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嚴峻形勢,復古派在京核心成員不得不召開了一次擴大會議,群策群力、集思廣益。
地點在復古派鐵桿同盟汪道昆豪宅的前堂,別人家屋子坐十幾個人有點擠。
這次會議由復古派后七子之一徐中行主持,在后七子中只能排末尾的張佳胤把C位讓了出來。
其他主要參加人員還有復古派重要盟友和贊助商汪道昆,復古派后七子之下第一人李先芳,復古派外圍支持者王百谷等十數人。
這次會議沒有設置任何文學議題,沒有半點文學含量,全部都是政治。
徐中行對眾人道:“當前最要緊之事,就是先把白榆按住。不能讓他再繼續(xù)借勢羞辱復古派,然后再說其他。
所以今天的首要問題就是,京城里誰能按住白榆?”
汪道昆答話說:“能按住白榆的人,無非就是有嚴氏父子了吧?”
徐中行差點就呵斥汪道昆幾句,這不是廢話么?現在是說笑的時候么?
忍住了噴人的沖動,徐中行又繼續(xù)說:“我們當然不可能去求嚴氏父子,再說還有其他路子。
能按住白榆的無非就是天、地、君、親、師,其中天地、皇帝不用去考慮。
我們和白榆父親也沒有交情,所以能考慮的只有請白榆的老師了。
據我所知,在京城白榆有兩個老師,座師是監(jiān)察御史鄒應龍,業(yè)師則是裕王府講官陳以勤。
只要白榆還想在士林,就不可能對老師不敬!”
眾人聽到這里,一起贊道:“徐龍灣高見,我等如撥云見日!”
然后徐中行又看向張佳胤,“你與陳以勤乃是同鄉(xiāng),由你去游說陳以勤如何?”
張佳胤默默的點了點頭,把這個任務接下了。
其實從他本心而言,并不想針對白榆,但坐在這個位置上,當著同道的面,卻又不得不做事。
而且從戰(zhàn)術上來說,張佳胤并不贊同現在就全力反擊。
以他對白榆手段的了解,現在所能看到的大概只是最表面,只是白榆想讓你看到的部分。
而白榆肯定還暗藏著一些后手,等己方開始實施反擊后,這些后手就會砸過來。
所以張佳胤認為,當前應該繼續(xù)忍耐,等到白榆強弩之末,看清白榆所有手段時,再開始反擊。
只可惜,這些話他無法說出來,不然肯定會被徐中行認為是“膽怯畏戰(zhàn),亂我軍心”。
而后徐中行左顧右盼,對眾人問道:“還是雙管齊下比較穩(wěn)妥,那么又有誰與鄒御史相熟?”
堂中出現了短暫的冷場,官場上攀關系,最簡單的無非就是同鄉(xiāng)和同年。
鄒應龍中進士時間比較晚,至今不過四五年,而復古派主力基本都是十來年前,不是一撥人。
而且鄒御史來自陜西,朝廷里陜西官員又比較少。
這時候,汪道昆想起什么,對張佳胤開口道:
“我記得,你的副手員外郎是魏學曾?他似乎就是鄒御史的陜西同鄉(xiāng)?!?/p>
張佳胤默默吐槽,你能不能閉嘴?
打不過小孩找對方家長已經夠丟人了,還想找兩個?
徐中行拍案道:“這不又有路子了?”又對張佳胤說:“那就煩請你游說魏學曾,托他找鄒御史出面!”
張佳胤:“......”
陳以勤這條線靠他去找人,鄒御史這條線也靠他去找人。
活都讓他張佳胤干了,那你徐老哥就只管坐在這動嘴?
見張佳胤不說話,徐中行納悶的問道:“你怎么了?”
“沒什么,只是走神了,等散了后我就盡快去找人?!睆埣沿坊貞f。
他現在有點理解,為什么徐老哥外放為地方官后,考核結果是一個“不稱職”了。
現在看來,還真不一定是因為嚴黨迫害。朝廷這么多人對嚴黨不滿,嚴黨迫害的過來嗎?
說實話,在現如今互相留一線的官場風氣下,想弄一個“不稱職”比“稱職”還難。
然后張佳胤又提醒道:“陳以勤前輩那里好說話,但與魏學曾過去交情沒那么深。
這次求魏學曾出面,應當給他開出什么條件?”
徐中行答道:“將他列入復古派門墻?”
張佳胤沒好氣的說:“這個條件只能去國子監(jiān)忽悠什么都不是的監(jiān)生。”
徐中行這才有點不情愿的說:“我從福建回京,先后拜會過王、李二位前輩,聽他們提到了一個新想法。
就是每隔若干年,對文壇人物進行品評,選出五名文壇俊才,冠以五子名號。
這樣可以持續(xù)性的操持文柄,同時解決一些復古派重要同道沒有名位的問題。
明年就可以開展第一批新五子評選,如果魏學曾肯配合我們,可以把他加進去?!?/p>
張佳胤還沒說什么,李先芳激動的拍案叫絕,“兩位前輩這個想法極好!”
如果要評選新五子,那他這個后七子之下第一人肯定入選啊,那不就有望獲得一個正式名位了?
張佳胤覺得這個條件還行,人無非就是貪財或者貪名。
復古派七子之后新五子的名號,對魏學曾這樣中層士大夫的誘惑力已經很大了。
這時張佳胤也不得不佩服李攀龍、王世貞這兩位的手段,硬生生把文壇玩成黨派政治了。
本來文壇是無所謂權力的,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相輕、文無第一。
但要是造出評選機制并牢牢掌控住,那權力不就出現了?
如果沒有白榆這樣的人發(fā)瘋搗亂,就憑李、王二人這手段,稱霸文壇數十年不成問題。
一直沒發(fā)言的復古派外圍支持者、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王百谷忽然也開口道:
“除了私下請人按住白榆,還可以考慮從公家入手,比如教坊司歸禮部管轄,我們可以通過禮部施壓。”
徐中行搖搖頭道:“我們能拿什么打動禮部?”
踏馬的要是有本事指揮禮部,他至于在地方上被考核成不稱職?
王百谷十分積極主動,躍躍欲試的說:“在下愿去游說大宗伯!”
眾人想起,王百谷現在雖然無官無職,但他是吏部左侍郎袁煒的門客,說不定這能辦成。
徐中行就連忙對王百谷說:“那就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