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經(jīng)緯皺眉,疑惑地看著吳岫。
明軍為何不能走,這里又不是大明的地盤,他們只是過來幫忙干活的,活干完了,到了該走的時候自然要走。
吳岫見阮經(jīng)緯疑惑,問道:“明軍走后,這座城誰說了算,誰來維持秩序?”
吳岫深吸了一口氣,這倒是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占城的不少大臣跟著制蓬峨死在了外面,陳元耀又殺了一批大臣,連王子也沒放過,慘遭其毒手。
現(xiàn)在的占城王都,除了一個李太保之外,就沒什么高官了,而李太保對外放出了消息,制蓬峨死后,他已不愿再入仕,準(zhǔn)備返回大明,離開這一塊傷心地了。
沒人主持大局,那后果可是相當(dāng)可怕。
吳岫嚴(yán)肅地說:“兵災(zāi)害人,可若是沒有兵守著,不出半個月,這座城也會成為人間地獄?!?/p>
阮經(jīng)緯不安起來。
吳岫的話并不是沒道理,一旦秩序喪失,那上街很可能會被人丟磚頭,馬車很可能會被燒了,店鋪也有可能被搶掠一空。
最可怕的是,沒人約束,人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搶劫只是開始,掠人、殺人,才是惡魔!
到時候,倒霉最深的還是大戶、富戶。
阮經(jīng)緯站起身來,踱了兩步:“這樣不行啊,得有人主持局面才可以。”
吳岫嘴角輕輕呸了下,抬手揉了揉鼻子:“阮東家有沒有聽說,陳祖義海賊團死灰復(fù)燃了?”
“什么?”
“這件事剛傳入城中,據(jù)說是陳元耀主動勾結(jié)了陳祖義海賊團,另外,在其他地方也出現(xiàn)了不少流寇,你想過沒有,就算是現(xiàn)在有人站出來主持局面,一旦明軍撤走了,靠著咱們占城的那點人手,能擋得住陳祖義海賊團與地方流寇嗎?”
“擋不住,萬萬擋不住?!?/p>
“是吧,陳元耀入城雖然殺了一些人,可總歸不算多。可若是陳祖義海賊團、其他流寇入城,你我還有活路,你我的家產(chǎn),還有可能保全嗎?”
“保不住。”
阮經(jīng)緯惴惴不安,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吳岫嘆了口氣,站起身來:“要想安穩(wěn)地活下去,保住家產(chǎn)與性命,咱們只有一條路可走。”
阮經(jīng)緯趕忙行禮:“還請吳兄指點?!?/p>
吳岫沉吟了下,轉(zhuǎn)而嚴(yán)肅地說:“讓明軍留下來!”
阮經(jīng)緯道:“可是,他們未必會留下——”
吳岫抬手,堅定地說:“所以啊,咱們需要請他們留下來主持大局。最好,是讓大明旗真正插在這座城上!”
“你的意思是,讓占城并入大明?”
“怎么,你不覺得這樣對我們更有好處嗎?只要并入大明,咱們搖身一變,那就是真正的大明人,是大明商人,而且大明多強大,有明軍庇護,有大明水師護航,咱們未必不能去金陵開店鋪,發(fā)大財!”
“這個——”
“沒什么好顧慮的,制蓬峨死了,王子也沒了,一干大臣基本上都死絕了,安南都被大明吞并了,一旦顧正臣領(lǐng)兵北上,這里便會淪為流寇之地,你若不想面對流寇,那就只能加入大明。”
“好,那我們請命,讓占城加入大明!”
“約定好了,咱們一起去游說其他大戶、富戶、耆老,上一個萬民書,讓顧正臣呈送給朝廷,讓占城成為大明的一個府也好!”
吳岫、阮經(jīng)緯開始活動,很快便形成了一股狂潮,席卷城內(nèi)。
尤其是聽聞陳元耀被殺,順化的安南軍成了流寇之后,萬民書上的名字是越來越多,手印更是拍滿了一塊又一塊白布。
這一日,顧正臣領(lǐng)兵欲走,被無數(shù)占城人攔住。
萬民書擺出,黃耆老帶頭哀求:“占城遭大難,若是明軍一走了之,我等必遭賊寇屠戮,還望大明鎮(zhèn)國公體恤萬民,稟告天子,言說我等愿歸附大明,成為大明子民,這是我們的萬民書,是我們的請愿書……”
顧正臣看著展開的白布,上面的名字、手印密密麻麻,有大有小,填得留白已是不多,整個白布更是被縫在一起,長達三十余步。
“愿大明接納我們,讓我們成為大明的子民?!?/p>
“原大明守護我們,讓我們過上和平安穩(wěn)的日子。”
耆老、富人、百姓,老弱男女,都在這里,一聲聲接過一聲聲。
顧正臣有些動容,抬手止住百姓的呼喊,言道:“大明不能趁人之危,占城的事,還是需要交給占城人來負責(zé),若大明就此占據(jù)此處,豈不是要背負罵名?”
吳岫扯著嗓子喊道:“占城已無王,更無王子,現(xiàn)歸順大明,乃是民意使然。順民意而為之,何來罵名?萬望鎮(zhèn)國公不要拋棄我等,愿大明皇帝,收留我們!”
“收留我們!”
眾人哀求。
顧正臣見事已至此,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yīng)下來:“既是人心在這里,那我若是就此帶兵走了,豈不是害了你們?這樣吧,占城事務(wù)交李太保負責(zé),明軍留兵六千,其他軍隊跟我出城消滅賊寇?!?/p>
“至于你們的歸順萬民書,我當(dāng)會派人送去朝廷,由陛下來決定,是不是答應(yīng)你們的請求。若是有人愿隨之前往金陵護送歸順萬民書的,大可跟著寶船一起去?!?/p>
“我去!”
吳岫積極。
黃耆老也跟著表示自己愿意去。
阮經(jīng)緯也想去大明看看,一直聽說金陵繁華,既然顧正臣答應(yīng)留下兵了,那就沒什么后顧之憂,跑一趟也不是什么壞事,于是也舉了手。
到了這里,占城的耆老高興了,大戶笑了,百姓也放心了。
顧正臣看著散去的占城人,燦爛的笑意一點點收斂起來,招了招手,對王布袋道:“告訴那些商人,他們有資格去澳洲開采金礦了,可若是他們走漏了消息,那找上門的將不是我,而是錦衣衛(wèi)!”
王布袋了然,應(yīng)聲而去。
大明商人在整個計劃中雖然看著沒什么作用,但散播的風(fēng)聲,引起城內(nèi)民心浮動與不安,引導(dǎo)占城商人、耆老一步步歸順大明,這些都與前期進入王都的大明商人有關(guān)。
這些人知道一些事,作為交換,顧正臣許給他們兩年黃金采礦權(quán)。
現(xiàn)在,一場大局,終落下了最后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