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本宮昏迷,諸位干了一件好事啊!”
朝中剩下的四位尚書,聽到太后召喚,縱然不愿意,也得捏著鼻子進(jìn)宮。
本來太后還傳了洪范,可他出門的時候,摔了一跤磕破了頭,來不了。
至于袁琮,根本沒來,連借口都沒給。
“顧道竟然要把騎兵調(diào)到江北,那可是大殺器鐵浮屠,天下無敵的重甲騎兵!”
“他想要干什么?”
“你們身為大乾肱骨,就是這么做事的?對得起老李家給你們的俸祿么?”
太后拿著江南秘報,拍著桌子怒吼。
但是這話,沒邏輯,還要加上不講理。
顧道調(diào)兵到江北,已經(jīng)給了理由。
就算沒有給理由,朝中諸位大臣,根本也不知道顧道調(diào)兵的事情。
遭到一頓罵為什么?
很快陸端想明白了,顧公調(diào)兵北上,的確敏感,但尚未發(fā)生,算什么錯?
太后不過借此事,給朝臣栽錯,拿捏眾臣,重新掌控朝堂而已。
“太后,密信上已經(jīng)說了原因,魏無極可能沒死,恐有過江進(jìn)攻大乾的舉動。”
“所以……”
蕭由是老實人,他沒理解太后深意。
只是聽到太后說得嚴(yán)重,影射顧道大逆不道,立即出來解釋。
密信是溫爾雅起草的。
只說顧公懷疑魏無極未死,此時深陷絕路,恐有率軍過江的瘋狂之舉。
故,調(diào)兵過江,以防萬一。
基本上是重復(fù)事情原貌,但是太后壓根不信。不是不信溫爾雅,而是不信顧道給出的理由。
魏無極還活著?
那你之前殺的是誰?
就算他活著,為什么要過江找死?他在南越來回跑,不是挺厲害的么?
“原因?”
太后正缺少一個靶子,表現(xiàn)自己的疾風(fēng)雷電,蕭由這一露頭,剛好。
“蕭尚書,你睡醒了么?”
“如此荒謬的借口,只有蠢貨會相信?”
太后抓住這件事,氣焰囂張,罵得毫不留情。直接罵蕭由是蠢貨。
緊接著她目光掃視全場。
“都是你們,答應(yīng)給他封王,縱容他的野心,今天他調(diào)兵過江,明天誰敢保證他帶兵進(jìn)京?”
此事確實敏感。
調(diào)兵的理由的確看不懂,可如此就說包藏禍心,太過武斷了。
此時太后近乎撒潑,沒人愿意跟太后一般見識,全都默不作聲。
蕭由卻站起來了。
他是老實,但是老實人知恩圖報。
“太后!”
蕭由一聲咆哮,打斷太后。
他梗著脖子,原本黝黑的臉,激動得黑紅發(fā)紫。
“顧公奉朝廷之命,提兵過江,收大焱,破南越,一切順暢。
“是太后你,臨陣換將,導(dǎo)致?lián)p喪師辱國!”
“如今,竟還不吸取教訓(xùn),不但要干涉前線調(diào)兵,還公然懷疑主將?!?/p>
“太后是見不得前線打贏,還是見不得顧公打贏?或者是見不得大乾一統(tǒng)天下?”
御書房只有粗重的呼吸聲。
太后渾身顫抖,死死地握著拳頭,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么?
其他幾位重臣,全都震驚的看著蕭由。
蕭大人,真勇士也!
“蕭由!”
太后尖叫,嗓音都破了。
被蕭由當(dāng)面戳破臉皮,指責(zé)為江南之?dāng)〉淖锟準(zhǔn)?,太后繃不住了?/p>
“臣在!”
蕭由一跳腳,回以舍得一身剮的氣勢。
“你大不敬,欺君,逼宮,當(dāng)千刀萬剮,以為本宮不敢殺你?”
太后咬牙怒吼。
“太后不明是非,不辯黑白,聽不得謀國忠言,憑什么垂簾聽政?!?/p>
蕭由也不由得怒吼反擊。
反正今天不想活了,那就說個痛快。
這話戳得太后一愣。
因為蕭由這句怒吼,無意間撕破了一個事實,太后能夠垂簾聽政,是大臣推舉的。
因為皇帝小,需要有人輔政。
大臣能推你出來輔政,你把國事輔成這個樣子?大臣是不是也有理由把你簾子撤了?
太后害怕了。
“蕭由,本宮知道了,你是顧道一黨,你們內(nèi)外勾結(jié),你們要干什么?”
