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的隊伍都在忙,梁喬喬也沒閑著。
她一進門就把院子里的太陽能景觀燈給打開了。
雪白的燈光一亮,整個院子立即亮如白晝。
不說水池邊正在抹黑拔毛的戰(zhàn)士們有多驚喜了,就連玉華剛、符華章、于農(nóng)和兩位探礦隊的同志,都紛紛圍聚到燈柱下,仰頭看著那盞明晃晃的燈驚喜不已。
“這可是好東西啊?!?/p>
“梁喬喬小同志說的竟然是真的,這太陽能轉化過來的燈光,竟然比我們的電燈還亮!”
“這要是把所有的燈都改成太陽能燈,那我們不就不用擔心晚上沒有電用了嗎?”
“只怕也不容易,這燈造價不低吧?看看這樣兒就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支撐得起的。”
“這倒也是……”
話說到這里,大家全體沉默了。
誰都知道是好東西,但也得有錢來整才行。
說來說去,都是缺錢害的啊。
十年動蕩剛過,全國經(jīng)濟可謂千瘡百孔,各行各業(yè)都是百廢待興。
要是國家有錢,他們還用得著怕這怕那的嗎?
老百姓手里要是有錢,還用得著計較這個計較那個嗎?
所有人,包括來得后面一些的寧蘭和黃萊,都一起默默地看著太陽能燈沒有說話。
梁喬喬暫時顧不上他們這群人,她飛快地跑上樓,用意念在鑒寶商城里買了好幾塊火鍋底料。
當然了,光有底料還不行,蘸料也不能少了。
于是她又細細地挑了好幾種口味的調(diào)料,一起下單買了出來。
空間里的包裝自然是不能拿出來的,她把包裝袋全部撕了丟空間里沒拿出來。
然后找了兩三個飯盒裝上,隨便拿塊布意思意思地包起來,一只手拎著就噔噔噔地下了樓。
頂著風,一路小跑著進了廚房,她直接塞給慕央:“九哥,你看看我從家里帶過來的這些能用嗎?”
手上正在泡木耳干的慕央接過來,打開鋁制的飯盒就看到里面裝著幾塊切得方方正正的油狀固體,不由得問:“這是什么東西?”
梁喬喬指著飯盒里的固體給他介紹:“這些都是火鍋底料呀,你燒好水把他們直接放進鍋里煮開就可以涮菜了,這是牛油的,這是番茄的……?!?/p>
后世這種簡易美食別提多受歡迎了,她這還是光顧了美食區(qū)太多次,前兩天才終于刷出來的福利呢。
雖然這么貿(mào)然地拿出來可能也會引起一些懷疑,但梁喬喬也有她的理由和借口。
再說了,根據(jù)她對慕央這些人的認知和了解,他們總不會因為這點吃食而去查她吧?
就算查,他們也查不到呀,所以她有什么好擔心的?
果然,慕央只是看了她一眼,就默默地拿鍋開始搗弄了。
“人多,至少得弄三桌,鍋只怕不夠?!蹦窖朕D身走出廚房,叫來小丁和小張,讓他們分別回兩位首長家把鍋和煤爐子都拿過來。
聽了警衛(wèi)員匯報的玉華剛和符華章都有些哭笑不得,當即轉頭跟老伴說了聲。
寧蘭和黃萊自然不會反對了,兩人干脆跟車一起回去,把家里的桌子凳子和其他菜,能搬過來的都一起搬來了。
一下子來這么多人,慕央這里能準備有這么多桌椅,餐具才怪了?
果然,看到小丁和小張搬過來的東西,慕央和鄭城等人都喜出望外。
正愁一會兒是不是得站著或蹲著吃飯呢,這些全解決了!
這一忙,就到了晚上快八點鐘。
隨著慕央幾人一聲吆喝:“都上桌吃飯了!”,一院子的人總算在煤爐子前坐下了。
首長們那一桌自然是安排在客廳里,另外還有兩桌安排在了屋檐下。
有了院子里的太陽能燈照明,屋檐下的兩桌人也不怕看不清飯菜。
一隊兵哥哥和幾名警衛(wèi)員以及鄭城和農(nóng)以松,都在屋檐下的兩桌落座。
屋里的那桌,坐的是于老、玉華剛兩口子、符華章兩口子和探礦隊兩位同志,慕央和梁喬喬兩人作為主家相陪。
冬夜里,北風呼呼地刮過。
客廳內(nèi)外的煤爐子都燒得旺旺的,鍋里的湯水往上咕嘟咕嘟地直冒熱氣。
坐在圍爐邊鍋旁,誰也沒有感覺到冷,倒是下筷的速度史上驚人。
“唔……就是要這么吃才過癮!”
“可惜今晚時間不夠,還有好多野味沒來得及拔毛處理呢。”
“你們說慕營明晚還能請我們過來吃邊鍋嗎?”
“你長得不怎么樣,想得倒是挺美的,吃了一頓還想下一頓?!?/p>
“切!我就不信你們不想!”
“想歸想,但慕營會同意才怪呢!”
“O(∩_∩)O哈哈~……”
一院子的人都吃得很歡暢,今天被臨時抓過來的小戰(zhàn)士們,更是暗暗慶幸自己被選中了。
要是換成其他人,今晚這頓大餐跟他們還有毛線關系嗎?
大晚上的,反正也沒有任務,玉華剛和符華章也就默許大家都喝點小酒了。
酒酣耳熱之后,大家說話就隨意多了。
早在進門之后,于老就跟玉華剛和符華章兩人透露了今天在后山的大發(fā)現(xiàn)。
現(xiàn)在,院子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后山上不僅有鐵礦,還有煤礦。
想當初,偏南軍區(qū)選在這里駐扎時,很是被各大軍區(qū)的人嘲笑傻不拉幾。
可現(xiàn)在,被他們當成后花園般存在的后山,竟然發(fā)現(xiàn)了兩座大礦。
這消息要是傳了出去,以后還有哪個軍區(qū)敢笑他們?
說不定,各大軍區(qū)的人還要巴過來想跟他們混點好處呢。
玉華剛和符華章兩人頓時覺得揚眉吐氣起來了。
就算礦藏還沒開采,但遠景都已經(jīng)被他們設想好了。
甚至,多了這兩座大礦以后,軍區(qū)能獲得什么樣的好處,他們也都預想到位了。
不只這兩位老革命,就連于老和兩位探礦隊的同志,心情也同樣不平靜。
于老是高興,偏南區(qū)多出來一個煤礦,那么全區(qū)的煤炭和電力都能得到及時補充了。
鐵礦那邊呢,就更不用說了。
以前他們想用點什么材料,都得往上打申請報告,然后辛辛苦苦地從其他地方調(diào)配過來。
這一來一回的,既誤事又浪費時間和精力。
但本地自己有礦就不一樣了。
以后,想必他們軍工廠用鋼都能多寬裕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