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史宅。
陳忠筆墨流轉(zhuǎn)之間,勾勒出山景夜色。
月低山高。
孤松生于懸崖一側(cè),樹冠繁茂,傲世群峰。
獄頭周洪匆匆走來,擦著頭上的汗,著急地說:“陳典史,縣尊他……”
陳忠收筆,看向周洪,平靜地說:“孫婆娘這一份禮物,夠他嚇破膽了吧。這是一次警告,希望他能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p>
周洪一跺腳,哀嘆不已:“孫婆娘沒嚇著縣尊,她,她掐錯人了!”
陳忠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擱下毛筆:“怎么回事?”
周洪將事情說了一遍。
陳忠鼻子拱動了下,惡狠狠地看著周洪:“蠢貨,這點事都辦不好!回去問清楚顧知縣與孫婆娘說了什么,告訴她若是胡說,沒人能保她活!”
周洪連連點頭:“她不會說,畢竟案情明朗,她又無錢財贖刑,一百杖下去,能將她打死。為了活下去,她也會好好配合,日后行刑之人都是咱們的人?!?/p>
陳忠平復(fù)了下情緒,擺了擺手:“讓刑房把卷宗給縣尊送過去吧,他是知縣,想要卷宗我們不能捂著不給?!?/p>
確實,無論吏員再猖獗,也只能在暗處使絆子,不可能在明面上公然對抗知縣。
知縣畢竟是一縣之主,手握處置吏員的權(quán)限。
歸根到底,吏員并非朝廷官制之內(nèi)的人物,說開就能開了。
當(dāng)然,沒有幾個知縣愿意得罪所有吏員,每一個吏員背后,都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網(wǎng),對地方上十分熟悉,有話語權(quán)。
沒吏員這群人幫襯著,知縣想要治理一個縣,就兩條腿,想都別想。
周洪答應(yīng),轉(zhuǎn)身去安排。
顧正臣坐在二堂,抽出女監(jiān)卷宗。
共兩份:
一份卷宗是孫娘的,一份卷宗是郭梁的。
展開孫娘卷宗,仔細(xì)看去。
案發(fā)時間:
七月十六日。
案情:
亡夫?qū)O八托夢孫娘,孫娘三更掘墳,挖到了郭梁爺爺?shù)膲炆?。趕夜路的行商發(fā)現(xiàn),嚇壞之后報給里長,當(dāng)場逮捕。
卷宗中的供詞倒也是清晰,畢竟現(xiàn)場抓到的人,想狡辯都沒有辦法。
另一份郭梁的卷宗,主要是證詞,哭訴自家爺爺?shù)膲灡蝗送诹?,?dāng)孫子的大不孝,家門口的墳都沒守好,對不起老人家。
翻來覆去看著卷宗,審視著孫娘的供詞,其中一句“只要給我丈夫換個墳,我兒子就能回來”的話引起了顧正臣的注意。
周洪也提到過這句話,孫娘的兒子失蹤了。
但奇怪的是,沒有人在乎這一點,也沒有人詢問一句,問了刑房中人,縣衙也沒有為此立案留有文書,更沒有派人找尋。
一個大活人失蹤了,縣衙不聞不問,全然裝聾作啞,只盯著掘墳一事不放,這就有些令人費(fèi)解了。
案中案,必須兩個都查清楚,否則這些卷宗送到應(yīng)天府,送到刑部,也會被打回來重新審理。
代審此案的是縣丞劉伯欽,他在句容兩年半了,不會不清楚這點關(guān)節(jié)。
顧正臣拿出一枚銅錢,在手中之間翻動著,陷入沉思。
這件案子說大不大,只是掘墳。
可關(guān)系到案中案,人口失蹤之事,還需要仔細(xì)盤問與調(diào)查。
還有一個問題。
顧正臣看向卷宗。
孫娘的丈夫死了兩年多了,孫娘會在每年的清明、中元節(jié)、重陽上墳,此外,還有其死去的日期,也會去上墳。
明代上墳不像后世,很多人以工作忙碌,路程遠(yuǎn),說不去就不去了。
在明代,墓祭之俗深入民,一次都不可能缺席。
哪怕是游子在外,也得找塊木頭寫出牌位,該祭奠的祭奠下。
也就是說,孫娘一年至少去四次,就這樣還摸錯了墳。雖說有天色昏暗的緣故,可也不能這么粗心大意吧?
最詭異的是,孫娘是移風(fēng)鄉(xiāng)智水人氏,在句容東北三十里外。而郭梁是孝義鄉(xiāng)賀莊人氏,在句容正北三十里外。
兩地有河為界。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孫娘的丈夫墳或郭梁的爺爺墳,確實有一個埋到了另一個鄉(xiāng)里。
郭梁供詞是“家門口的墳都沒守好”,意味著郭梁爺爺?shù)膲灳驮谛⒘x鄉(xiāng)賀莊。這也就是說,孫娘的丈夫死了,并沒有不安葬在移風(fēng)鄉(xiāng)智水,而是安葬在了孝義鄉(xiāng)賀莊!
蹊蹺的地點。
這背后,似乎也有問題。
顧正臣收回目光,這些事還需要詢問才能做出決斷,或許真是孫娘鬼迷心竅,跑錯了十多里,挖錯了墳。
“縣尊?!?/p>
吏房周茂急匆匆走來,打斷了顧正臣的思緒。
顧正臣合起卷宗,將指間的銅錢擱在桌案上,問:“何事?”
