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鎮(zhèn)魔司的人一一散去,賈宜本來也想走,但見趙福生坐在位置上沒動,他猶豫一下,仍是坐在椅子沒有起身。
他身邊的人偷偷看了他兩眼,也跟著離去。
片刻后,人散得差不多了,賈宜才試探著道:
“趙大人不知還有沒有話跟我說——”
“有。”
趙福生倒毫不客套,接著道:
“賈大人,我有件事還想委托你幫我的忙?!?/p>
賈宜心中一凜。
他已經(jīng)猜到趙福生留他下來定有目的。
想到這里,他不由看了趙福生一眼,思索她的意圖。
這位年輕的馭鬼者處理事情雷歷風(fēng)行,魄力有、實力也有,且她有改革鎮(zhèn)魔司如今局面的意思。
莫非,她想要請自己幫忙,收拾一批頑固不化的老人?
賈宜嘴唇動了動,正欲說話,卻聽趙福生道:
“賈大人,我想請你幫我與朝廷京官聯(lián)系,讓他們在我停留帝京期間,摸查帝京人口,務(wù)必詳盡。”
趙福生叮囑:
“以家庭為主,立戶籍冊,家中人口,男女名字、歲數(shù)、生辰——”
賈宜吃了一驚,沒料到她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他皺了下眉頭:
“大人,這個事情可能難辦了?!闭f完,他直言不諱:
“我還以為大人要完成封都當(dāng)年的心愿,整治馭鬼者形成世族門閥,占據(jù)良田、家仆及牲畜的習(xí)風(fēng)?!?/p>
若僅只是這樣,雖說有難度,但這個世界強者為尊——這一條法則在馭鬼者之間更適用。
到時趙福生強行做出改變,以她現(xiàn)有狀態(tài),要做到不難的。
可如果要摸查戶籍,那就難了。
“趙大人,我提醒你,后漢朝近百年來,稅收名目眾多。”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朝廷內(nèi)外貪腐成風(fēng)。
馭鬼者吃大錢,朝廷官員、皇親吃小錢,下頭的人再層層盤剝。
可百姓也非傻子,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也想盡方法逃避稅收。
例如早前朝廷實施過新政:允許百姓開懇荒田,開懇之后這田地便記于百姓名下,成為他們的私產(chǎn)。
這本身屬于惠民之策,地方官員為求政跡,也將這些田地數(shù)目往大了登記。
薄田記為良田,良田數(shù)量則做假賬。
待到第二年,朝廷發(fā)布公告,要求以上記田地交稅,稅收高達七八成,百姓叫苦連天。
如一戶人家實際擁有田地數(shù)量五畝,每年交稅八成,但若是弄虛作假,五畝田立時翻倍,同時薄田記為良田,這樣一來,稅收八成則按照虛假的翻倍數(shù)量征收。
縱使賣了百姓性命,他們也交不上這些錢。
許多人便自賣其身,將田地登記在馭鬼者相關(guān)的人名下,受其護持。
亦或假死躲避深山,待到朝廷的人下鄉(xiāng)征稅,許多人離鄉(xiāng)背井的躲藏,成為黑戶。
如此一來,朝廷征稅困難,為了完成名目,越發(fā)提高征稅名目,剩余的人生活便更加艱難。
各地民怨沸騰。
若非大漢朝厲鬼橫行,又有鎮(zhèn)魔司鎮(zhèn)壓,恐怕大漢朝在不在還是個未知之?dāng)?shù)。
不過就算如此,每年鬧造反的也很多,只是大多不成氣候。
……
賈宜說到這里,本來還擔(dān)憂趙福生不明白其中糾葛,他還有些為難,不知該如何跟她講透,卻見趙福生點頭示意:
“我明白?!?/p>
聰明人之間說話一點即透。
二人目光相對,賈宜竟然意外發(fā)現(xiàn)趙福生是真明白自己話中之意了。
他有些意外。
不過隨即他便不再多想了,直接道:
“趙大人既然明白,就應(yīng)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摸查戶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p>
百姓信息落后。
摸查戶籍趙福生本身可能是好意,但此項政策涉及的是人,中間參與的人一多,那政令傳達下去就變了。
對于民間百姓來說,他們未必能理解趙福生此舉的用意,可能只會罵她又變著方兒的征加稅收,到時不止不會配合,反倒會變相的閃躲。