說不過,就潑臟水。
高岸起身拉住蕭由,讓他不要激動,警告的意思已經(jīng)達(dá)到,沒有繼續(xù)刺激的必要了。
“太后言重了!”
“蕭大人,只是言語失當(dāng),但也是一心謀國,當(dāng)然太后寬宏大量,定然不會跟他一般見識?!?/p>
高岸出來和稀泥。
不過有點拉偏架,把蕭由咆哮的事,輕描淡寫地掀過去了。
太后氣的胸口生疼。
你們這些奸賊,抱團(tuán)欺負(fù)本宮?
“高尚書,你是兵部尚書,沒想到文過飾非本事,竟然也如此拿手?!?/p>
“蕭由沖撞本宮,目無尊長,必須治罪!”
太后嘲諷高岸的拉偏架。
但是沒有過多糾結(jié),她深切感受到,這些臣子已經(jīng)抱團(tuán)排斥自己。
暫時放過蕭由,等江南事情了卻,慢慢再說。
“不過你說得對,本宮心胸大度得很?!?/p>
“蕭由也沒說錯,江南的事情,是本宮一時不查,做了錯誤決定?!?/p>
高岸拉偏架,把蕭由頂撞的事情,輕輕揭過去,太后也找房抓藥。
把自己在江南犯的錯,輕輕揭過。
“但魏無極還活著,翻山軍過江這這種鬼話,相信的人都是包藏禍心。”
“今天本宮把話放在這,顧道的兵,只能在江南征南,一兵一卒不許北上?!?/p>
太后擲地有聲地說道。
“太后!”
高岸再次開口了。
“戰(zhàn)機(jī)瞬息萬變,吳王身在前線,判斷最為精準(zhǔn),臣認(rèn)為還是不要限制?!?/p>
雖然高岸也不相信顧道的理由,但是作為一個兵部尚書,他選擇相信前線將領(lǐng)。
“不要再說了。”
“本宮不相信這么荒謬的理由,如果魏無極真活著,翻山軍真的北上,本宮自有辦法?!?/p>
太后擲地有聲地說道。
高岸不再言語。
因為沒有必要,顧道跟別的將軍不一樣,太后這道命令對他來說就是放屁。
他的兵要北上,誰也攔不住。
但是高岸忘了一件事,遼東艦隊南征百越,根本不在長江附近。
騎兵要渡江,依靠的是民船,而民船都在李渠的手中掌握著。
太后暫時取得了主動權(quán),大權(quán)在握的感覺回來了,也不繼續(xù)留這些人。
她立即找來劉鐵柱,馬上給江南飛鴿傳書。
一封是李渠的,不許他幫助顧道的騎兵北上。另外一封是給顧道的。
這一封寫的就很多了。
太后剛才對幾位大臣,又哭又鬧,為了爭奪朝政控制權(quán),不顧太后的臉面。
但是給顧道寫信,確是極盡的溫和。
因為她心中清楚,此時只能指望顧道收拾殘局,最重要的是,顧道不好惹。
所以必須溫言安慰。
“賢婿,本宮錯了,不該被鄭克寧蠱惑,臨陣換將,讓你受了委屈?!?/p>
“朝臣太小家子氣,趁本宮生病,蠱惑陛下,才給你三萬戶。”
“本宮覺得,五萬戶差不多,戰(zhàn)后補(bǔ)上。”
“江南之戰(zhàn)最要緊,不要往江北派兵,朝中已有風(fēng)言風(fēng)語,本宮會很為難,錦瑟也會為難?!?/p>
“若翻山軍真的北上,本宮自有應(yīng)對,你一定要盡快平定江南,錦瑟和孩子等你回京?!?/p>
兩封信,讓劉鐵柱發(fā)了出去。
太后以騎兵北上拿捏朝臣,也放出話,騎兵不能北上,就必須保證這一點。
否則,她前腳剛堅定下令,后腳顧道的騎兵北上了,那就顯得她命令一文不值?
所以她才在信中,對顧道放低姿態(tài),溫言相求。
而且她相信,顧道能聽她的話,配合她不再提什么騎兵北上。
因為,她認(rèn)為。
顧道得到吳王之位,已經(jīng)滿足了,臨陣換將的委屈已經(jīng)暫時壓下了。
此次聽從朝廷命令,繼續(xù)征戰(zhàn)江南,就是已經(jīng)證明,顧道不想跟朝廷鬧翻。
她放低身段,顧道無論心中怎樣想,面上一定會妥協(xié),不再提調(diào)兵的事。
不過這些手段,都是治標(biāo)不治本。
她還有新的計劃。
辦完這些事情之后,太后換了衣服,帶著小凡子,秘密出宮。
她要拜訪魏家,拜訪魏宗保的父親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