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誠沒想到,自己偷師了人家的傳承,人家還要感謝自己。
一時之間,給他都整不會了。
別說他了,整個劍廬上下,都已經(jīng)完全傻了眼。
不知道為何師祖會對那小賊有如此態(tài)度。
就連謝清眠都氣的臉色漲紅,攥緊了拳頭。
但卻不敢置喙。
趙誠心中也是不解,想了想還是問道,“敢問前輩,為何劍廬弟子不可下山參與廟堂之爭?”
老者有些意外的看了趙誠一眼,“此事,你該比我清楚才對。”
???
我比你清楚?
我又不是劍廬祖師。
趙誠目光之中露出疑惑之色。
老者見狀也有些疑惑,又打量了一番趙誠,喃喃道,“看來時機還沒有完全到?!?/p>
他再看向趙誠,“你的宿慧應(yīng)該還沒有完全蘇醒,無妨,時機到了,你自然就會知道了。”
“在那之前,我也無法泄露天機?!?/p>
趙誠感覺云里霧里。
怪哉,這還是個謎語老登!
趙誠總感覺對方是誤會了什么,不過這個誤會對自己來說有利,也就沒必要去刨根問底。
萬一問出點什么真相,老登反悔把自己干掉了,那可是自討苦吃。
如今劍廬傳承已經(jīng)到手,劍龍子也被抓了回來。
趙誠與老者告辭一聲,便施展御風神行遁去。
他一走,眾多劍廬長老頓時忍不住了。
紛紛涌上前來。
“弟子紅霞拜見師祖……”
“弟子江凝拜見師祖……”
“……”
即使他們心中有著萬般不解,但是對于師祖還是異常尊敬。
師祖名為柳白,是數(shù)百年前縱橫江湖的人物,那個時代的人但凡能夠活到現(xiàn)在的,都是不可思議的大能。
若非天資縱橫,便是有著特殊奇遇。
光是剛才那一手輕易破掉萬岳歸墟的浮光劍,就足以讓眾長老為之驚嘆。
而謝清眠更是跪在地上請罪,“弟子有罪,沒有能夠護好劍廬,也沒能管好弟子,驚擾師祖,還請師祖責罰。“
“起來吧。”柳白擺了擺手,又嘆息道,“唉,我劍廬沉寂這許多年,就如絕世寶劍一直封存在劍鞘之中不得展露,也是為難了你?!?/p>
“此人情況特殊,汝等敗于他手中,不必介懷。”
謝清眠抿了抿嘴,臉上浮現(xiàn)一抹不甘之色,卻沒有說話。
而早已醒轉(zhuǎn),卻始終呆滯坐在一旁的青竹劍甕卻突然問道,“師祖我不明白,此人破我山門,堵在劍廬門口,辱我劍廬掌門,為何還要將我劍廬弟子交給他?“
他積蓄數(shù)十年的劍意盡折,已是心灰意冷。
劍龍子已經(jīng)是他唯一的希望,唯一的驕傲。
但這得意弟子,卻被師祖親手交了出去,交給了那挑釁劍廬的惡人。
他如何能夠甘心。
一口氣堵在胸口,直直看著柳白。
勢必要討要一個說法。柳白沉聲道:“劍廬‘不涉廟堂紛爭’的門規(guī),已立數(shù)百年。
門規(guī)便是門規(guī),沒了規(guī)矩,何談方圓?
劍龍子既違門規(guī),后續(xù)禍事又由他而起,這般懲罰,本就該當。”
青竹劍甕面上仍滿是不甘,更摻了幾分悲憤,忍不住追問:“吾輩修劍,究竟為了什么?
劍龍子縱使刺殺了秦王,難道我劍廬還會怕他秦國不成?
不過是世俗小國,我等大可以一劍……”
“哼!”柳白忽然冷哼一聲,一股凜冽劍意驟然籠罩青竹劍甕。
他渾身一僵,喉間像是堵了塊巨石,訥訥地再也說不出半個字。
“狂妄!”
柳白的聲音冷了幾分,“你真以為,這門規(guī)護的是什么?
是護山下那些諸國?并非如此!
這門規(guī)護的是劍廬,護的是你們這些弟子,更護的是你們的劍道!”
眾人愈發(fā)困惑。
在他們看來,門規(guī)明明是在庇護凡俗諸國。
即便真入了俗世、摻了廟堂紛爭,那些凡俗國度又能奈他們何?
滿肚子疑問壓在心頭,卻無人敢先開口。
終于有位長老按捺不住,躬身問道:“可師祖,那趙誠也有修為在身,甚至比我等更強,卻能肆無忌憚行走俗世。
既涉廟堂紛爭,還領(lǐng)兵作戰(zhàn)、殺戮無數(shù),這又是為何?”
柳白掃過眼前眾人,心中了然,今日若不把話說透,這些弟子的劍心怕是要生了問題。
他輕輕嘆了口氣,道:“此人特殊……罷了,便與你們說個明白。
隨我去洞府吧?!?/p>
柳白的洞府極為簡陋,一張石床,一張石桌,頂上一處天然洞口,便算作窗戶。
他盤坐在石床上,諸位劍廬長老則齊齊盤坐在地,目光灼灼地望著他,靜待緣由。
“汝等可曾聽聞‘封神’之事?”
柳白先拋了個問題。
眾長老面面相覷,一人遲疑著答道:“封神?那不是凡間流傳的傳說嗎?”
柳白緩緩搖頭,“對凡人而言,我等練氣修劍、超脫凡俗,亦是傳說。
這封神之事于你們而言,亦是如此。
非虛非幻,確有其事。”
這話一出,眾長老頓時心頭一震,思緒翻涌不休。
柳白的聲音又緩緩響起,帶著幾分歲月的厚重,“一千多年前,紂王帝辛執(zhí)掌天下。
他所屬的商族,自視是帝神與太陽神的后裔,故而藐視神權(quán)、褻瀆女媧,甚至公然挑釁天神威嚴。
更甚者,他不愿讓商國臣服于神權(quán)治理,致使天庭神職凋落,無法與王權(quán)配位、共理人間。
再加上他朝政不修,人間天運漸崩,秩序混亂,災(zāi)荒四起,民不聊生。
天地間肅殺之氣漸濃,一場滅世大劫,就要降臨三界?!?/p>
“彼時,昊天上帝欲組建天庭、統(tǒng)理三界,可紂王帝辛拒不配合。
于是昊天上帝決意‘封神’。
想從闡教、截教兩教中,挑選實力強橫的仙人入天庭為神,一邊壓制帝辛的王權(quán)與商族的‘帝神信仰’,一邊以神權(quán)統(tǒng)御人間?!?/p>
“可入了天庭為神,便要被三界事務(wù)纏身,還要受昊天上帝調(diào)遣
沒了自由,更斷了繼續(xù)修煉大道的路,是以眾仙皆不愿。
偏偏那時,闡教十二金仙多年修行停滯,未能斬去三尸,本就該應(yīng)一劫.
他們又不愿直接散了修為去封神任職,便與截教商議,兩教共應(yīng)此劫,這才定下了‘封神計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