“大人,吃力不討好?!辟Z宜勸說:
“再者說,你要求記出生年月、生辰八字,百姓愚昧落后,這一方面可能也有忌諱。”
說到這里,他不停的搖頭:
“依我說,不如算了,吃力不討好、吃力不討好?!?/p>
趙福生定定看他:
“阻力是有,但有些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p>
她說到這里,突然意識到封都早前沒有大刀闊斧做些準(zhǔn)備的原因。
除了鎮(zhèn)魔司無適合法則之外,興許是此事對馭鬼者無利,反倒可能最終會使此事陷入尷尬境地。
上頭頒布命令的人興許原本有意,但中間執(zhí)行的人并不看好此事,下頭的人對朝廷、鎮(zhèn)魔司并不信任,未必會配合,這極有可能會形成一場大戲,最終花費巨額代價,興許耗費錢財,最終不了了之。
意識到這一點,趙福生立即就明白了賈宜言外之外:即便他真的如她所意,去指使人干這件事,但最終的結(jié)果極有可能上瞞下哄,形成鬧劇。
趙福生想到了隸州府見過的黃有招,當(dāng)時自己也提出過請他統(tǒng)計戶籍名冊,他滿口答應(yīng),如今想來,這件事也未必能坐實。
賈宜見她若有所思,心知自己的話她已經(jīng)聽進了心里。
“賈大人,你馭使的魂命冊,有約束馭鬼者之能,同時這種鬼命冊在關(guān)鍵時刻也能護馭鬼者命吧?”趙福生話鋒一轉(zhuǎn),提起這事兒。
賈宜心念一動,也明白她話中之意,當(dāng)即就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既然大人有意,我自當(dāng)去辦,不過——”
趙福生淡淡一笑:
“盡人事,聽天命。”
說完,又道:
“但百姓不明就里,確實容易躲藏說假話,這戶籍收錄一事,興許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完成的事,能做多少做多少,盡量保真就行?!?/p>
換句話說,是假的也無所謂了。
如果有人弄虛作假謊報年紀(jì)、姓名等身份信息,自有鬼神驗證,到時與她何干呢?反正忙得腳不沾地的不是她。
且這世道本來就兇險,在各地建立土地廟保一方太平的情況下,鬼案發(fā)生的機率本身就會降低。
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的籍貫受錄入鬼名冊中,已經(jīng)屬于萬幸,一部分人再逃脫在外,有鬼神庇護也不妨事。
要是真有百姓既不拜鬼神,又不信朝廷、鎮(zhèn)魔司,沒有將身份籍貫登入其中,受鬼神庇護,那也算此人倒霉,趙福生問心無愧。
“我做事不喜歡瞻前顧后,能干就干,保得了大多數(shù)人就行?!壁w福生說道。
賈宜這倒意外看了她一眼,似是有些吃驚于她的果決。
半晌后,他點頭:
“我明白了。”
說完,他這才起身:
“我這就去辦此事,盡量在你回萬安縣前給你一個章程?!?/p>
趙福生便應(yīng)了一聲。
……
封都之死在鎮(zhèn)魔司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因為隨后趙福生的強勢入駐,讓鎮(zhèn)魔司不至于群龍無首,因此沒有再生事端。
皇室最初擔(dān)憂封都之死影響大漢朝局面,他們對趙福生也并不熟悉,擔(dān)憂她想要掌控大權(quán),對皇室不利。
中間數(shù)次天子想要與她見面,不過趙福生以時間緊迫為由拒絕。
她的任務(wù)還很多,五城打鬼印請神是小事,但若要想將這件事擴大,使其深入人心,對民眾造成影響,那便不是小事。
每次打印之前,需要由朝廷的人提前進街入巷,以打鑼敲鼓的方式通知民眾五城哪日、哪時會有熱鬧之事發(fā)生。
隨后請戲班搭臺、再派人街頭巷尾傳遞小道消息都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每到趙福生請神入駐廟宇時,便都是人山人海,她再請神歸位,眾人不明就里,以為天降神明,連聲叫好。
一連半個月下來,土地公、土地婆及二郎真神等諸神名號倒是深入人心。
趙福生原本預(yù)計逗留的半個月時間不大夠用。
除了為帝京請神,趙福生深知武清鬼樹案在帝京的影響總會過去,一旦太平下來,生活仍會繼續(xù)。