周茂拿出一份文書,遞上前:“朝廷發(fā)來文書。”
顧正臣接過文書,看了看烤漆,見沒有拆封痕跡,便拿起桌案上的小刀,挑開文書封袋,取出里面的文書,掃眼看去,不由地瞪大眼,喊了聲:“還真是會來事啊……”
周茂不知何事,也不便于打聽,只好干等著。
顧正臣放下文書,揉了揉眉頭:“去把縣丞、主簿、典史,還有工房的李鶴,一并傳來?!?/p>
周茂答應(yīng)一聲退了出去。
顧正臣看著文書,郁悶得要吐血。
朝廷竟然打算在句容安置韃靼俘虜,還一次安置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這到底是誰的主意?
老朱?
朱大郎?
這種事估計也就只有老朱能干得出來了,你怎么想的,俘虜你好歹安排遠(yuǎn)一點,弄句容來這不是開玩笑,一百來里路,當(dāng)天就能殺到金陵城外搞非法集資建房了……
自己在句容還沒立足,你就給我出難題,這是想把我弄死在句容嗎?
沒多久,劉伯欽、趙斗北、陳忠、李鶴都到了。
顧正臣拿出朝廷文書,讓幾人傳閱,然后說:“朝廷只給了我們一個月的準(zhǔn)備時間,一個月后,俘虜就會送來。如何安置,安置在何處,分田在何處,在哪里營造居所,時間緊迫,現(xiàn)在就商定下來?!?/p>
劉伯欽面露難色:“朝廷給一個月太短了,一千二百余人,即便是三人一房,尚需四百房。”
顧正臣敲了敲桌子:“莫要說難處,朝廷交代了,咱們就必須接下李鶴,往日里朝廷類似之事,如何應(yīng)對?”
李鶴挺了挺胸膛:“征百姓服力役,營造居所?!?/p>
顧正臣微微點了點頭:“據(jù)量征役,先行準(zhǔn)備,爭取二十日內(nèi)完工?!?/p>
“二十日?縣尊,這工期太緊張了吧……”
李鶴有些驚訝。
顧正臣擺了擺手:“就二十日,再晚,秋收就要耽誤了,下去先準(zhǔn)備吧,擬好文書送來?!?/p>
李鶴無奈,只好領(lǐng)命離開。
顧正臣看向主簿趙斗北:“戶籍一事你需與戶房負(fù)責(zé),這一千多俘虜,莫要安置太遠(yuǎn),就在句容城郊四周吧,分散出去,一方位大致四百余人,選擇適合墾荒之地,讓其墾荒,享受墾荒之地三年免稅之策,你看如何?”
趙斗北沒想到顧正臣如此雷厲風(fēng)行,行使職權(quán)干凈利索,安排妥當(dāng),只好應(yīng)下:“縣尊英明?!?/p>
顧正臣拿起銅錢,握在掌心之中:“英明就免了,依據(jù)朝廷政策,需給耕牛、農(nóng)具?,F(xiàn)在朝廷只說安置之策,卻沒給耕牛,你擬一份文書,找應(yīng)天府府尹討要?!?/p>
“???”
趙斗北驚訝不已。
找府尹要?
縣尊,你這怕是開玩笑吧。
應(yīng)天府府尹要給的話,早就給了,不說就是不給,這點默契應(yīng)該有吧。
顧正臣凝眸看向趙斗北:“連文書都不會寫了?”
趙斗北臉色有些難看,奉勸道:“縣尊,這是白費(fèi)力氣啊。朝廷往鳳陽移民多少,為了湊齊給百姓的耕牛,連牛犢子都算了進(jìn)去。咱們想找應(yīng)天府討要耕牛,恐怕難啊……”
顧正臣堅持:“莫要多說,文書你寫,落我之名。”
趙斗北不再多說,既然縣尊愿意去惹應(yīng)天府府尹不高興,那自己還能說啥。
顧正臣不介意,這種文書送上去,應(yīng)天府要給就給,不給就拒絕,談不上得罪。
最主要的是他們不給,自己才好動用庫藏里的銀錢,為安置“移民”落戶句容墾荒,依朝廷策送給耕牛,光明正大的理由。
顧正臣看向縣丞劉伯欽:“俘虜初至,荒地未墾,生計全無,還需縣衙發(fā)放糧食接濟(jì)。待俘虜?shù)种辆淙輹r,由你負(fù)責(zé)統(tǒng)算所需糧食,與戶房對接,從儲糧之中調(diào)撥?!?/p>
劉伯欽面色凜然。
這是顧正臣第一次辦理真正的公務(wù),面對的還是安置俘虜這種少見的大事,他竟處理的井井有條,絲毫不亂!
這個年輕人展露出來的政務(wù)能力,有些恐怖!
需要重新衡量此人能力。
顧正臣將目光投向典史陳忠:“他們是韃靼俘虜,如今歸順了朝廷,也算是大明子民。話雖如此,但該有的防備不可沒有,待俘虜?shù)诌_(dá)句容之后,你需帶人加強(qiáng)巡視,以保治安。巡視時,需要有韃靼人加入?!?/p>
陳忠皺眉:“為何要有韃靼人?”
顧正臣呵呵笑了笑:“總不能說,巡視與防備的就是他們吧?如此不信任自己人,他們?nèi)绾螝w心?當(dāng)然,巡視更多的是安撫句容民心,避免百姓慌亂。”
陳忠咧嘴。
縣尊,你有點虛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