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北境的風(fēng)雪,似乎一夜間染上了血色。
幽州,薊州,宣府……
一道道防線如同被燒紅的烙鐵燙穿的牛皮,處處告急。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沖入京城時,人已經(jīng)脫了力,從馬背上滾下來,口中只剩下含混不清的敵襲二字。
文書被呈上東宮的書案,太子朱高熾肥胖的身體因為急促的呼吸而微微顫抖。
他那雙總是帶著幾分仁厚的眼睛,此刻寫滿了驚疑。
“混賬!”
戶部尚書夏原吉看完軍報,氣得胡子都翹了起來。
“這必然是漢王的手筆!他這是要逼宮??!”
“沒錯!漢王被江澈斷了糧道,狗急跳墻,便勾結(jié)草原殘部襲我邊境,想以此要挾朝廷!”一名御史慷慨激昂,唾沫橫飛。
“其心可誅!其心可誅啊!殿下,萬不可妥協(xié)!”
“臣附議!漢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甚至這背后未必沒有江澈的影子!他二人本就蛇鼠一窩!”
太子黨們?nèi)呵榧^,矛頭直指遠(yuǎn)在高句麗的朱高煦,順帶把江澈也捎上了。
在他們看來,邏輯鏈清晰無比。
朱高煦造反,江澈是朱高煦上位的最大功臣。
如今朱高煦被逼到絕路,兩人聯(lián)手在邊境搞事,意圖圍魏救趙,簡直是板上釘釘。
朱高熾沒有說話,他只是用他那厚實的手掌,一下又一下地?fù)崦妶蟠植诘募埫妗?/p>
軍報上寫得很清楚,來犯之?dāng)巢⒎菫鹾现姟?/p>
他們紀(jì)律嚴(yán)明,進退有據(jù),騎射嫻熟,最可怕的是,他們裝備了相當(dāng)數(shù)量的火銃。
邊軍的一個千戶所,幾乎是在一個照面間就被密集的銃火打垮,潰不成軍。
朱高熾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朱高煦那張桀驁不馴的臉。
他那個二弟,確實對火器情有獨鐘。
可問題是,他哪來的這么多火銃。
而且,那些草原部落的戰(zhàn)術(shù)……軍報里語焉不詳,與尋常馬賊截然不同。
“殿下,不能再等了!”
夏原吉上前一步,聲音沉重:“必須立刻下旨,將漢王定為叛逆,發(fā)兵征討!同時,急調(diào)神機營北上,穩(wěn)固邊防!”
“不可!”
另一個聲音響起,是兵部尚書金忠。
他臉色凝重,搖了搖頭,“此時將漢王定為叛逆,正中其下懷。一旦開戰(zhàn),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何況,北境之亂,未必就是漢王所為。”
“金尚書!都什么時候了,你還替他說話?”夏原吉怒目而視。
金忠不為所動,只是看向沉默的太子:“殿下,此事蹊蹺。漢王十萬大軍困于高句麗,自顧不暇,哪有余力在千里之外的北境掀起如此大的風(fēng)浪?還用上了火銃?他的火器營,可都帶在身邊?!?/p>
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眾人頭上。
是啊,邏輯上說不通。
朱高煦的全部家當(dāng)都在高句麗,他用什么去武裝一支新的部隊。
更重要的是,人在北平的江澈根本就沒必要去這么做,現(xiàn)在的局勢已經(jīng)很明了了,江澈要是想動,早就將漢王邀請回北平了,怎么會將其困于高句麗不讓動呢?
一時間,平日里高談闊論的各路大臣也都麻爪了。
……
江澈對于北境的事情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面前的桌案上,攤著數(shù)十份來自不同渠道的情報。
有邊軍的官方軍報,有東宮的內(nèi)線密報,還有暗衛(wèi)司探子用生命換回來的零碎信息。
剛剛送信過來的那名暗衛(wèi)正低聲匯報著東宮的情況。
“司主,東宮那邊已經(jīng)吵翻了天。”
“夏原吉等人認(rèn)定是漢王所為,要求太子立刻發(fā)兵?!?/p>
東宮那群文臣什么反應(yīng),江澈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他們看待問題,永遠(yuǎn)停留在黨同伐異的層面,腦子里除了太子和漢王,就裝不下別的東西了。
這些人都以為這是朱高煦的困獸之斗。
可江澈知道,不是。
朱高煦現(xiàn)在就是一頭被拔了牙的老虎,看著嚇人,其實連叫喚的力氣都快沒了。
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京城的政治博弈。
江澈的手指停下了敲擊,拈起一份來自暗衛(wèi)探子的血書。
上面只有一個殘缺的圖案,像是一頭雙頭鷹,旁邊用血寫著兩個字:羅剎。
江澈的瞳孔微微收縮。
那些家伙,打法悍不畏死,戰(zhàn)術(shù)刁鉆,尤其擅長小股部隊的穿插突襲。
與這次邊境敵人的描述,何其相似!
至于火銃……
大明有,羅剎人自然也有。
通過草原上的秘密商路,一些老舊的火銃流入某些部落手中,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問題是,誰有這個能力,能整合這些草原叛軍。
還能為他們提供如此精良的后勤補給,選擇在這個最微妙的時刻,向大明捅上一刀。
這背后,需要龐大的財力、物力,以及對整個北方局勢洞若觀火的判斷力。
這絕不是一群散兵游勇能做到的。
而這背后的人目的也很明確:攪亂局勢。
讓太子的目光從南方的漢王身上,被迫轉(zhuǎn)移到北方邊境。
讓大明陷入兩線作戰(zhàn)的窘境。
江澈的目光,緩緩移動到墻上掛著的大明疆域圖上。
他的視線越過京城,越過高句麗,落在了地圖上一個并不起眼的地方。
趙王封地,彰德府。
趙王,朱高燧。
朱棣的第三個兒子,他總是跟在朱高煦身后,像個小跟班,搖旗吶喊,卻從不出頭。
所有人都把他當(dāng)成漢王的一個無足輕重的附庸。
可江澈不會忘,當(dāng)年靖難,這位趙王,曾數(shù)次在關(guān)鍵時刻,救過朱棣的性命。
他的勇武,絕不在朱高煦之下。
當(dāng)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場老大與老二的戰(zhàn)爭時,只有老三,在冷眼旁觀,等待著他們兩敗俱傷。
漢王被困,太子被動,朝堂大亂。
這時候,在北境點一把火,不需要太大,但一定要疼。
疼到讓太子不得不向他這個安分的弟弟求助,讓他領(lǐng)兵北上平叛。
只要兵權(quán)在手,那接下來,是清君側(cè),還是靖國難,可就由不得別人了。
好一招黃雀在后!
江澈的嘴角,逸出一聲若有若無的冷笑。
屬下看江澈久久不語,忍不住問道。
“司主,我們……要不要把這個情報告知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