帝京作為天子腳下,百姓生活相對好些,她上次來時,此地一些人也會追逐潮流,閑暇時會唱茶、聽?wèi)颉?/p>
皇帝、官員喜惡會成為尋常人家競相爭仿的榜樣。
因此她在中都之城的四城門中打下了門神鬼印,且又受帝京一部分人之邀約,也分別為一些達官權(quán)貴打印,繼而收獲不少供奉銀子。
……
約一個月后,在比原定計劃晚了十幾天,趙福生才終于踏上了返回萬安縣的歸途。
此時已經(jīng)十月下旬,天氣在逐漸寒冷。
這一次回鄉(xiāng)之途因為趙福生只帶蒯滿周走,自然比當(dāng)日入京時要快些。
二人先乘換馬車到金縣,到了當(dāng)?shù)?,再由?dāng)?shù)毓賳T備船只回萬安縣。
當(dāng)回到萬安縣時,才剛十二月初而已。
趙福生離開萬安縣至今約一年之久,這一年中龐知縣顯然沒有閑著,在縣中做了不少事。
早前眾人商議要修建、迎往來客商之船的碼頭早已經(jīng)完工,且比預(yù)估的更好、更大。
碼頭上竟站了不少人,一見趙福生的船來到,許多人一擁而上,沖著她不停揮手。
但隨即有身穿兵甲袍的數(shù)人上前,一通喝斥:
“不要爭搶,以免落入水里?!?/p>
這一番景象與趙福生離開時截然不同,碼頭竟因為有了人氣而多了些生機。
待到船靠近了,那幾個持刀兵甲上前,正欲問話,其中一人突然看清趙福生面容,接著大喊了一聲:
“是大人!是大人回來了?!?/p>
他這話正令眾人摸不著頭腦之際,接著他轉(zhuǎn)頭沖身邊人道:
“快去通知龐縣令、鄭大人及諸位帝京來的大老爺們,就說趙大人回來了?!?/p>
他神色激動,說話語無倫次。
其他人滿臉怔懵,待還要再細(xì)問時,這人已經(jīng)不耐煩的厲喝:
“快去!”
“是、是。”
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接著分頭行動,飛快按著刀往遠(yuǎn)處跑去。
那人滿臉期待,雙手不停搓動,等到船只靠岸,他喝退左右百姓,滿臉堆笑親自上前:
“大人——”
趙福生看了他一眼,見他年約四旬,長了一張國字臉,濃眉厚唇,膚色略粗黑,看著有些熟悉。
此人認(rèn)得出她,應(yīng)該是事前見過她的。
她記憶力也不錯,略一回憶,竟真想起了這人:
“寶知縣的張三魁。”
她一叫出此人姓名,那張三魁頓時眼睛就亮了:
“大人竟然還記得我,真是我的榮幸?!?/p>
當(dāng)初她因戲班之案再度前往寶知縣,是由這差役替她趕車,中間聊過幾句。
這張三魁當(dāng)時聽說鄭河調(diào)往萬安縣,言談間曾提及過也想舉家搬遷到萬安縣,沒料到這一年時間,他竟真的搬來了此地,還謀了個職缺。
“當(dāng)日有幸替大人趕車,深覺大人是百姓之福,與家人商議后,已在年中的時間搬到了萬安縣居住?!彼Φ溃?/p>
“古大人知道我曾替大人趕過車,對我一家十分照顧,分了宅院,安排了職缺,如今專門在碼頭管理力工,生活比以前真是好了不知多少倍?!?/p>
他感恩戴德:
“與大人相遇真是我的大幸,沒料到有機會再見大人?!?/p>
說完這些話后,他又忐忑道:
“大人此行回來,事前我、我并沒有接到消息,想必老知縣他們也不知道,否則定會派人迎接?!?/p>
“沒事?!?/p>
趙福生擺了擺手:
“我臨時回來,送信的人可能還晚我一步?!?/p>
說了一會兒話,遠(yuǎn)處便聽到馬蹄疾馳聲,只見一支騎隊從街道疾馳而來,沿途眾人閃避。
為首的人竟然是謝景升。
“福生,你可回來了——”
謝景升遠(yuǎn)遠(yuǎn)的還未到碼頭,便已經(jīng)身體騰空而起,身體在半空中極快分裂,化為黑霧往前一邁,最終再度拼組,在趙福生面前站定。
“你——”
他說話之時,目光往趙福生身后一看,隨即臉上笑意僵住。
趙福生此行乘船歸來,船上擺放了一些生活物資及她與蒯滿周個人物品,還有十幾箱封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大箱子。
而趙福生的身邊只有蒯滿周同行,其余人則不見蹤影。
想到這里,謝景升的心情一沉。
雙方九個多月前在帝京分開,當(dāng)時趙福生受封都所托前往武清郡查鬼案,莫非是武清郡一行出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