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以朱茂為首的大儒,顧正臣決定不親自下場。
這種辯論的事,顧正臣能贏得道理,未必能贏得人心,辯贏了,也無法扭轉(zhuǎn)大局,說不定他們還是不服氣,暗搓搓造謠生事。有些文人嘛,嘴巴一張一合,污水就噴出來了。
要徹底一勞永逸地蓋下去這不良之風(fēng),那就需要重量級人物,當(dāng)然,這個重量級不可能是老朱,老朱說話也不好使,學(xué)問上的事,老朱連個文憑都沒有……
所以,顧正臣寫了一封信,連同朱標(biāo)的信一起,安排張培親自去送信。
浙江,金華浦江。
禪定古寺,香火旺盛。
梧桐樹下,風(fēng)來葉響。
老僧顯慧對著眼前年邁,風(fēng)骨清絕的老者道:“滅而非滅,非滅而滅,非滅而有,既滅而空,空有雙泯,理事交奪,如如不動,無即無離。此乃大乘佛教之境。無相居士,你如今可空了?”
宋濂抬手抓了抓花白的胡須,老臉含笑:“要空就需要滅,滅不過來,這空就無法干凈。而欲滅成空,還需用儒典,六經(jīng)乃是吾心,心之為經(jīng),經(jīng)之為心。還是那句話,老和尚,真乘法印,與儒典并用方可大行于世?!?/p>
顯慧剛想說話,宋濂身邊垂手的二十余歲的年輕人開了口:“先生所言有理,閱盡大藏,所尋皆空,非為大道,真道藏于六經(jīng),經(jīng)之為心,故此,吾身之心便是至寶,我心中自有圣人,何須問佛成佛?”
宋濂哈哈大笑,拍著手喊道:“和尚,我這弟子如何?”
顯慧深深看了看年輕人,清瘦脫俗,儒氣逼人,一雙眼雖不大,卻炯炯有神,微微點了點頭:“這就是蘇伯衡、胡翰自愧不如、天資聰穎的方孝孺吧,果是不凡。倒是無相居士,歸鄉(xiāng)這么久,頭一次舍得將他帶到外面。”
宋濂含笑:“年輕人學(xué)問做不扎實,出什么師門。”
方孝孺躬身:“非是先生約束得緊,而是弟子不敢不進(jìn)學(xué),逆水行舟的道理自是懂得?!?/p>
顯慧夸贊不已。
宋濂對方孝孺安排道:“你且代為師上炷香吧?!?/p>
方孝孺答應(yīng)一聲,行禮離開。
宋濂頗有幾分得意地看著顯慧:“此人如何,可否成大才?”
顯慧看著方孝孺的背影,手中盤弄佛珠,道:“此人不凡,定會留名史冊,說不得百年之后,此人之名聲不輸于你?!?/p>
宋濂抓起拐杖,緩緩站起身來:“青出于藍(lán),這是好事?!?/p>
顯慧言道:“聽說王紳也拜在了無相居士門下?”
宋濂點頭:“是啊,他的父親王祎遇害于云南,尸骨無歸,為其兄長養(yǎng)育成人,事母孝順、對兄友愛,且極是善學(xué),這樣的人,不收為弟子豈不是損失?”
顯慧起身,攙住宋濂的胳膊:“云南啊,那里還不是大明之地。”
宋濂嘆道:“是啊,王紳是個孝順之人,盼望著有朝一日朝廷收回云南,好去收殮父親骸骨。只不過,朝堂事誰也說不準(zhǔn)。奇怪,和尚為何今日提到了云南?”
顯慧看著宋濂疑惑的目光,回道:“佛門也想進(jìn)入云南啊,天界寺住持宗泐前兩日發(fā)來書信,想要挑選高僧入京,為日后前往云南傳播佛法做準(zhǔn)備?!?/p>
宋濂皺眉:“宗泐的意思是,朝廷要對云南動手了?”
顯慧微微搖頭:“還沒明旨,也無顯跡。不過——糧食向西?!?/p>
年邁的宋濂走得緩慢,聲音也有些舒緩:“佛門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那就說明這場戰(zhàn)爭不遠(yuǎn)了。陛下是個英明神武的,不會放任云南在梁王手中不管,拿回來是遲早的事?!?/p>
顯慧唱了聲佛號,然后道:“這些年來,佛門被壓制,云南是個契機,教化人心,安撫地方,總需要有些人去做。前些年,無相居士居帝王身側(cè),曾歷陳因果輪回之說,主張帝王以佛教補治化之不足,勸說帝王使真乘之教與王化并行,治心繕性,遠(yuǎn)惡而趨善,佛門興盛有無相居士一功?,F(xiàn)如今佛門想入云南,卻少些機緣?!?/p>
宋濂停下腳步,老眼含光:“所以,宗泐在書信中想讓我勸說皇帝,準(zhǔn)佛門隨軍入云南,給佛門建廟,增佛門度牒?”
顯慧沒有否認(rèn),微微點頭:“確有這份心思?!?/p>
宋濂皺眉。
雖說自己從洪武十年便告老還鄉(xiāng)了,可與皇帝有過一個約定,那就是只要自己不死,每年朱元璋過生日的時候都會去一趟京師慶賀。
洪武十一年自己去了,沒驚動外人,入了宮見了朱元璋之后,便匆匆離開,甚至連太子都沒見一面。今年自己還活著,九月多還是需要去一趟京師的。
顯然,宗泐是想借這個機會,讓自己出頭勸說朱元璋給佛門一條出路。
宋濂并不認(rèn)為佛門走到了絕路,事實上,這些年朝廷也沒有過于打壓佛門,只是按住了佛門的擴張,減少了度牒數(shù)量罷了,但佛門想要更多信徒。
“我已不問朝事,這些事,還是讓宗泐自己去給陛下說吧。”
宋濂認(rèn)為自己退了,那就應(yīng)該退個干凈,不宜再插手政務(wù)方面的事。
顯慧預(yù)料到了宋濂的回答,輕聲道:“此非朝政之事,而是教化之事,是地方安定之事,一番赤子之心,于國、于民皆有利?!?/p>
宋濂頓了下手中的拐杖,呵呵一笑:“既是有利,宗泐也可直言,何必需要我這個老頭子說話?”
顯慧苦澀:“佛不爭世。若宗住持親自進(jìn)言,顯得佛急功近利,有失度化?!?/p>
宋濂搖頭:“有利家國,何談急功近利?說到底,宗泐是有些畏頭畏尾,不想出頭罷了。老和尚,我活不了幾年了,佛要來擺渡我,而不是我去擺渡佛,告訴宗泐,佛本無相啊。”
顯慧凝眸。
無相?
無相居士!
這話似乎是在告訴宗泐,佛是無相的,只要是于佛有利,便可放手為之,又似乎在說,他宋濂想做什么事,不想做什么事,不是佛說了算,而是他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