士里聲望極高。
他向來不認同“嫡長繼承”那套規(guī)矩,常在軍中放言“亂世當以能者居之”,明里暗里與趙景淵較勁。趙景淵拉攏幕僚,他就拼命擴充軍中人脈;趙景淵靠田莊攢銀子,他就借著練兵的由頭打造軍械、增編兵力,處處彰顯自己的治軍方略,擺明了要與大哥爭奪繼承權(quán)。
最小的三公子趙景瑜,年紀比兩位兄長小十多歲,卻最是心思深沉。
他既不像趙景淵那般沉溺文墨,也不似趙景嵐那般熱衷軍務,反而將心思全放在了朝堂關(guān)系上??恐赣H娘家是京城兵部侍郎的勢力,他常年與京中官員暗通款曲,又與大哥、二哥兩頭交好,看似置身事外,實則坐山觀虎斗。
這三子的明爭暗斗,鎮(zhèn)北王當然心知肚明,抱著制衡的心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來,他年過六十,確實需要觀察哪個兒子更有能力接掌北疆這副重擔。
二來,三子相互牽制,也能避免任何一方勢力過大,威脅到他眼下的掌控權(quán)。
只是如此一來,終究還是讓整個鎮(zhèn)北軍體系乃至北疆官場都卷入了這場暗流。
官員幕僚們紛紛偷偷選邊站隊,連各衛(wèi)將領(lǐng)也在暗中權(quán)衡,誰都想提前押對寶,為將來鋪好路。
不過林川拉攏王顯,倒不是為了摻合什么繼承權(quán)之爭。
恰恰相反,他要的是……
干掉鎮(zhèn)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