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預言之說,去讓朱元璋相信日本國是個威脅,合適嗎?
顧正臣拿不準。
但是,東征的阻礙很大。
朱瑛上書朝廷不應連年征戰(zhàn),窮兵黷武,這絕不是朱瑛一個人的看法,而是眾多文官中的一個縮影。
官員反對東征,尤其是反對短時間內東征,這是可以預期的事。
若是顧正臣身體無礙,沒有中過毒,大可在北伐之后慢慢圖謀,尋找合適的機會,在三年五年之后東征日本。
總之,不急。
可現如今情況變了!
顧正臣的身體不允許自己拖延太久,一旦自己的身體扛不住,那東征就會成為泡影。
興許會拖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哪怕是朝廷發(fā)動了東征,那也只是安南式的征討——打敗軍隊,占領都城,納降治理。
然后,無數日本人在大明的教育之下成長、壯大,直至有那么一天趁著大明虛弱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撲上來,撕開所有的枷鎖與籠子,尖銳的獠牙插入大明的血肉里!
這是一個劣根到骨的民族,他們體內生長著齷齪,并以齷齪為榮,他們嗜好殺戮,并以殺人為樂,他們殘暴,并以殘暴為尊!
降服他們,只能讓他們當一陣子的兒子,心甘情愿地送出女人、財產。
可幾十年后,只要一只腳沒踩住他們,他們就會反噬主人!
如一條狗,不忠誠的狗。
養(yǎng)著它,不是顧正臣想要的結果,殺了它,滅了它,才是顧正臣期待的結局!
而這個結局,大明王朝,估計也只有兩個人敢做。
一個是死去的常遇春。
一個就是自己。
興許,這樣借預言的方式并不理智,甚至可能會引起朱元璋的顧忌,但顧正臣沒時間與群臣磨嘴皮子,也沒心思與那些人扯什么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
一切為了東征,一切為了——永絕后患!
顧正臣定了定心神,認真地說:“不瞞陛下,恩師走訪寰宇,遍覽天下,他在離開之前曾給臣留下兩個預言。”
“兩個?”
朱元璋垂手,目光深邃。
顧正臣抬手抓風,風吹著袖子:“第一個預言是,《馬克·波羅游記》會引導西方諸國找到中國,并如強盜一般,瓜分中國?!?/p>
朱元璋臉色有些難看:“那些國家,也敢來?”
顧正臣側了下頭:“《馬克·波羅游記》的譯本陛下看過,應該知道這本書對西方人而言,這里黃金遍地,財富無盡。他們渴望財富,而這種渴望的背后,便是征服、掠奪?!?/p>
朱元璋確實看過《馬克·波羅游記》。
黃時雪帶來了這本書,伊麗莎白等人也證實了這本書在西方廣為流傳,伊麗莎白出海的動機,也是因為倫敦叛亂,許多人性命不保,這才冒險出海,她出海的目的地就是塞力斯。
西方渴望來東方,這是事實。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克思的這個預言是可信的,也是可靠的。西方遲遲沒有接觸到大明,是因為他們還沒找到正確的航線,僅此而已。
朱元璋思索了下,問道:“第二個預言呢?”
顧正臣轉身,直視太陽。
陽光刺得幾是睜不開眼,打在并不健康的臉色上。
顧正臣沒有回避,沉聲道:“第二個預言是,日本國會在未來變得強大起來,先占據朝鮮,后兵臨中國?!?/p>
朱元璋聽得心頭一顫。
日本國那個地方,他們若想要對付大明,占據朝鮮是第一位的,也是必然的路。
馬克思不是簡單之輩,他沒有說出什么,日本國萬船過海,進犯大明的話,而是肯定日本會先占朝鮮!
兵臨中國?
朱元璋背負雙手,上前一步,風從腳下吹起:“顧小子,日本國敢進犯我華夏,那我們必將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將他們趕出去,甚至是消滅殆盡!你恩師告訴你結局沒有?”
顧正臣深深看著朱元璋,認真地說:“恩師只說,倭人殘暴,以殺人為樂,不應讓其活在人間。否則,這山河破碎時,將會有數千萬百姓慘遭屠戮,華夏面臨著的是——亡國滅種之戰(zhàn)!”
朱元璋臉色終于變了。
亡國滅種!
哪怕是蒙古騎兵南下,也做不到這種事!
可一個小小日本,他們竟敢做出這般事來?
數千萬百姓被屠戮?
這華夏,這江山還有多少活人?
朱元璋的喉結上下起伏幾次,站在陽光下,并不覺溫暖,只感覺一股寒意在周圍縈繞。
顧正臣開口道:“陛下,臣不知恩師說的未來是什么時候,興許是百年,二百年,乃至五百年之后!但臣絕不允許這種事發(fā)生!東莞百姓的慘死讓臣意識到——”
“倭寇也好,倭人也罷,他們骨子里的殘暴是無法馴服的,也是無法褪去的!對付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戰(zhàn)爭,是消滅!”
“所以,臣極力主張東征,主張兵發(fā)日本,為的不是眼下,而是為未來!”
“臣的身體不好,沒時間耗著,慢慢布置,也沒辦法等朝廷休養(yǎng)生息三年五載,所以,臣是帶著幾分私心,欲行征東之事!”
“若是陛下不準臣帶水師前往,那就請陛下恩準,允許臣帶蕭成、林白帆他們,乘一艘小船東征!”
“即便是臣手中只有一兵一卒,臣也要去那里!”
朱元璋看著意志堅定的顧正臣,凝重地問:“你相信馬克思的預言?”
顧正臣重重點頭:“恩師預言的場景一定會出現,只是沒有具體時間。所以,臣一心希望大明變得強盛,一心引導遠火局不斷發(fā)展壯大,就是擔心有那么一天,敵人的炮彈落到我們身上時,而我們的炮彈,卻打不到他們!”
“臣謀開海,謀南洋,謀澳洲,謀西洋,皆是為大明長遠計。如今北伐未了,草原未定,倉促提起東征,必有無數反對之聲,可臣等不起——只能逆勢而動,愿陛下恩準!”
朱元璋沉默了。
這番話,有些亂人心。
當下的大明何其強大,他日的大明,會衰弱到被一個彈丸小國欺辱嗎?
這事,聽得匪夷。
但是,火器確實可以改變戰(zhàn)爭!
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年,明軍會成為元軍,在全新的火器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乃至面臨亡國滅種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