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河一看。
媽耶?
錯了,重來——它白天也能動。
有點驚喜,有點意外,不愧是官尸。
“啪!啪!”
秦河閃電般在無頭尸身的鎖骨之下連點兩下,兩枚鎮(zhèn)尸釘從鎖骨刺入,再從琵琶骨刺出。
兩針?biāo)难ā?
隨著對人體穴位理解的加深,也隨著實力一步步增強,秦河的鎮(zhèn)尸手法,愈加嫻熟。
無頭尸連秦河的毛都沒摸到,便直挺挺的倒下,手還比劃著掐人的動作。
郜家人在起尸的瞬間嚇的驚叫,但還沒叫完呢,尸體又重新倒下了。
郜文松扶著門框就差沒跑了。
“郜大人莫慌,秦大師手段了得,上次梁家那事兒,還是秦大師平的呢?!睏畎最^不失時機的做推廣。
郜文松一聽,臉上果然松了幾分。
梁世杰家那事兒他聽過,當(dāng)時鬧的是沸沸揚揚,后來平了,梁世杰已經(jīng)開始四處活動,有消息傳出,要不了多久宮中就會下旨“奪情”,令他復(fù)任,連孝都不用守了。
秦河沒理會兩人的嘀嘀咕咕,仔細打量郜立恒的無頭尸。
切口非常平整,一擊就被收割,上面殘留有極為濃郁的尸氣,應(yīng)該就是導(dǎo)致起尸的原因。
這就比較明顯了。
要么是怨殺,要么是仇殺。
怨殺的話,應(yīng)該是某些怨氣深重而有一定目標(biāo)指向的兇尸,也不排除是低品游僵。
仇殺的話,那就完全是人為了,最大的可能是尸傀。
秦河把楊白頭招過來,把大概的分析和楊白頭說了,讓楊白頭去詢問是平事兒還是只是焚尸。
還是那句話,今天得一具官尸就算賺。
其它的全憑主家意愿,畢竟平事兒的話,詳詳細細就得把前因后果說清楚,要不然難斷案。
可這當(dāng)官的,能做不能說的,能說不能做的,一肚子都是不能讓外人知曉的秘密。
不見得愿意說。
果不其然,楊白頭嘀嘀咕咕和郜文松一說,郜文松臉上就露出了難色,話傳回來就一句:“先焚尸,其它的還要再考慮?!?
和梁家一個德行。
秦河無所謂,閑事兒能少一樁是一樁,至于那行兇的東西,找不找得到還得看緣分,先不談。
誰做的決定誰負責(zé),事錢兩清,各安天命。
接下來的事情就按部就班了,先給尸體做一個頭顱,然后堆柴焚尸。
做頭顱這一手,可算是讓楊白頭和郜家人開了眼界。
精雕術(shù)+無影手。
一截木頭在秦河手里唰唰唰飛皮走料,很快就出來一個頭顱。
呵!
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嘴巴是嘴巴,和靈堂上郜立恒的遺像那叫一個像。
郜家人都看傻了。
這還不算。
尸妝術(shù):學(xué)習(xí)此術(shù),您的尸妝技術(shù)將舉世無雙,令亡者栩栩如生。
就見秦河又從咯吱窩下掏吧掏吧,掏出來一堆胭脂水粉,就開始往木頭顱上涂涂抹抹。
手法那叫一個嫻熟,那叫一個快。
一會兒功夫,木頭顱除了頭發(fā)外就跟真人的一模一樣,膚色、容貌簡直不要太像。
郜家人當(dāng)場就跪下了,嗚呼痛哭。
楊白頭睜大了眼睛,一臉震驚,可仔細想想,好像也還算正常。
東城焚尸所一哥,好些年唯一一個由焚尸匠晉升為焚尸官的好手。
干出什么來都不值得太過驚訝。
一切就緒后,搬尸上柴堆,再安上頭顱,整理好衣裳,引火焚尸。
五十歲的三品順天府尹,就在烈火中徹底成為了過去。
郜家人三拜九叩,磕頭送親。
秦河想了想,偷偷請出了深淵之火,加快速度。
反正也沒人懂,平平無奇嘛。
一個半時辰后,尸體焚化,皮影演繹。
秦河看到了郜立恒的一生。
怎么評價呢,貪庸之道的牛人。
郜立恒貪庸,那是祖?zhèn)鞯?,不光是他自己貪庸,祖上出過好些個全是貪官,最高的那位老祖宗據(jù)說是被剝皮萱草。
就這,郜家還能一代代往下傳,代代出高官,這世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郜家深得為官之精髓。
官怎么做?
這字就寫的明明白白,官字兩張口。
一張對上,一張對下。
對上溜須拍馬,給足好處,對下獅子大張口,要足好處。
誒,有人會說了。
這算什么為官之道,不就是欺下媚上么,誰不會似的。
先別張這口。
就問你一句,你冒著抄家滅門的風(fēng)險貪了一萬兩銀子,你會給上頭分多少,給自己留多少?
絕大部分人下意識那就是給一半唄,一半對一半,公平,大家一起發(fā)財。
實在不行就交七成或者八成,怎么著也得給自己留點吧?
跪著要飯還有三成呢。
要不然冒這么大風(fēng)險圖個啥,嫌自己皮厚,剝了一層還有一層?
人家郜家留多少?
五百兩!
半成!
誒,就這么大方,九成半貢獻給上頭,半成落自己兜里。
你說這樣的下屬,哪個上司不喜歡?
大黎官場都是一級一級層層上供的,下屬不把銀子供上來,我拿什么往上供?
沒銀子怎么養(yǎng)活成群的妻妾,怎么應(yīng)付風(fēng)花雪月的開銷,怎么穩(wěn)住位子,怎么往上爬?
有些人可能還會抬杠,一萬兩都是貪來的,算白得,我落五百兩就滿足,我也能做到。
行,先不說人要克制這貪婪一輩子有多難,你能保證你一輩子只留半成。
那你能保證你的兒子?
你能保證你的孫子?
人家郜家,代代只留半成,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到郜立恒這都八代人了!
官場人送外號,郜半成!
誒,這就跟那老梆子似,外號都能代代相傳。
爺爺當(dāng)官叫郜半成,兒子當(dāng)官叫郜半成,孫子當(dāng)官還叫郜半成。
要是父子倆一起當(dāng)官,那就一個叫老郜半成,一個叫小郜半成。
“郜半成”的外號,經(jīng)年日久,在大黎官場就成了一塊金字招牌。
官場都知道這一家子,會撈錢,上供還大方,明碼標(biāo)價,分贓定數(shù),誰誰誰拿多少,誰誰誰拿多少。
貪來的總數(shù)一扒拉,整個衙門堂口就都能算出自己該拿多少,等上供的銀子一到。
呵!
分毫不差!
連碎銀子都給你掰扯的清清楚楚!
什么叫道。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就是道。
郜家,就深得為官之“道”。
甭管它是正是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