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將目光投向王時:“王尚書,錢糧的事鎮(zhèn)國公來解決,戶部還有困難嗎?”
王時行禮:“臣無異議?!?/p>
既然不讓戶部掏錢,那就與戶部無關(guān)。
沒什么關(guān)系的事,干嘛反對,徒惹皇帝不高興?
別到時候?qū)⒆约捍钸M去……
“兵部呢?”
朱元璋看向俞綸。
俞綸并不算是真正的兵部尚書,是試尚書,就是放在這個崗位上看看能力,行就轉(zhuǎn)正,不行就滾蛋。
對于安南之事,俞綸的態(tài)度很鮮明:“陛下,臣以為安南進犯憑祥,雖有一些百姓受害,但還不至于到發(fā)大軍征討的地步??梢圆扇∪?,以解此憂?!?/p>
朱元璋眉頭微動,語氣變得有些冰冷:“三策,呵,竟有如此之多,講來。”
俞綸沒意識到朱元璋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兀自講述起來:“第一策,派使臣前往安南,以天威懾服,曉之厲害關(guān)系,迫使安南交出憑祥首犯,此乃上策?!?/p>
“第二策,以廣西都司為主力,自憑祥關(guān)南下,拔除兩三座安南城寨,讓其知大明厲害,不得不派使臣前來臣服,此乃中策。”
“第三策,派遣水師軍隊,發(fā)揮蒸汽機船的優(yōu)勢,逆流而上,直逼升龍城,以火器攻克城池,控制安南王室,借以施雷霆之威,又免于動用大軍,勞師遠征,此乃下策?!?/p>
朱元璋聽過之后,哈哈笑了笑,側(cè)身看向李文忠、湯和等人:“俞尚書的話,你們也聽到了,朕該用哪一策?”
李文忠直搖頭,這個書呆子就會紙上談兵。
湯和輕蔑一笑。
顧正臣也暗暗嘆息,別看俞綸分析得頭頭是道,還分出了上中下三策,可要仔細推敲,這三策沒一策可行。
派使臣?
這他娘的還是上上策,挨打的是大明,死了的是大明人,憑啥派使臣的還是大明?
還想派使臣就讓安南交出首犯,這首犯是誰,到時候隨便送來一個死囚說是首犯,大明認是不認?
廣西都司攻城拔寨?
這看著確實沒啥問題,問題是廣西都司最主要的任務(wù)是彈壓當(dāng)?shù)赝了尽V西可不是太平之地,雖然沒有像云南那般每隔著半個月一個月就有土司鬧事,但三個月?lián)尾坏剑矔型了爵[騰。
廣西都司去打安南,順利還好,可若是不順利,吃了虧,那廣西隨后也會亂起來。
不要以為一說廣西,兵多厲害,俍兵無敵,但俍兵是地方土司的力量,不是廣西都司的力量,這會兒不僅不歸都司調(diào)動,還是都司潛在的對手……
廣西都司可沒大量裝備火器,他們攻城拔寨的能力有限。
至于讓南洋水師逆流而上,直取升龍城,這就更扯了,安南可是有火器的,雖然沒有大明的先進,但人家也玩火器,再說了,大搖大擺深入對方的河道,這下場占城國可是給大明看過,這個家伙當(dāng)兵部尚書,都不帶看一下外面的戰(zhàn)報嗎?
李文忠看了一眼俞綸,對朱元璋道:“俞尚書的三策在臣看來,都太過天真,不切實際。臣倒是想借此機會進言一二?!?/p>
“哦?”
朱元璋坐著,手指敲著桌案。
李文忠直言:“陛下,六部之中,戶部尚書應(yīng)該精通賬目之事,工部尚書至少應(yīng)該明白匠作之事,刑部尚書當(dāng)通曉律令法條,那這兵部尚書,是不是也應(yīng)該知曉兵法,清楚能戰(zhàn)、不能戰(zhàn),如何戰(zhàn),如何不能戰(zhàn)?!?/p>
“若每每選人當(dāng)尚書不看其能,隨意任用,誤事是小,誤國是大。陛下在選才用賢上,還需要謹慎。兵學(xué)院出來的弟子可不在少數(shù),非是勛貴出身的也有,陛下何必選用?”
顧正臣心頭一顫。
知道李文忠剛硬,沒想到這么剛硬,這些話你換個人少的場合,私底下給老朱說道說道也就是了??涩F(xiàn)在,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說老朱用人的不是,讓他怎么下得了臺?
雖然你是老朱的外甥,那也不能這樣對你舅舅啊。
還有,這些話也不能當(dāng)著俞綸說吧,好歹人家是尚書,試尚書也是尚書嘛。
就差指著他的鼻子罵他酒囊飯袋了。
果然,朱元璋的臉色有些難看,顧正臣擔(dān)心這舅舅外甥之間干起來,走出言道:“陛下,俞尚書三策臣以為不太可行,臣也有上中下三策?!?/p>
“哼!”
朱元璋瞪了一眼李文忠,對顧正臣道:“講!”
顧正臣是松了一口氣:“臣之上策,是厘清安南罪狀,廣告于天下,讓天下人知曉,安南之罪,已不容恕。臣之中策,是以廣西為中路,云南為西路,南洋水師為東路,三路進發(fā),拔安南之城,收安南于華夏,復(fù)為交趾。”
“至于下策,那便是選拔干練、清廉,且有招撫經(jīng)驗的官員,進駐交趾,用最短的時間來收攏民心,徹底控制安南,并振興儒家教育,勸課農(nóng)桑,讓安南成為大明在南洋的糧倉……”
開濟嘴角動了動。
你這也叫上中下三策,分明是一二三,三步走啊。
現(xiàn)在商量的是不是要打安南,你倒好,安南改交趾的事你都盤算清楚了……
俞綸這會也不敢說話了,畢竟被曹國公數(shù)落了一番,若是再被鎮(zhèn)國公反駁一番,那后續(xù)還能不能留在官場,就不好說了。
朱元璋對顧正臣的話也不太認可,但因為李文忠的情緒問題也過去了,開口道:“安南之罪,就交禮部厘清,公告天下吧。至于俞尚書所言也并非一無是處,使臣還是需要派的?!?/p>
說著,拿出了一封文書。
朱元璋言道:“以八百里加急,將這封文書送至廣西都司,讓其速速照辦,一旦有消息,加急遞送金陵?!?/p>
李文忠有些疑惑。
都已經(jīng)下定決心了,要做準備了,怎么還派使臣,有這個必要嗎?
有!
顧正臣認為派使臣是應(yīng)該的,畢竟使臣嘛,總是附帶使命而去,至于是什么使命,那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使臣所往,也是服務(wù)于大局的……
現(xiàn)在不是頭疼使臣的問題,而是頭疼五百萬兩的問題。
等其他官員都走了,顧正臣依舊杵在武英殿里,對朱元璋訴苦:“陛下,五百萬兩可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拿出來的,總不能再賣黃金礦權(quán)吧,現(xiàn)在賣,也未必有人來買……”
第一批敢拿下黃金礦權(quán)的商人,至今還沒收回本錢,別說本錢了,投入進去的人、船、物,那是一點也沒影,連個泡至今都沒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