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的官絕不是沒腦子的官,方克勤能在洪武官場上屹立不倒多年,除了盡職盡責、功績顯著、為官清廉外,還有他相當高明的為官之道。
這次對話背后,就證明他絕不是一個做事不顧后果,打著為蒼生、為百姓的旗幟就直接沖上去的人。
顧正臣沒有拆穿方克勤的心思,而是直言道:“如果順利的話,三年內(nèi),解決饑荒的希望將會出現(xiàn)?!?/p>
方克勤吃驚地看著顧正臣,眼見顧正臣轉(zhuǎn)身,趕忙追了上去,問道:“你方才說什么,解決饑荒的希望?”
顧正臣背著手,穿行在幽暗的巷道里:“方孝孺難道沒給你說起過,格物學院正在研究蒸汽機船,你以為這些船是用來做什么的?你不希望百姓受災(zāi),餓殍滿地,陛下也一樣。我答應(yīng)過陛下去做一件事,做成了,饑荒縱是存在,只要朝廷應(yīng)對有力,將不會可怕到餓死人的地步?!?/p>
方克勤急切地問:“你當真有法子做到這一步?”
顧正臣放慢了腳步,正色道:“方參政,我知道一位姓袁的老人,他有一個禾下乘涼夢,夢里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嗯——有大豆那么大。我沒他那么高貴的靈魂,但我愿追隨他的腳步,邁一步出去,讓中華大地——少點饑荒。”
方克勤看著顧正臣離開的身影愣在原地。
水稻如高粱那么高?
子粒如大豆那么大?
這種夢若是實現(xiàn)的話,那大明也不會再有什么饑荒了吧。
禾下乘涼夢!
這姓袁的老人,一定是個渴望著大豐收的農(nóng)夫吧?
方克勤總感覺,顧正臣說這話時,帶著幾分尊崇,還有幾分追憶,似乎是在緬懷。不過,他到底打算邁出去一步到哪里,如何讓大明的百姓少點饑荒?
方孝孺在格物學院進修,寫信告訴了自己許多新奇的事,對顧正臣推崇備至,還說此人做了許多為民之事,是個真正的大才。這個高傲的兒子上一個推崇的人是宋濂。
能被方孝孺推崇,能被朝廷重用,皇室器重,屢擔重任,可見顧正臣絕非泛泛之輩,只是他這話,到底有幾分可相信?
解決饑荒的希望到底是什么?
他又為什么非要等上三年?
有希望,干嘛不早點拿出來?
“方參政,東城外又來了五百余百姓,需要支取一些糧?!?/p>
主簿龐亮找到方克勤,遞上賬冊與筆。
方克勤接過筆,審看了一番,添上幾筆,問道:“今日的海帶粥,百姓如何說?”
龐亮回道:“不少人說好喝,希望明日再喝海帶粥?!?/p>
方克勤將毛筆還給龐亮:“一斤海帶泡發(fā)出來,有幾斤重,可掂量過?”
龐亮低聲:“下官還真掂量過,大致有四斤余。不瞞方參政,這次晉王帶來的海帶足有六萬多斤,若是完全泡發(fā)了用,能有一千三百多石,即便是沒其他糧食送來,只吃海帶,每日吃一斤,也夠這災(zāi)民吃上半月余?!?/p>
方克勤吃了一驚:“這海帶——端得神奇啊?!?/p>
這就相當于兩千多軍士,竟硬生生給文登送來了一千三百多石糧!
最為可貴的是,海帶干并不太顯重,日后若是去救災(zāi)賑災(zāi),帶個十斤海帶干到地方就能轉(zhuǎn)化為四十多斤吃的,若是帶上十萬斤,那百姓還愁什么吃的……
方克勤想著那畫面,突然明白了顧正臣所說的解決饑荒的希望,難不成應(yīng)在這海帶身上?
返回縣衙。
方克勤攔住典史王涉,問道:“晉王與定遠侯呢?”
王涉神情有些不自然,言道:“晉王被定遠侯派去了查賬目了,眼下正在戶房坐著,至于定遠侯,他正在后院擺弄前知縣留下的那些古玩、字畫……”
方克勤面露怒容。
你這個典史怎么當?shù)?,事都說不準,什么晉王被定遠侯派去查賬,定遠侯怎么能派晉王,分明是定遠侯在查賬,晉王在擺弄古玩吧?
王涉低頭,也不解釋。
方克勤剛過月亮門,就聽得咔嚓一聲,陶瓷摔碎的聲音傳來,疾步走了過去,門口的蕭成、林白帆也沒攔,任由其走了進去。
“定遠侯?”
方克勤見到里面的人是顧正臣,不由得愣了下。
顧正臣拿著一個一尺高的瓷器,隨手丟了出去,破碎了一地,轉(zhuǎn)身又拿了另一個陶瓷審視起來。
方克勤看著地上一堆陶瓷碎片,趕忙上前:“定遠侯,這可是前登州知縣章采變賣糧食、勾結(jié)大戶得來的器物,等著災(zāi)情之后,縣衙需要將這些賣給大戶換成糧食或錢財以安民,怎能摔砸破壞?”
顧正臣拿著一個花瓶陶瓷,對方克勤道:“你看看這陶瓷,胎子厚不說,還更顯粗糙、疏松,上面還有砂眼,而且胎釉結(jié)合根本就不緊密,這里還有兩個棕眼,再看這里的紫紅色彩斑,不是銅暈散了,而是人故意涂抹上去的顏色,這些陶瓷莫要說是個行家,就是我這種外行,也知道是何等劣質(zhì),若不是元廷時期燒制的,便是才被燒制出幾年,絕不是什么稀罕之物?!?/p>
泉州出海最主要的貨物就是陶瓷,泉州多少陶瓷窯,顧正臣不是沒去過,多多少少對陶瓷有一些認識,可就眼前的這一堆東西,顯然連可以入眼的都沒,更不要說價值不菲了。
方克勤對這些并沒研究,上前接過顧正臣手中的花瓶仔細看了看,不確定地問:“你是說,這些東西,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顧正臣呵呵一笑:“信不過我,找?guī)讉€行家里手看看不就知道了?”
方克勤指了指一旁的碑刻、玉石:“那這些?”
顧正臣將桌子上的一塊玉石拿起來把玩了下,搖頭道:“這不過是最次等的玉,京師里的鋪子都不屑賣這種玉,只有一些擺攤的拿出來賺些錢罷了。至于那石碑,你仔細看看,那雕刻的工夫如何,深淺不一,比劃缺漏不在少數(shù),但凡用點心,就不至于雕刻成這樣。”
方克勤將陶瓷放下,走上前俯身仔細看了看,這才發(fā)現(xiàn)顧正臣所言竟是對的,石碑雕刻的字都沒雕刻好,乍一看還行,仔細一看,就是垃圾。
當時自己只顧著惱怒,隨后忙于賑濟災(zāi)民,根本沒仔細看這些東西。
方克勤皺眉問:“所以,前知縣章采被人騙了?”
顧正臣轉(zhuǎn)過身,看向方克勤,緩緩地問道:“你為何認為是章采被騙了,而不是你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