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山看著灶房一角擺得整整齊齊的劈柴,清澈滿滿的一缸水,眼眶都紅了。
活了一輩子,就沒人給咱打過劈柴,也沒見誰給咱挑過水。
周小山、三娘也被感動了,孩子也沒想到,不是說簡單的一個房子,簡單的家具,怎么到了這里,連柴、水都弄好了?
王耆老走到正房前,指了指東屋:“鎮(zhèn)國公原本只是答應給你們一分院,一個主屋三間房,可我們知縣考慮到你們家口多,便在東面起了一間房,里面也有床,只不過沒有桌凳。”
周大山點頭:“多謝知縣?!?/p>
王耆老直擺手:“還是多謝謝朝廷與鎮(zhèn)國公吧,是鎮(zhèn)國公說服朝廷,拿出如此多銀錢為你們置辦這些的。周主戶,不妨打開門,里面東西也不少?!?/p>
周大山趕忙拿出鑰匙,將鎖打開來,推門。
迎面是相對空蕩的房屋,只有四個小凳子整整齊齊地貼在角落里,而在小凳子之上,則放著一個包裹。
王耆老笑著指了指平實的地面:“剛吃飯的桌凳,一會便會有人送來,擺在這里。至于那個包裹,你們可以打開看看?!?/p>
周小山上前,摸了摸包裹,將包裹交給周大山。
周大山看了看,打開來,見到里面竟是筆墨紙硯,底下還有《千字文》、《三字經(jīng)》兩本書。
王耆老拐杖動了動,言道:“一家一套,縣太爺說了,不管是誰家來了,孩子該去社學的總要去社學,壽光地界不允許任何一戶人家的娃娃不讀書不識字。這書是拼音版的,只要掌握了拼音,以后就能自己背誦……”
“這一套東西不算貴,可也不便宜,足足花了三百文。不過文教是大事,我看你家也有幾個小子,等安頓好了,明年開春便可以送孩子去社學了,社學就在這村上,先生都找好了……”
周大山低著頭:“你們想的竟是如此周全?!?/p>
王耆老抓著胡須:“這都是應該的,對了,里間你們也看看,床檢查下是否牢固,柜子,箱子也都看看。”
“還有柜子、箱子?”
周小山、三娘等人走到里間,果然看到了柜子、箱子。
床是大床,很結實。
柜子也不算小,箱子可以存放一些被褥什么的,房間里還有一口米缸,米缸上還有一鹽罐子,里面滿滿的鹽粒子。
東面那間則是雙層床,用不用得上看需要,總之都配了。
王耆老從袖子里拿出了一張紙,打開紅色印泥,對周大山道:“這是清單,你們看看,床,柜,水缸,米缸,桌子,凳子,蠟燭——還有,這房子建成四個多月了,沒漏過雨,都檢查過了,若是你們住了一年漏雨的話,可以找縣衙,到時候會給你們修補……”
“若是沒問題的話,在這清單上按上手印。對了,這里還有一份購物告知書,繪的是圖畫,你們都應該看得懂?!?/p>
周小山接過購物告知書,展開來有些大,仔細看去,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張類似輿圖的東西,中間一個紅點是村落之地,標注了東西南北方位,南面繪了水井,村外不遠就有一條河,壽光縣城就在東南方向,大致二十里。
縣城哪個區(qū)域賣鹽、糧、布、爐子、藥草等,都標注得清清楚楚,縣衙的位置更是明顯。
周大山按下手印,問道:“這一分院,當真只需要一文錢?”
王耆老肅然道:“這還用說,鎮(zhèn)國公代朝廷答應你們的,誰敢多收。當然,今日太晚了,不過戶,明日縣衙的人會來,到時候你們拿一文錢,他們辦收據(jù),記得帶上房牌、主動移民請愿憑證,房契當天便可具寫出來?!?/p>
周大山咧著嘴剛想說什么,就看到有人將桌子給抬了過來,凳子也擺放好了。
王耆老完成交接之后,走向籬笆門,回過頭看著周大山一家人,慈善地笑著說道:“山東人熱情,缺什么就說,大家能幫的一定會幫。如果有你們不滿意的,盡管說?!?/p>
周大山連連搖頭:“哪有什么不滿意,比之前人,不知好了多少倍,有勞耆老了?!?/p>
王耆老拄著拐杖:“歡迎你們,哈哈,走了?!?/p>
送走王耆老等人,周大山摸著厚實的房門,忍不住唏噓感嘆。
周小山看著這房間,這布置,忍不住說:“達,咱家在山西的門板,可沒這門板厚實啊,這群人是真給咱們用料子了?!?/p>
周大山重重點頭:“是啊,這可是房子,一分院,不是茅草屋,真的不是茅草屋,鎮(zhèn)國公沒騙咱們。”
孩子也高興,三娘也高興。
在這夜色里,多少人睡不著覺。
周二善總覺得做了一場夢,還是一場不太真實的夢。
外面的月亮興許是太孤獨,吵得人睡不著,總是想讓人出去陪陪它。
推開窗。
周二善感覺到了一陣冷風。
清醒,如此真實。
這樣的院子,就是在山西佃戶一輩子也不可能有,窮困的人家,能活著就不錯了,哪可能置辦這些東西……
“咳,睡不著就出來?!?/p>
周慈站在院子里喊了聲。
周二善呵呵地走了出去,對周慈道:“這下總算是心安了吧,一分院置辦得如此周到,如此齊備,我相信那田也不會貧瘠了。等明年開春,咱們先墾它個二十畝?!?/p>
周慈抬手打了周二善下:“你沒聽老人說,墾多少是多少,咱們辛辛苦苦來了,只墾二十畝如何夠?至少也要弄四十畝,不,五十畝!”
周二善哈哈大笑:“沒問題,咱現(xiàn)在渾身充滿了力量。達,好日子都在后面呢。”
周慈仰望明月,深深吸了一口氣,輕聲道:“咱們從山西跑到了山東,總算是要落地生根了,孩子啊,記住了,咱們能如此平安,無災無難的過來,還能有今日,都是朝廷給的,也是鎮(zhèn)國公給的,這人啊,報恩不報恩且不說,一定要記住這份恩情……”
周二善挺直胸膛,目光極是篤定:“那當然,這份恩情,永世不忘!”
從未見過如此為百姓做事的官,若是有朝一日遇到,周二善愿給他磕個頭,告訴他,當年受其恩重。
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