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看著嚴肅的父親,有些慌亂。
文書里確實沒提到定遠侯嘛,上面只是說了“仍以水師單獨作戰(zhàn)為宜”,顧正臣確實是東南水師總兵,可朝廷未必需要用他啊,善于打水戰(zhàn)的又不只是顧正臣一個,比如信國公湯和、靖海侯吳禎、南安侯俞通源、東南水師參將張赫等等。
為何父親一口咬定,這是針對定遠侯的陷阱?
李文忠看著茫然的兒子,知道他這個年紀也就只能侃侃而談,遠遠做不到鞭辟入里,于是解釋道:“雖說朝廷中善打水戰(zhàn)的不少,但能征討日本的水師將領(lǐng)就一個,那就是定遠侯?!?/p>
李景隆歪了下腦袋:“為何?”
李文忠神情肅然,抬手道:“為何,因為只有他有九成的把握帶船隊安全穿過大海,抵達日本之地,其他人,五成把握都未必有!再者,只有定遠侯善于使用各類火器,既善防,又會打埋伏,既敢突進,也能圍點打援。你告訴我,哪個水師將官能做到這一步?他對戰(zhàn)場時機的把握,為父看了都得稱贊!”
“最后,這一次征討日本,哪怕是小打,那必須完成威懾敵人的目的。最近七年來,誰真正實現(xiàn)過威懾?只有四個人,那就是顧正臣威懾遼東,沐英威懾西域,傅友德威懾西南,張赫威懾南洋!傅友德善擊刺騎射,不會水戰(zhàn),沐英在云南坐鎮(zhèn),張赫是顧正臣的下屬。你來數(shù)數(shù),水師可用的,還有誰?”
看著伸出手指頭,又將手指頭一個個彎下去,只剩下一根手指的父親,李景隆終于明白過來。
人選很多,但合適的,能順利完成任務的,就定遠侯一個!
李景隆心頭依舊有疑惑,問道:“那父親為何說是針對定遠侯的陷阱,為國征戰(zhàn),討伐倭人,這不是好事嗎?”
李文忠面容中浮現(xiàn)出幾分憂慮:“是好事,只不過隨時可能會變成壞事!我問你,若是有人丟出一塊板磚砸了你的腦袋,還告訴你是他丟的,你傷好了,會不會找他算賬?”
李景隆想都沒想,回道:“誰敢打我腦袋?我爹是曹國公——”
啪!
李景隆委屈巴巴地看著父親。
李文忠收回手,嚴肅地說:“少在外面提曹國公的名號,早知道顧小子肯收一個十歲的家伙當?shù)茏?,就將你也送去了。?/p>
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這里,顧正臣去了一趟,威懾目的達到了,日本國消停了,顧正臣是當之無愧的功臣。
可如果——
威懾目的沒達到,反而捅了馬蜂窩,導致倭人入侵大明沿海,問題愈演愈烈呢?
那文官豈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定會將所有責任歸咎到顧正臣一人身上,到那時候,顧正臣即便是不交出腦袋,也得交出爵位與一切,從此失勢。
徐達是個人精,絕對可以看穿這個安排之下的危機。
李文忠顧不上再教兒子,直奔五軍都督府而去,進入公署之后,看徐達坐在那里翻看輿圖,便坐在了一旁,下官送上一杯茶之后退了出去。
“你兒子拜定遠侯為師!定遠侯與你家關(guān)系也算是不錯吧?!?/p>
李文忠開口。
徐達將輿圖遞給李文忠:“你過來總不會是興師問罪吧?!?/p>
李文忠一手接過輿圖,一手指了指一旁的茶碗:“難不成是閑著無聊來蹭你的水喝?”
徐達見沒有其他人,便壓低聲音道:“倭寇進入東莞殺戮一番,這事說小不小,可往年也不是沒發(fā)生過,朝廷的對策是什么,沿海戒備,百姓內(nèi)遷,禁海??涩F(xiàn)如今,沿海戒備好說,還能內(nèi)遷百姓,還能再次禁海嗎?不能吧。說到底,倭患不僅危害百姓,還危害遠航貿(mào)易,既是如此,那就歸定遠侯負責,讓他出海去一趟日本,不是挺合理的。”
李文忠微微搖頭:“我知道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可問題是,日本國可不是什么彈丸之地,當年為了應對元廷大軍,他們動員了十幾萬大軍!這百年過去了,那里到底有多少人口,多少軍隊,我們不得而知。顧正臣去了,威懾不住,日本國對大明宣戰(zhàn),沿海處處烽火,這個后果,誰來擔!若顧正臣不去,那他就是抗旨!”
徐達呵呵笑了笑:“那就讓他威懾住,讓日本國不敢動彈。”
李文忠凝眸:“你太托大了,會害了他!”
徐達看了看門口方向,起身湊到李文忠耳邊:“太子要打這一仗?!?/p>
李文忠深吸了一口氣。
癥結(jié)不在徐達,不在李善長,甚至可以說不在朱元璋,而在于朱標!
太子第一次露出鋒芒,朱元璋只會配合。
結(jié)果是好的,那朱標就完成了一次歷練,知道打仗的好處是什么,結(jié)果是什么,從此懂得對待敵人的手段,包括戰(zhàn)爭!
結(jié)果是壞的,那朱標同樣完成了一次蛻變,知道戰(zhàn)爭不是兒戲,從而學會承擔后果,學會更為理性的判斷,以避免重蹈覆轍。
這事已不再是簡單的打不打日本的問題,本質(zhì)上是朱元璋在給朱標上一堂課業(yè),關(guān)于帝王之術(shù)傳承的課業(yè)!
徐達看穿了,李善長看穿了,自己——還是不如這兩人啊。
事情如徐達所料,朱元璋批準了作戰(zhàn)方略,順理成章地選擇了顧正臣為東征大將軍,以趙海樓為右副將軍,王良為左副將軍,鄧愈、朱棡為監(jiān)軍,并調(diào)動東南水師一萬將士北上金陵集結(jié)。
為了將命令最快傳給顧正臣,朱元璋下旨使用測試中的蒸汽機船,剛返回太倉州的李子發(fā)收到命令后,立即命人補充煤炭與物資,啟動了蒸汽機開始了二次追蹤。調(diào)動水師軍隊的命令也送至太倉州,另一艘測試用的蒸汽機船開始南下……
不久之后,龍江船廠的兩艘蒸汽機寶船下水。
顧正臣并不清楚京師的動靜,此時正在茫茫大海中行進。
入夜。
大海如同一塊黑色的幕布鋪在地上,只不過在風的吹動下起了褶皺。星辰低得可怕,甚至有一種登上瞭望塔就能摘下的錯覺。
馬三寶打了個哈欠,將《操舟打戧術(shù)》放在身旁,站起身來,扶著船舷,對一旁站著的顧正臣問:“先生,大海好安靜?!?/p>
顧正臣暼了一眼馬三寶,淡然一笑:“等著吧,大海上枯燥的日子多的是,有你慢慢熬的時候?!?/p>
馬三寶直搖頭,伸出手感知了下風向,道:“不是枯燥,只是覺得,這個這會風向轉(zhuǎn)變了,若是掛上帆折向東北,會不會更快抵達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