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臣挑開簾子,看了看韓宜可,開口道:“韓布政使,若是想留我吃頓飯,還有魚的話,我可以考慮下來??扇羰窍胍米呋ㄉ?,沒門?!?/p>
韓宜可平緩了下呼吸:“有魚,大魚!”
“掉頭?!?/p>
顧正臣放下簾子。
道同看著馬車轉(zhuǎn)了方向,有些迷茫地看向韓宜可:“這就夠了?”
韓宜可嘆了口氣,今日要破費了……
布政使司,后宅。
布政使韓宜可、都指揮使王臻、按察使隨為、廣州知府道同圍坐在一桌。
韓宜可舉杯:“說起來,上次見到鎮(zhèn)國公還是在大遠航之前,一晃三年,今日相逢,除了補一個升爵之慶,更應(yīng)該感激鎮(zhèn)國公與水師帶來了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讓百姓看到了好日子的希望。”
王臻跟著舉杯:“前些年廣東并不算太平,除了有朱亮祖胡作非為之外,還有百姓窮困,無以應(yīng)賦的緣故,造反時有發(fā)生??蛇@幾年,廣東大體太平安穩(wěn),尤其是土豆在廣州高產(chǎn)的消息被無數(shù)人親眼見證后,許多百姓就有了精神?!?/p>
“一個個雖然生活的艱苦,可他們也都清楚,這是最后的苦日子里。廣東太平,沒有民亂,也有鎮(zhèn)國公、水師的功勞,這一杯酒,當喝!”
按察使隨為也恭維了一番。
道同并不善這些場面話,但還是說了句:“因為豐收、安寧,當敬鎮(zhèn)國公?!?/p>
顧正臣舉杯:“敬陛下英明,敬水師勇猛,敬諸位盡職盡責!來,飲勝!”
一飲而盡。
一個個亮著空了的酒杯,哈哈大笑起來。
顧正臣抬手示意都坐下,言道:“既然王都指揮使在這里,那本官有什么便直說了?!?/p>
王臻趕忙將觸碰筷子的手放了回去,肅然道:“鎮(zhèn)國公請說?!?/p>
顧正臣拿起筷子,在桌子上點了下對齊筷子:“安南進犯憑祥,朝廷目前派了使臣前往安南,但具體結(jié)果如何,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安南已成大明在南面的邊患之國?!?/p>
“考慮到南洋貿(mào)易,邊疆安穩(wěn),尤其是避免安南與廣西、云南土司勾結(jié)對抗朝廷,朝廷極大可能會根據(jù)事態(tài)進展,來決定對安南發(fā)動一次自衛(wèi)反擊之戰(zhàn)?!?/p>
“至于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如何,要打到什么程度,我不清楚,目前朝廷內(nèi)部也沒形成統(tǒng)一看法?!?/p>
韓宜可、王臻等人吃了一驚。
這是要打仗了?
顧正臣看向王臻:“雖說征討安南用不著廣東出兵,但總歸還有一個后勤與支援問題。對于平穩(wěn)的廣東來說,后勤問題應(yīng)該不大。只是支援之事需要你們先準備起來?!?/p>
王臻疑惑:“支援,給誰支援?”
“水師。”
“水師還需要支援?”
在王臻的印象里,水師在南洋是無敵的存在,沒有對手。何況你顧正臣親自帶隊,就安南那點水軍,還不夠你塞牙縫……
顧正臣夾了口魚肉,品嘗了下連連點頭,繼續(xù)說:“是啊,對付安南,自然有大軍收拾,似乎不需要廣東這邊出兵??扇羰菓?zhàn)局發(fā)生了改變,作戰(zhàn)線比預(yù)期中拉長了太多,水師又無法在安南外海保留太多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沒有一支力量進駐安南沿海,這事總歸是不好辦,也容易出現(xiàn)紕漏,甚至可能會發(fā)生一些安南百姓入海成賊寇,這事不能任由其發(fā)生。”
王臻端著酒杯,更顯茫然。
安南海岸線就這么長,仗再怎么打,海岸線它也不會改變啊,最多你們水師派幾艘船逆流而上,能分散多少力量?
說得好像水師要全部撤出安南沿海一樣……
顧正臣看著疑惑的王臻,喝了一杯酒:“你只要知道需要,那就夠了。當然,這事是陛下許可,若是當真需要你們,會有旨意送到都司?!?/p>
王臻安心了:“沒問題,只是大概需要多少人手?”
既然皇帝許可,那就照辦。
顧正臣伸出了兩根手指:“兩個衛(wèi)?!?/p>
王臻面色變得凝重:“要一萬多軍士?”
顧正臣點頭:“當然,若是計劃順利的話,需要兩個衛(wèi),最低?!?/p>
王臻皺眉:“若是計劃不順利呢?”
顧正臣呵了聲:“計劃不順利,自然是一個兵也不需要出?!?/p>
王臻看著顧正臣:“不順利,不更應(yīng)該增重兵,確保計劃達成嗎?”
顧正臣放下筷子:“你以為的計劃與我所想的計劃并非一件事,總之,廣東都司準備兩個衛(wèi)的軍士,一要擅戰(zhàn),二要通水性?!?/p>
王臻記下。
顧正臣看向按察使隨為:“原本這件事與按察使司沒太大關(guān)系,但——如果安南改了交趾,自然也需要一些得力官員前往。若是有這樣的人才,隨按察使不妨多舉薦一番?!?/p>
隨為心頭一動。
這話的意思很是明顯了,這是在為徹底占領(lǐng)安南做準備。
韓宜可眼眸明亮,側(cè)身問道:“鎮(zhèn)國公,朝廷到底有沒有拿定主意?”
顧正臣燦爛一笑:“不打無準備之仗,即便是用不著,準備起來也沒多少損失嘛。布政使司這里,我看也可以舉薦一些人才,比如這位道同道知府,那就是遠近聞名的清廉官員,也是一名干臣?!?/p>
歷史上永樂朝打下來過安南,改為交趾,不僅設(shè)了布政使司,也開了市舶司。
只是后來——
被朱瞻基給丟了,不要了。
說到底,朱瞻基有罪,丟了那么大一塊版圖,若是大明能控制交趾二三百年,哪還有后世那點事,修個鐵路還玩起了兩面三刀……
可朱瞻基丟交趾,也不是完全沒有原因。
最大的原因,那就是交趾太花錢了,花不起了。
而花錢多的原因,是交趾內(nèi)部不斷造反,朝廷不得不三番五次派大軍征討。
要知道動用大軍是很花錢的一件事,死了人撫恤要錢,立了功賞賜還是錢,即便是什么功勞也沒有,那也需要糧草錢,糧餉該給還是需要給……
深究交趾內(nèi)亂不斷的原因,除了這些人不服管的因素之外,最大的因素那就是大明派到交趾的官員太黑了,比陳朝皇帝還黑,比胡季犛還胡鬧,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