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杜輔臣嘆了口氣,將這份感恩壓下,轉(zhuǎn)而開口問道:
“陛下,老臣冒昧,聽聞陛下先前已攻克長安,不知臣家中......”
李徹立刻回道:“杜相放心,長安杜家安然無恙,一切皆好。”
“杜輔機(jī)杜公深明大義,如今正替朕全面打理長安政務(wù),兢兢業(yè)業(yè),乃是朕倚重的能臣?!?/p>
杜輔臣連忙道:“陛下,輔機(jī)他怕是難以擔(dān)當(dāng)如此大任吧?”
他深知李徹對世家的看法,故而打心底不想讓杜家再沾染政治。
杜輔臣都想好了,待到幫助陛下統(tǒng)一天下后,自己便告老還鄉(xiāng)。
同時杜家也要激流勇退,交出一且的權(quán)柄,老老實實做個富貴積善人家。
如此,以陛下的胸襟,必然不會再為難杜家。
李徹笑道:“杜相此言差矣,杜公乃王佐之才,朕甚是倚重?!?/p>
“至于杜家......并無太多吞并土地之舉,日后只要積極接受改革,朕絕不會虧待。”
杜輔臣見李徹語氣懇切,也松了口氣。
看來陛下并不打算將世家趕盡殺絕,至少真心實意投奔陛下的世家之人,還能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
得知家人無恙,兄弟亦得重用,杜輔臣心中最后一塊大石終于落地。
他神色一肅,再次開口時,已有了謀國之臣的樣子:
“陛下,帝都世家倒行逆施,周王李明也是個懦弱糊涂的昏主?!?/p>
“老臣觀之,他們已是無可救藥,您無需再有任何猶豫,當(dāng)越早攻下帝都為好,遲則......恐生變故??!”
李徹點了點頭,嘆道:“朕也是如此思量,只是江南兵馬亦是我大慶子弟,朕實不忍心見同室操戈,徒增傷亡......”
杜輔臣卻搖了搖頭,語氣堅決道:“陛下,慈不掌兵的道理您比老臣更明白,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老臣在途中已聽聞陛下在洛陽城所為,那攻心之策確實精彩絕倫,堪稱神來之筆。”
“但恕老臣直言,此等奇策可一不可再,并非次次都能成功,其中風(fēng)險極大。”
“難道說,陛下您每一次攻城都要身先士卒,第一個殺入城中嗎?”
李徹聞言,也是無法反駁。
他當(dāng)然知道,長安城的戰(zhàn)績無法復(fù)刻。
別說他自己了,就是日后歷史中的名將,怕是都難以復(fù)刻。
那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才能打出來的孤例。
杜輔臣目光灼灼地看著李徹,聲音沉凝:“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陛下若是真心憐惜那些士兵性命,便更該整合力量,以最快的速度結(jié)束這場內(nèi)戰(zhàn)?!?/p>
“如此,方能使天下早日重歸一統(tǒng),黎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將傷亡降到最低。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陛下請三思啊!”
這一番話卻是點醒了李徹,自己之前確實有些過于執(zhí)著于完美的勝利,總希望能以最小的流血代價去贏。
但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就是殘酷的,有時候加速進(jìn)程反而是最大的仁慈。
李徹沉吟片刻,隨即站起身,對著杜輔臣鄭重拱手,深深鞠躬:
“杜相金玉良言,振聾發(fā)聵,朕有時過于執(zhí)著......受教了!”
杜輔臣見李徹從善如流,甚至對自己這個老臣躬身行禮,心中更加欣慰。
有決斷,有手段,更能聽得進(jìn)諫言。
先帝的眼力真是太好了,這簡直就是明君典范啊。
“陛下能作此想,實乃天下萬民之福?!倍泡o臣捋須微笑,眼中滿是贊許。
李徹直起身,神色已然恢復(fù)從容。
他拉著杜輔臣重新坐下,又說道:“杜相既到洛陽,便安心住下,不必再憂心帝都瑣事?!?/p>
“眼下,這洛陽城百廢待興,正需老成持重之人打理,便請杜相替朕梳理民政,安撫百姓,恢復(fù)生產(chǎn)?!?/p>
“待秋高氣爽之時,杜相再隨朕一同渡過長江,直入帝都,屆時再論杜相之功!”
杜輔臣知道這是李徹對他的倚重,立刻拱手領(lǐng)命:“老臣必竭盡所能,不負(fù)陛下重托!”
。。。。。。
李徹這邊是君臣相得。
而千里之外的帝都,卻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
秦會之心中早已斷定,杜輔臣此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定然是投了李徹。
但這餿主意是他出的,他哪里敢聲張?
只能暗中祈禱杜輔臣念點舊情,或者李徹慢點動手,讓他有點緩沖時間。
故而,在朝堂之上面對文初帝詢問關(guān)于杜輔臣的消息時,他只能含糊其辭。
說‘北地路遠(yuǎn),消息傳遞不便’,‘或許杜相正在與奉王據(jù)理力爭’云云,盡力拖延。
文初帝和一眾官員苦等杜輔臣的消息,卻如同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只知道杜輔臣一行人進(jìn)了洛陽城,就再沒出來。
時間一天天過去,各種猜測開始蔓延。
也有人還抱著一絲幻想,覺得杜輔臣是不是被奉王扣押了?甚至正在遭受磨難?
還有人不知道從哪聽的謠言,說是奉王喜吃人肉,尤其愛吃位高權(quán)重之人的肉。
杜相沒從洛陽城出來,是被奉王生吃了!
這謠言傳得飛起,卻是沒幾個人信,也沒幾個人敢傳。
奉王喜不喜人肉他們不知道,萬一真讓奉王殺到帝都來,造謠這家伙怕是真會生吃嘍!
反觀文初帝,越是沒消息,他心里就越是沒底。
他本就性格懦弱,如今頂著皇帝的名頭,卻沒有實際權(quán)力和兵馬,唯一和談的希望又遲遲沒有回音,巨大的壓力讓他寢食難安。
每日對著銅鏡,看著自己年紀(jì)輕輕就開始大把脫落的頭發(fā),更是愁上加愁。
這一日,文初帝又對著鏡中自己日漸稀疏的頭頂唉聲嘆氣,手指無意識地一抓,竟又帶下來一小撮頭發(fā)。
看得他嘴角抽搐,心疼不已。
他只能按照太醫(yī)所說,抓起頭發(fā),拿起一旁的生姜片在發(fā)根上擦拭。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jiān)神色恐慌地從殿外沖了進(jìn)來,聲音尖利刺耳:
“陛下!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文初帝正心疼自己的頭發(fā),被這尖叫嚇得渾身一哆嗦。
手一抖,竟然又扯下來一大把!
見到這一幕,太監(jiān)驚恐的表情變得更加驚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