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大舟驚訝地看著顧正臣,問道:“你如何知道這些題?”
府學教授張自雄說過,整個廣東唯有府學有這份題卷,乃是格物學院測評學員時采用過的,以幫助府學弟子揣測格物學院的招人之道。
按理說,這題外人應是不知。
陳工賢見來人對自己的問題不理睬,反而顧左右而言他,再次開口:“明倫堂不歡迎女子進入,還請離開!”
顧正臣將目光投向陳工賢,呵呵一笑:“女子進入明倫堂,皇帝都沒說什么,你倒是固執(zhí)?!?/p>
“你胡說,皇帝怎么可能允許有人壞了規(guī)矩!”
陳工賢厲聲呵斥。
顧正臣換了個舒服的方向,言道:“在格物學院也有明倫堂,那里不僅寧國公主可踏足,就連醫(yī)學院的女護士也能在屏風后旁聽。一干大儒對此并無異議,就連大儒宋濂知道之后,也只是贊賞,說婦女有知,家和國興,是一樁美事。怎么,你們拿著格物學院的題卷,卻對格物學院的事一無所知?”
陳工賢、鄒大舟面面相覷。
什么,女子也能進入明倫堂,女子也能聽大儒授課?
顧正臣不管兩人信不信,繼續(xù)說道:“剛剛聽你們討論,眼下竟還有人說開海無益。呵呵,這種論斷,也只不過是窺見局部,不見全貌罷了。你只看到了商人得利,有沒有看到商人建造倉庫需要百姓做工,有沒有看到購置貨物出海,而這些貨物又是誰打造出來的?”
廣州城的百姓是很苦,是很難,可這些年并沒有大的亂子,說到底是因為開海對沖了風險。因為開海,商人需要招募人,燒窯的也需要人,紡織、打鐵、運輸、建筑等,哪里都需要人。
商人招人可不像朝廷征徭役,給點糧食吃飯就可以了,商人是需要給人開工錢的。也正是因此,一些因為地方官吏胡來、亂來導致破家的百姓很快進入到了貿(mào)易環(huán)節(jié),涌入到商人手底下做事,才讓廣州的無業(yè)游民數(shù)量相對偏低。當然,若朝廷繼續(xù)無度征調(diào)徭役,還不給吃飯,造反也只能是早晚的事……
從貨物流通,錢糧流轉(zhuǎn),到稅收分配、遠航所得等,顧正臣講了不少,最后總結(jié)了一句:“開海是利是弊,是耗費國帑還是增國庫富民,需要數(shù)據(jù)說話,而不是想當然,只憑片面的見識去揣測,靠著情緒來發(fā)泄否定。如此,你們可認可?”
陳工賢目瞪口呆。
自己可從來沒想過如此之多,也沒想過開海背后竟牽扯如此之廣。
這人看著還不如自己年長,竟有這番見識,了不得!
陳工賢整理了下衣襟,深揖一禮:“是陳某目光短淺了,今日聽聞仁兄一番話,倒是讓我開悟良多?!?/p>
顧正臣看著陳工賢,目光中有幾分贊許。
格物學院不怕有偏見的人,就怕不能打開視野、打開耳目的人,拿著自己一點見識,就以為掌握了整個世界最大的秘密,自己說的一定是對的,其他人全都是蠢貨,一點也不了解這真相如何如何。
能認錯,能聽得進去別人的話,可以理性分析之后,提出不同看法,或認可正確的見解,這才是一個人思想是否成熟的標準。
這是一個可塑之才。
顧正臣笑道:“府學里還停留在圣人之道上,過于關注圣人之言,多以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為行事風格。可格物學院不一樣,他們主張聽圣賢之言的同時,還主張做出一番事來,比如醫(yī)學院,那就應該學習救死扶傷之法,只要法子有用,就應該去嘗試,證明是對的,就應該去推而廣之……”
陳工賢深深看著顧正臣:“仁兄見識卓絕,對格物學院了解如此之多,難不成是格物學院出來的弟子?”
顧正臣哈哈笑了起來:“差不多吧?!?/p>
鄒大舟眼神一亮:“那這格物學院第三道題,證明自我,留名于世,是何意?難不成格物學院的人都是逐名求利之輩,又如何證明自我?”
顧正臣收斂了笑意,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格物學院并不求利,但說逐名,似乎也沒錯。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做出一番令人矚目的事,留下自己的名字!你們可知蒸汽機?”
鄒大舟疑惑:“不知,那是何物?”
陳工賢言道:“應該是格物學院圈養(yǎng)的一種雞?!?/p>
顧正臣下來,走向講臺:“蒸汽機并非打鳴的公雞,也非下蛋的母雞,而是一種足以留名史冊,改變大明的國器,它可以讓船無風而動,逆風快行。現(xiàn)如今自廣州至舊港,順風順水最快也需要二十三四日吧,可若是用上蒸汽機船,五日足夠了……”
陳工賢、鄒大舟瞠目。
五日?
從廣州到遙遠的舊港?
顧正臣拿出粉筆,簡單地繪了下輿圖:“從廣州到金陵,順行趕緊的話,也要一個月左右。蒸汽機的話,全速差不多七日。你們想,這事一旦成了,制造蒸汽機的人,是不是證明了自己的成功,他們的名字是不是該永遠與蒸汽機綁定在一起,留在史冊里,族譜里,世人心中?”
鄒大舟、陳工賢雖然對蒸汽機沒什么概念,可聽著顧正臣的話,也感覺到熱血沸騰。極大縮短遠航的時間,這種意義是何等巨大!
就以赴京趕考來論,窮的走三個月,有錢的也要舟馬勞頓一個半月,這路上可是沒啥精力去讀書復習的,可若是七天就能抵達京師,那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足夠?qū)⑺臅褰?jīng)看三遍了……
顧正臣正色道:“這就是所謂的證明自我,留名于世,格物學院的人都想如此,你們——想不想加入格物學院,做出一番大事,讓世人知道你們的名字?”
鄒大舟、陳工賢有些傻眼。
這怎么滴,就談到了加入格物學院了?
再說了,格物學院可不是想進去就能進去的,那是需要考試的。教授的心思就是,讓我們先參加科舉,然后不中的話,再去格物學院試試……
嚴桑桑突然走了下來。
這時,一個老者站在窗外,一臉威嚴地看向顧正臣:“在我的府學里,拐騙我的弟子,你認為這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