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得不說,蔡攸等人的信心,確實并不是憑空來的。
大宋這兩年的變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新官家和太子的各種操作,毫無疑問是要繼續(xù)集權(quán)于中央,同時取消一些士紳的特權(quán),擴大土地掌握在朝廷的比例……
雖然在商業(yè)上,朝廷可謂是蒸蒸日上,也給江南士紳帶來了不少的好處,然而那些工廠都是在朝廷和太子府的掌握之下,就算江南的士紳在經(jīng)營中獲得了一些好處,可是大量的財富,還是進了朝廷和太子府的口袋。
青鹽的放開,損害了兩淮和江南鹽商的利益。
公田法的推廣,損害了兩淮、江南、和荊湖那些土地士紳的利益。
對西域的開拓,則是損害了兩浙、兩廣、福建士紳在海外貿(mào)易上的利益。
雖然并沒有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可是朝廷的做法,卻是很明顯了。
所以南方對朝廷的不滿,確實是在滋生中。
以前是沒辦法,畢竟朝廷有大義,誰也不想真的當(dāng)叛逆。
而現(xiàn)在,太上皇這邊算是豎起大旗了,又支持他們的利益訴求,這些士紳,也就有了主心骨。
于是乎,在三月,楚州知州黃善潛悍然宣布,朝廷對太上皇的指控并不公平,無憑無據(jù)的情況下想要讓太上皇進京,官家不孝!作為太上皇提拔起來的官員,他和淮南東路的忠義們絕對不能忍受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在地方忠義的號召之下,淮南東路自動組織了義軍,要阻擋太子的親軍南下,去捉拿太上皇……
這不是叛逆,絕對不是叛逆,我們只是阻擋你們?nèi)プヌ匣识选?/p>
與此同時,江南不少官員都紛紛上書,包括一些致仕官員和各地鄉(xiāng)紳,都明里暗里表示,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搞得這么難看,朱汝賢在蘇州的時候,就喜歡胡說八道,大家都知道這小子多半有癔癥,所以他的供狀,能當(dāng)真嗎?
就讓太上皇在蘇州舒舒服服的養(yǎng)老,不好嗎?
而趙諶的大軍南下似乎也有些緩慢,在張橫的水軍在淮陰受阻的時候,趙諶的后部也停留在了下邳,似乎并不急著南下。
“趙諶小兒這是擔(dān)心南下之后,被金人包抄了后路……海州那里有朱家的水軍,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他們是不敢輕易南下的,我們只要扼守住淮陰要道,就算有十萬大軍,也過不來!”
黃善潛信心十足的對他的幕僚們說。
他是進士出身,屬于徽宗的鐵桿,幾年前陜西河?xùn)|大地震,他下去視察,卻回報說沒有太多災(zāi)情,因此反而升遷,趙桓接受禪讓之后,他在河間當(dāng)知府,金人南下他逃離河間,被詹度上書攻擊,趙桓將他貶往了楚州當(dāng)知府,知道自己不收新皇待見,黃善潛也是有些惶惶不可終日,在看到有機會重新抱徽宗大腿之后,他在淮南東路確實做了不少工作,很多土地士紳都覺得朝廷對他們不好,而選擇站在了趙佶這一邊,這次也是紛紛踴躍出錢出力招兵買馬。
當(dāng)然了,士紳出錢的同時,也得找泥腿子們收一筆,事成后有沒有士紳的錢如數(shù)奉還,那就不知道了。
總之這一年多來,淮南東路的自耕農(nóng)和百姓,日子是肉眼可見的沒以前好,而士紳們則是比以前快活了很多。
這種情況,幾乎可以說是南邊很多地方的一個縮影。
朝廷暫時沒有辦法管到南方,在各種串聯(lián)之下,士紳們開始放飛自我,他們的財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基本上都增加了許多。
這樣的日子,當(dāng)然不愿意停手。
而大畫家核心那些官員的忽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趙諶手下的兵能打嗎?也還行吧,可是真正擊敗金人的,還是那十幾萬西軍和勤王軍?。≮w諶現(xiàn)在也才十一歲,不到十二歲,哪有什么天才?他就是揀了個便宜而已!
現(xiàn)在這樣的黃口小兒帶兩萬人南下,就想把太上皇給抓走?開玩笑呢!
太上皇怎么說也是二十多年的天子,難道海內(nèi)就沒有忠義嗎?
只要我們堅持下來,撥亂反正,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太上皇已經(jīng)說了,他會廢除朝廷最近兩年這些亂七八糟的政策,而且拿下北方之后,太子府的那些產(chǎn)業(yè),于天下士紳共有!
再加上淮南的士紳確實無法忍受重新丈量土地,他們也確實愿意支持太上皇這一邊。
畢竟就算拿北方的情況來套,兩淮官方的耕地面積已經(jīng)高達九千七百萬畝,就算兩淮的開發(fā)率比北方要高很多,墾殖率比重新丈量過的北方大部分路都要高,然而這些年下來,不可能沒有開荒的,就算不按照北方那種夸張到隱匿了一半的土地,就算只隱匿了兩三成,兩淮起碼也隱匿了接近五千萬畝的土地。
這是什么概念?
光是隱匿的數(shù)量,就頂?shù)蒙媳狈絻蓚€路總田地之和。
兩淮的耕地數(shù)量確實本身也是冠絕天下,朝廷絕對不過放過清理出一大批公田的機會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視土地為命根子的士紳們,當(dāng)然得拼命支持了!
同時從耕地官方的數(shù)字來看,兩淮不光有隱匿土地,肯定還有隱匿人口的現(xiàn)象。
這么多的田地,官方上兩淮路的人口加起來比兩河多不了多少,本身也是很離譜的一件事。
在耕地數(shù)量超出一倍的情況下,人口只是略多……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無非就是有著大量的佃戶而已,這些人在官方的數(shù)據(jù)上是不存在的,卻實實在在的給兩淮的土地士紳帶來了巨額的收益!
這就是現(xiàn)實,在土地是唯一穩(wěn)定財富來源的情況下,兼并,自然就會很嚴(yán)重。
兩淮沒有那種超級大地主,但是中等的地主,那真是烏央烏央的。
讓黃善潛高興的是,前滄州知府杜充,離開了他的家鄉(xiāng)相州,直接來楚州投奔他了!
杜充可是打過仗的人,這對于黃善潛來說,可是雪中送炭??!
現(xiàn)在他手下不缺士兵,淮南士紳給他支援了很多,就是缺乏能用兵的人啊,那些粗人懂什么兵法,要指揮大軍打仗,就得依靠杜充這種允文允武的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