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段公公離去之后,呂夫人的面容上才浮現(xiàn)出一抹愁緒,她凝視著那道圣旨,心中不是滋味。
她輕嘆一聲,對身旁的女兒呂婉說道:“婉兒,你即將踏入那深宮之中,若是早知今日,或許娘親便該應(yīng)了魏王?!?/p>
呂婉知曉母親的心意,她溫柔地笑道:“娘親莫要如此說,女兒入宮乃是我呂家之榮耀,您切勿讓外人聽了去,免得徒增是非?!?/p>
呂夫人聞言,心中雖知女兒所言非虛,可一想到自己這乖巧懂事的女兒即將陷入那后宮的爭斗之中,與眾多女子共爭皇上的寵愛,心中便是一陣酸楚。
她怎忍心讓女兒在這深宮之中蹉跎歲月,為了那微薄的寵愛而耗盡青春?
然而,皇命難違,圣旨之下,她們又能如何抗拒?
呂夫人想到此處,淚水不禁滑落臉頰。她緊緊抱住女兒,哽咽著說道:“我的婉兒,本應(yīng)成為一位正頭娘子,與夫君共度和美時光,如今卻……娘知道這是喜事,可娘的心……”
說到這里,她已泣不成聲,無法再言。
呂婉見狀,連忙掏出帕子為母親拭去淚水,輕聲安慰道:“娘親莫哭,女兒自有分寸?!?/p>
待呂夫人稍稍平復(fù)心情后,她又繼續(xù)說道:“況且我聽聞皇上對貴妃寵愛有加,宮中的其他女子怕是與守活寡無異……”
呂婉依偎在呂夫人身旁,輕聲細(xì)語地在她耳畔說道:“娘親,女兒與那些庸脂俗粉自是不同,且皇上已賜女兒為正三品嬪位,一入宮便是一宮之主,娘親莫要再為女兒憂心?!?/p>
呂夫人望著女兒那如花似玉的臉龐,心中稍感寬慰。
這世間男子,又有誰不傾心于絕色佳人?但愿婉兒的傾城之貌,能為她在這深宮之中多贏得幾分皇上的寵愛。
念及此,呂夫人深知此刻不是沉溺于悲傷之時。雖距婉兒正式入宮尚有幾月之余,但搬家之事繁瑣,還需為女兒精心籌備入宮所需之物,時間著實緊迫。
如此一想,呂夫人亦振作起精神來。
而另一邊,魏王得知此消息后,怒不可遏,狠狠地拍了一下桌案。
魏王世子見狀,連忙抱拳勸道:“父王息怒,不過是一名女子罷了,不知父王為何如此氣惱?”
魏王瞪了兒子一眼,怒聲道:“你懂什么!這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他都要與我相爭!搶了我的也就罷了,竟連你的也要搶走!”
“父王,兒子明白您的心意,只是這呂家之女既已入了宮門,便與我等再無瓜葛。兒子以為,我等當(dāng)務(wù)之急,乃是籌謀大局,而非糾結(jié)于一女子之得失?!笔雷觿裎康馈?/p>
魏王聞言,怒氣稍減,卻依舊面色陰沉:“早晚我要….哼!”
魏王世子見狀,知道父王咽不下這口氣,他想了想說道:“父王,兒臣有一計,或許可解您心頭之恨?!?/p>
魏王目光一凜,看向世子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期待:“哦?說來聽聽?!?/p>
魏王世子湊近父親,低聲耳語一番。魏王聽后,面色漸漸緩和,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冷笑:“哼,好計策!就依你之言!”
隨著寒冬的逐漸消退,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如同春風(fēng)般迅速傳遍了全國——朝廷即將開設(shè)恩科。
眾多學(xué)子們聞此消息,無不心生悸動,躍躍欲試。
要知道,恩科原本每三年才舉行一次,每次能脫穎而出的僅是鳳毛麟角。
而今,距上一次恩科僅隔兩年,加之朝堂之上人事更迭,空缺出諸多職位,這無疑為眾多有志之士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讓他們有機會一展才華,實現(xiàn)抱負(fù)。
沒過多久,一則更為振奮人心的消息如同春風(fēng)一般,迅速在宮墻內(nèi)外傳開——皇上即將舉行盛大的封后大典,整個皇城都沉浸在了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
春錦閣內(nèi),惜顏正靜靜地站在銅鏡前,由宮女們小心翼翼地為她穿上那件精心縫制的鳳袍。
這鳳袍采用上等絲綢制成,色澤鮮艷而不失莊重,上面繡著栩栩如生的金龍鳳紋,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匠人們的心血與智慧。
鳳袍的袖口和領(lǐng)口鑲嵌著璀璨的珍珠與寶石,隨著惜顏的輕微動作,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惜顏的面容溫婉而端莊,她輕輕抬起手臂,感受著鳳袍的質(zhì)感與重量,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她的發(fā)絲被精心梳理成繁復(fù)的發(fā)髻,上面點綴著各式精美的發(fā)飾,與鳳袍相得益彰,更顯其尊貴不凡。
另在一旁,淑妃面帶笑容,仔細(xì)地打量著惜顏身上的鳳袍,幫她檢查著這鳳袍上是否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真是喜慶,明日便是封后大典,妾身在此先恭祝未來的皇后娘娘,萬事如意,事事順心!”
淑妃朝著惜顏輕輕福身,言語中帶著幾分俏皮意味。
惜顏瞧著淑妃那副模樣,知道她是在與自己玩笑,便也抿嘴一笑,輕聲說道:“姐姐若是真心愿意,這鳳袍我便讓給姐姐穿如何?”
淑妃一聽,連忙擺手,臉上滿是夸張的神情:“喲,這可使不得!這鳳袍雖美,可也重得很,穿上一整天,想想都覺得累人。我可沒那個耐心去受這份罪,還是留給妹妹吧!”
惜顏望向淑妃,心中默默記下這份情分。
她深知,自己此次能如此順利,多虧了淑妃的暗中相助。
即便淑妃未曾明言,但惜顏心里跟明鏡似的,一清二楚。
皇上在朝堂上宣布即將舉行封后大典后,淑妃的父親曾有過為女兒爭取后位的念頭。
然而,是淑妃親自出面,勸說了父親放棄這個想法。正因為淑妃的這份大度和退讓,惜顏的封后之路才得以如此順暢。
惜顏對淑妃的這份情誼心中充滿了感激。她明白,在這宮墻之內(nèi),能遇到如此真心相待之人,實屬難得。
因此,她愈發(fā)珍視這份情深意重,感激的話語雖未言于口,卻早已鐫刻心底。
惜顏深信,待到自己榮登皇后寶座之時,定能以實際行動回饋淑妃,給予她最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