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公之于眾!在全鎮(zhèn)黨員干部面前!在全體群眾代表面前!”
“我們要用他們血淋淋、活生生的教訓(xùn),向所有人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警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張超森用了一句有力的古語,“我們可以立即著手,以此案為藍本,精心組織一場覆蓋全鎮(zhèn)的警示教育活動。”
“把他們的犯罪事實剖析透,把思想蛻變的根源挖掘深,把制度的漏洞查找準。”
“讓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從中受到觸動,得到警醒!”
“這種發(fā)生在身邊的、剛剛被查處的典型案例,其教育效果,遠比那些遙遠的故事、泛泛而談的說教要來得深刻、來得震撼!才能真正起到振聾發(fā)聵、警鐘長鳴的作用!”
“這樣的警示教育,才最具沖擊力!最具穿透性!才真正‘接地氣’!”
“才能真正直抵人心深處!”
張超森越說越激動,仿佛不是在建議,而是在描繪一個必然的場景:
“當我們的黨員干部們,看到劉明棟如何從此案牽扯出彼案,那張惶恐失措的悔過書。”
“看到劉青峰描述他如何一步步被林維泉拉下水,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到習(xí)以為常的過程!”
“再看到林維泉那份驚天企圖和最終躺在病床上人事不省的樣子!”
他猛地一揮手,斬釘截鐵:“同志們!這種震撼!這種警醒!這種對法紀的敬畏之心!勝過我們開一百次文件宣讀大會!”
“勝過我們念一千遍廉潔自律準則!”
張超森的目光再次回到雷遠臉上,帶著殷切的建議和十足的把握。
他再一次強調(diào)道:“雷書記,我認為,在專案組對1115案主體部分結(jié)案、兩劉案辦結(jié)移交司法之后,我們就可以立刻在全縣范圍內(nèi),以這個‘1115案及關(guān)聯(lián)案件警示教育活動’為樣板和開端,掀起我們整風(fēng)肅紀活動的高潮!”
“把它做成一個標桿!”
“一個讓所有干部都刻骨銘心、引以為戒的‘警示鐘’!”
“雷書記,您一直強調(diào),警示教育要接地氣,要有針對性,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p>
“林維泉、劉明棟、劉青峰,這就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活生生的腐敗案例!”
“他們的墮落軌跡、犯罪手段、帶來的危害,對我們?nèi)h乃至全市的黨員干部來說,就是最具沖擊力、最具警示意義的反面教材!”
“這樣,”他總結(jié)道,語氣帶著一種大局落定的豁朗,“案件的結(jié)束,將不再是終點,而是一個更重要的起點——一個滌蕩污垢、重建風(fēng)氣的起點!”
“而專案組同志們的功勞,不僅僅在于止損和懲處。”
“更在于為我們后期的整風(fēng)肅紀提供了無比深刻、無比有力的反面教材支撐!”
“這功,值得請!”
“這事,值得大做特做!”
話音落下,會議室里陷入了更長久的寂靜。
但這一次的寂靜,與會議開始時那種沉重和壓抑截然不同。
空氣仿佛被某種強大的動能所鼓動,帶著思考、震動、以及重新燃起的某種信念。
紀委干部眼中的迷茫和不安全然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更宏闊的使命感和價值感。
是的,雖然未能深挖根須很遺憾。
但查實了核心問題,為國家挽回了巨大損失。
清除了一方毒瘤,并將案件的終點變?yōu)檎L(fēng)肅紀、凈化政治生態(tài)的新起點!
這同樣是巨大的、值得被銘記的貢獻!
秦明用力地點著頭,臉上寫滿了認同。
“這,是我們對黨負責(zé),對人民負責(zé),更是對奮斗在一線的紀檢戰(zhàn)士們最好的交代!”
“也是對反腐倡廉偉大事業(yè)更深層次的推進!我的陳述完了!”張超森終于結(jié)束了他的長篇陳述。
他身體微微后靠,端起面前的茶杯,輕輕呷了一口,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雷遠。
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拋出了一套完整的邏輯鏈:從化解顧慮,到肯定功勞,再到提出結(jié)案建議,最后上升到推動全局工作。
每一步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解決了眼前的棘手問題。
又為下一步的工作打開了局面,指明了方向。
現(xiàn)在,球已經(jīng)踢到了雷遠的腳下,等待著他的決斷。
會議室里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了這位掌握最終決策權(quán)的書記身上。
雷遠,這位掌控全局的市紀委書記,終于動了。
他沒有立刻表態(tài),而是緩緩地、帶著一種極其鄭重的態(tài)度。
將那燃燒殆盡的煙蒂。
用力按熄在早已布滿煙頭的煙灰缸里。
煙灰缸發(fā)出一聲輕微卻清晰的“嗤”聲。
他抬起頭,目光如炬,掃視了一圈整個會議室。
他的目光在每個專案組成員臉上停留片刻,最后落在了張超森的臉上——那目光不再是探詢,而是深沉的考量、權(quán)衡,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被說服后的銳利光芒。
他沒有急于肯定或否定張超森的任何一個具體提議,但也沒有質(zhì)疑。
他慢慢端起桌上那杯早已涼透的濃茶,湊到嘴邊,卻沒有喝。
這個動作,是他做重要決策前的一個標志性習(xí)慣。
陽光在窗外漸漸西斜。
將窗欞的影子長長地投射在會議桌上。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緊緊鎖定在雷遠身上。
他將杯中的最后一點涼茶緩緩咽下。
他放下杯子,手指在杯壁上輕輕摩挲著光滑的瓷面,仿佛在梳理著剛剛被拋向他的所有信息、建議和重重的壓力。
他的眉頭,幾不可察地蹙攏,再緩緩舒展,眉間川字紋在燈光下刻出深邃的溝壑。
里面沉淀著千鈞重負與無盡責(zé)任。
時間在這一刻被無限拉長。
窗外偶爾掠過的飛鳥的影子、甚至人們心跳的鼓動聲,仿佛都清晰可聞。
等待的煎熬凝固在空氣里。
這是一場無聲的較量,是對方向、時機的最終抉擇。
雷遠沉默的側(cè)臉像一塊歷經(jīng)風(fēng)雨的巖石,堅毅、凝重。
每一個細微的線條都在計算著得失、權(quán)衡著利弊、背負著大局。
這不僅僅是對張超森“案結(jié)”之議的回應(yīng),更是對接下來這座城市反腐倡廉風(fēng)向的定調(diào)。
終于,在令人窒息的漫長片刻后,雷遠那只放在桌面上的手,緩緩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