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匆匆入宮,臉色甚是凝重。
父皇罕有夜間召見時,今晚必有大事件發(fā)生。剛至武英殿門外,就聽到了大殿里傳出了朱元璋爽朗的笑聲。
朱標停下腳步,看向門口內(nèi)侍陳福:“父皇因何高興?”
陳福臉上堆笑:“殿下,這等好事還是陛下說為好。”
朱標整理了下衣襟,抬腳進了殿內(nèi),便看到一張張桌子擺設在左右,上面已布置了酒壺、酒杯、瓜果,父皇坐在北面低矮的桌子后,手持酒壺已是自斟自飲,口中還時不時喊出一個“好”字。
“不用行禮了,上前來看看這份文書?!?/p>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文書,在手中晃了晃。
朱標朝前走去:“能讓父皇夜飲,還設了宴,定是好消息,只是兒臣不知這消息是來自北面還是來自何處?!?/p>
朱元璋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哈了一口酒氣,然后看向朱標。
朱標接過文書展開,映入眼簾的只有六個大字:
水師幸不辱命!
大片的留白,似是將想說未說,想書未書的話,全都充塞到了這六個字之中!
文書有些抖動。
這字——
這筆跡——
這言簡意賅的風格——
“顧先生的文書!”
朱標看向朱元璋,急切地開口:“父皇,這是顧先生的文書,他回來了,回來了!”
朱元璋看著說話重復的朱標,端起酒壺微微傾斜,酒水成線。
兩杯滿。
朱元璋端起一杯酒,看著沒動靜的朱標:“怎么,還需要父皇給你端酒?”
朱標端起酒杯,眼眶通紅:“顧先生定是拿到了那些東西,萬民之饑將解,百姓之苦可紓,大明百代千秋可期!兒臣借這杯酒,恭賀父皇,恭賀大明!”
?!?/p>
酒杯碰撞,酒水在邊緣處擁抱了下。
久違的父子對飲。
朱標一飲而盡,將空的杯子亮給朱元璋看,原本笑著的臉上突然就掛出了淚水。
朱元璋沒有責怪朱標隱藏不了自己的情緒,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別說他了,就是自己面對這突來的消息也做不到。
這事太大,可不是顧正臣回來那么簡單,從長遠看,這是一件關乎江山社稷根本的事,是關乎大明國運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帝王難免動容。
朱元璋抬頭看了下門口方向,低聲道:“幾位國公要來了?!?/p>
朱標拿出帕子擦去眼淚,請罪道:“兒臣失態(tài)了。”
朱元璋抬手,目光中帶著幾分欣慰:“你失態(tài),是為天下蒼生而失態(tài),朕沒看錯你。若你毫無波瀾,那朕倒要想一想,六千萬百姓在你心中重不重了?!?/p>
鄧愈、湯和、李文忠入殿,剛行禮完,朱橚也走了進來。
面對眾人詢問,朱元璋笑了笑,看向湯和:“你當年說是徐福的那個人要回來了,你做好為他牽馬墜蹬,走遍金陵城的準備了嗎?”
湯和渾身一震。
鄧愈、李文忠也瞪大雙眼。
朱橚瞬間明白過來,驚呼道:“先生要回來了?”
湯和上前一步,拱手之間肅然道:“陛下,自定遠侯離開之后,臣每日都要走個十幾里,為的就是待他歸來,可以為他牽馬墜蹬,從城西走至城東,從城北走至城南!”
鄧愈、李文忠看向湯和。
這個家伙當年以為顧正臣出海找尋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是騙局,重演徐福舊事,惹怒了顧正臣,最后認清,迫于無奈低頭,并許下了牽馬墜蹬的承諾。
這可是信國公啊。
國公親自牽馬墜蹬,那這戲要看……
鄧愈詢問道:“定遠侯人到了何處,所得如何,船隊可還好?”
朱橚跟著問:“先生如何,三哥四哥怎樣了,可有消息?”
朱標將文書遞了過來。
李文忠看到顧正臣的文書,脫口而出:“這個家伙……”
湯和胡須有些抖動:“連個抬頭都沒寫,懶到這個程度了!”
鄧愈想笑,忍不住了,終是大笑了出來,拍手道:“了不起的定遠侯!”
朱橚張了張嘴,只剩下敬佩。
整個大明敢這樣給父皇寫文書的,也就先生一個。
說起來還是有進步的,上次從澳洲返回大明,先生給父皇的是“臣回來了”四字文書,這次竟然用了六個字……
水師幸不辱命!
先生沒有不是寫“臣幸不辱命”,而是意在強調(diào)水師這個集體,可見這一趟遠航也不是那么輕松,甚至帶著幾分沉重。
幸不辱命,說明拿到了想要拿的東西!
朱橚看向朱元璋,問道:“先生人呢?”
朱元璋指了指被所有人忽視,站在一旁低頭看地板的宣程:“問他。”
宣程趕忙給眾人行禮,然后回道:“定遠侯到了長樂港……”
“然后呢?”
“還有呢?”
“你什么都不知道,就跑來送信?”
宣程無語,是定遠侯趕著讓自己送信的,后續(xù)他們談論了什么自己哪里知道……
朱元璋呵呵笑道:“他知道的是不多,但足夠讓我們安心了。以顧小子的性情,這次必然不會在長樂港停留多久,說不得距離太倉州已是不遠了。現(xiàn)在朝廷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迎接水師船隊歸航?!?/p>
湯和言道:“長江水道當禁航,為水師讓出道路?!?/p>
龐大的水師船隊一旦進入長江,必顯擁塞,若不將商船調(diào)配出去,水師船隊速度必然放緩,耽誤了行程。
“水道是需要讓出來——”
朱元璋站起身,面色嚴肅,看向朱標:“你是儲君,與顧正臣關系親厚,你認為這次他回來,如何迎接合適?”
朱標行禮:“父皇,兒臣以為,顧先生與水師將士此番赴死而歸,不辱使命,朝廷無論用多高的禮儀都不為過。雖禮部、官員、百姓不解,可終有一日,他們會明白這是水師應得的!”
李文忠點頭,對朱元璋道:“陛下,土豆、番薯等產(chǎn)量一時難辨,文官百姓非議必多。然水師歸航只有這一次,錯過了,便無法再補,心寒了,再難暖熱!臣提議,當以超規(guī)格之禮迎接!”
鄧愈、湯和附議。
朱元璋點了點頭。
確實,這種禮儀沒辦法補辦,不能什么事都事后說,該給他們的,應該不打折扣的都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