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做事并不拘泥于框架,該跳出去的時候就跳出去,簡單干脆,不糾結。
大寧都司,終還是出現在歷史舞臺。
只不過與歷史不同,大寧都司治所并不在大寧城,而是在齊齊哈爾。
這里向東可以控制松花江、黑龍江,向西過黑山可以抵達捕魚兒海,也可以西進蒙古草原中部,連接和林。
北伐也好,東北大開發(fā)也罷,其實都在蒙古高原中、東部,且以東部為主,也就是元廷總部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之內,并沒有涉及蒙古草原西部的瓦剌諸部落。
盛熙對此很是擔憂,見朱元璋談到和林,便進言道:“陛下,瓦剌部落早年間就脫離了元廷掌控,最近二十年更是不斷壯大,騎兵數量最少也有五萬騎。和林孤懸于草原中部,且距離杭愛山很近,若時不時受其襲擾,朝廷要在和林立足很難?!?/p>
朱煜跟著說:“和林對于蒙古人太過重要,誰控制了和林,誰就能贏得蒙古草原的人心,繼而成為下一個制霸草原之人。臣以為,占領和林簡單,可長期控制很難?!?/p>
防備騎兵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要耕作墾種,求一個自給自足的話,很可能莊稼熟了,人家騎著馬過來了,不說搶走吧,放把火,連救都沒機會……
若是依靠后勤運輸,那后勤線拉得有些長,既不安全,也不能保證穩(wěn)定。
在盛熙、朱煜看來,雖說占領和林的政治意義很大,可以帶來難以估量的榮耀,但實際上,得不償失,后續(xù)面臨的困難太多,反而會成為累贅。
朱元璋看向耿炳文:“你如何看?”
耿炳文沉吟了下,回道:“陛下,臣以為和林便如同楔子,占據那里,朝廷才好立足草原。若是放棄和林,瓦剌遲早會東進,到那時,我們與瓦剌在何處交鋒?捕魚兒海還是黑山,還是齊齊哈爾、哈爾濱這些地方?”
“雖說占據和林目前壓力不小,不管是瓦剌還是其他部落,必然會覬覦和林,但從長遠來看,牢牢控制著和林,我們才能控制住蒙古中部。當然,若有合適的機會,應該消滅瓦剌,解除威脅?!?/p>
朱元璋清楚,對于是否長期占領和林這一點軍中是存在分歧的,馮勝就不太贊同控制和林,他求穩(wěn),希望步步為營,站穩(wěn)一地,然后再向前一步,用十年至二十年來控制和林。
但顧正臣、李文忠卻主張徹底占領并控制和林,設置衛(wèi)不走了。
徐達則認為,先在忽蘭忽失溫駐扎下來,形成后備力量之后,再占據和林,可以如占城打安南一樣,隔著一段時間就跑一趟和林。
和林在瓦剌手中,瓦剌不放棄就要挨打,放棄了大明自然可以占領。
誰都有各自的道理,每一種方略嚴格來說都沒有錯,只是彼此權衡的重點不同罷了。
朱元璋言道:“這件事后面再議,顧正臣不在北平坐鎮(zhèn),為何跑去了東北?”
盛熙恭敬地回道:“陛下,鎮(zhèn)國公梳理了后勤事宜,將責任落實到了個人,后勤各環(huán)節(jié)俱已打通。鎮(zhèn)國公擔憂東北開發(fā)進度跟不上,缺少對過冬的準備,便帶人出了關?!?/p>
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變得冷厲起來:“朝鮮使臣來北平,是為了見顧正臣?”
此言一出,盛熙、耿炳文等人頓覺寒意襲人。
耿炳文眉頭緊鎖了下,回道:“朝鮮使臣折道北平確實是想見鎮(zhèn)國公,只不過其沒有說出具體緣由,加之鎮(zhèn)國公人不在,臣等也沒詢問細節(jié)。既然陛下來了,臣以為當將其召至,詢問內情。”
朝鮮使臣不懂規(guī)矩,大搖大擺進了北平不說,還敢公開說要拜訪顧正臣,這給人留下的遐想空間實在是太大了,弄不好,顧正臣要被牽累。
無辜?
人家會說:
朝鮮使臣為啥不找徐達、李文忠,非要找你顧正臣?
這與不是你撞的,你為啥要扶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前者只關斗爭,后者只關良善。
朱元璋抬手:“那就讓他們來一趟。另外,買的里八剌在何處?”
盛熙安排人去尋朝鮮使臣,然后對朱元璋回道:“被安置在晉王府中,由張龍、韓庭瑞等人看著,天保奴、地保奴,及買的里八剌的其他妃嬪也送了去?!?/p>
朱元璋呵了聲:“當俘虜當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大明寬宏了吧?”
相對金朝俘虜徽欽二帝時的所作所為,大明還真算得上仁明,至少沒讓元廷的一干女人行牽羊禮,沒有在囚禁買的里八剌時隔絕親人。
朝鮮使臣到了。
李梅、金整不止一次去過金陵,自然認識朱元璋,震驚不已,趕忙行禮。
朱元璋打量著兩人,問道:“此番來大明,是為了見朕,還是為了見鎮(zhèn)國公?”
李梅、金整知道來北平不妥,可李成桂吩咐過,見朱元璋問,李梅索性將事情攤開了說:“回稟大皇帝,不久之前,朝鮮金州遭遇襲擊,一城人口青壯被掠走,婦孺老弱被屠?!?/p>
“從現場之中,我們發(fā)現了火器鐵子、鑄鐵碎片。大王擔心大明火器可能外流,為控制局勢,避免沿海軍民遭遇更多災難,特安排我等,若是有機會便先見一見鎮(zhèn)國公,以求派水師盤查火器流失事宜……”
朱元璋聽明白了。
朝鮮急著先讓大明水師去調查,然后去金陵,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畢竟到了金陵再傳令水師,需要時間頗多,誰也保不齊這段時間里會不會有第二個城被洗劫。
耿炳文、徐司馬等人松了口氣。
如此一來,這事與顧正臣就毫無關系了,勾結外邦的罪名落不到他頭上。
想想也是,顧正臣用不著勾結,再說了,要勾,也勾不到朝鮮去啊。
顧正臣想知道的未知之地很多,出海找個地藏起來朝廷都未必能找到他,不至于勾搭李成桂。
朱元璋看著李梅拿出來的鐵珠、鑄鐵碎片,凝眸道:“還真是大明火器,這事需要徹查!長興侯,朕聽聞海賊、倭寇最近很是猖獗,前段時日還劫掠了大明遇難的火器船?!?/p>
耿炳文欠身回道:“確有此事,島上還遺留了兩具倭寇尸體,可以確定,是倭寇所為!福靖侯趙海樓得知此事之后,派出了永績伯梅鴻、清江伯高令時水師追索,目前還沒消息送來。”
朱元璋起身,威嚴地喊道:“當年顧正臣在太宰府留下碑文,警示過倭國,這才多少年,他們竟忘了個干凈!看來,這群人——不長記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