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漢子脫下衣襟,裸露出強壯的肌肉,手中的長鐵錘高高揚起,猛地落下,沉重的力道貫在鐵釬之上,近一半鐵釬深入到石孔之內(nèi)。
吳大稱跳了下來,檢查著一座座石基,見牢固可靠,便抬起頭,對顧正臣喊道:“縣太爺,可以安裝水車了?!?/p>
顧正臣走至岸邊,看了看,轉(zhuǎn)過身對馬力、許二九等人說:“抬水車?!?/p>
“抬水車!”
馬力扯著嗓子。
三十余大漢應(yīng)聲而動,一個高達近三丈的水車在人與繩索拉動的配合之下站立起來。
龐大的水車,僅僅是車軸便長一丈半,支撐著二十四根木質(zhì)輻條,以放射狀向四周展開著。每一根輻條頂端,都配了一個刮板與水斗。水車的底座為外八字,底部有木條連接增加穩(wěn)固。
一群人招呼著,小心翼翼地將水車轉(zhuǎn)移至臨時開挖的坑洞之中,馬力、吳大稱等人又是觀察角度,校準(zhǔn),又是安裝底座,讓水車底座與石頭基座連接。
說著容易,可安裝過程卻耗去了一個多時辰。
待完成一座水車安裝之后,吳大稱用手轉(zhuǎn)動一番,見用不了多少力,證明可行,便安排人手繼續(xù)抬水車,安裝下一個。
顧正臣實際上幫不上什么忙,要力氣沒力氣,要技術(shù)沒技術(shù),這玩意又不能瞎指揮,索性就坐在河邊看白云蒼狗。
直至六座水車安裝完成,再次檢查沒有問題之后,顧正臣才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開河!”
河道打開了。
水流流入挖好的坑道之中,隨著河水沖擊,輻條開始轉(zhuǎn)動,在輻條之上的水斗裝滿水之后,會逐漸提升起來,待水斗接近頂部時便會自然傾斜,水斗之中的水會傾倒而下,而這些水則會流入渡槽之中,渡槽很長,足有五百多步,連接的是另外一條向東北方向的河道。
匠人們檢查著渡槽,查看渡槽是否滲水、漏水。
長達一里的渡槽之上,連接著近三十座高轉(zhuǎn)水車,而這卻是匠作院半個月的成果!
蔚為壯觀。
句容修筑的水車數(shù)量很多,為了緩解旱情,解決稻田用水問題,顧正臣用了五座湖,八條水量較多卻偏離句容耕作區(qū)的河道。
能使用水流自轉(zhuǎn)調(diào)水的,便修筑水車。像是湖泊,水流根本無法帶動水車,便選擇了牛、驢來驅(qū)動,帶動水車以提水。
句容應(yīng)對旱情的舉措力度空前,動員百姓多達五千余,主要負(fù)責(zé)開挖渠道,疏通河道,開挖坑道等。
隨著調(diào)水工程啟動,句容耕作區(qū)的河道水位逐漸上來,百姓隨之投入了大生產(chǎn)之中。
只不過,河流有上下游之分,有人想要截斷水流,專供自家農(nóng)田,導(dǎo)致下游百姓無水可用。搶水成了矛盾,甚至幾個村落在里長的帶領(lǐng)之下鬧起事端來。
顧正臣坐在大堂之上,看著鼻青臉腫的兩個農(nóng)夫,拍下驚堂木,喊道:“王九,你斷水在前,打人在后,可算是惡霸行徑,你自己思量,要么賠償王豐讓其諒解,撤去控訴,要么本官依律令判刑,將你暫關(guān)監(jiān)房?!?/p>
王九冤枉:“縣太爺,我們也需要用水啊,家里七畝地,全靠這點水了。沒了這水,全家人都得餓肚子?!?/p>
啪!
顧正臣厲聲道:“你家田需要用水,那其他人家不需要了?”
王九堅持道:“別人家是別人家,可我們家在上游,想怎么用水怎么用,他們的田旱死也怪他們命不好。”
王豐不樂意了:“這是縣太爺給所有百姓調(diào)來的水,憑什么你要阻斷,直接讓你們地里淌?”
王九怒喊:“就往我家地里淌怎么了?有本事你家地在上游。河在我家地頭,吃的就是我家的地,截斷還有錯了?”
王豐看著如此自私的王九,對顧正臣喊道:“縣太爺,咱不要諒解他,按律給判了!”
顧正臣眉頭緊鎖。
這是兩戶鄰居,都是尋常百姓,不是大戶,不存在仗勢欺人的問題,兩個男人都是家中頂梁柱,唯一的勞力,尤其是這王九,老婆是個瘸子,家里有三個娃,長子還不到十歲,幫不了多少活。
若將這王九給關(guān)押重懲,他家怕是沒什么活路了。
原想著勸王九收斂點,自己從中調(diào)和,讓事情了結(jié),可不成想王九根本不退讓,還認(rèn)識不到自己的過錯。
“王九,你將王豐打傷,差點害其丟了一只眼,幸是輕傷。然按律令,血從口目中出,可是杖八十的重刑,你可知這八十杖打下去,你便沒了半條命!”
顧正臣呵斥道。
王九沒想到懲罰竟是如此之重,這要挨打八十杖,哪怕是沒被打死,估計也要躺在床上兩三個月,那家里誰來收拾七畝地,全家人還如何過活?
“我,我……”
王九終于知道了害怕。
顧正臣看著王九:“河中之水,乃是句容百姓生計之水,本官調(diào)水而來,不是為了讓你等起糾紛,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死活!既你不知悔改,為以儆效尤,那本官只好判決,王九歐傷他人,當(dāng)判杖刑八十!”
王九連忙告饒:“縣太爺,草民錯了,饒命啊。我家里全靠著我去種田,若錯過了農(nóng)時,全家人都得餓死啊?!?/p>
王豐見王九可憐,加上他家情況確實不好,兩家往日也沒過節(jié),主動退了一步,為其說情:“縣太爺,我傷也沒這么重……”
“給過他機會,既是不珍惜,那就按律行法!”
顧正臣冷面無情,看著哀求不已的王九,轉(zhuǎn)而說:“念在你是家中唯一丁口,又恰逢耕作農(nóng)時,且王豐為你說情,你這八十杖,便留待秋收之后再來領(lǐng),在這段時日內(nèi),鐐銬上腳,以作懲罰!退堂!”
衙役給王九上了鐐銬,然后將人趕走。
圍觀的百姓聽到判決,紛紛稱快而去。
兼顧法與情,這是顧正臣唯一能做的事。
不久之后,縣衙貼出告示,不準(zhǔn)鄉(xiāng)民百姓私自截斷河流,自取自用,不得影響他人。
上元縣。
知縣孫克義翻看著朝廷文書,對縣丞周正說:“朝廷下了旨意,日后考滿以三十個月為準(zhǔn)。你任職上元五年之久,一直沒得到提拔,著實屈從。這一次,本官會再次向朝廷舉薦你?!?/p>
周正肅然行禮:“卑職多謝縣尊提拔。”
孫克義擱下文書,笑道:“聽說句容那里很是熱鬧,打造了許多水車?”
周正認(rèn)真地回道:“確實如此,那顧正臣見句容有些干旱苗頭,便急慌慌征調(diào)百姓與匠人,不是打造水車,便是疏浚河道,看似慌亂得很……”
“呵,他一個山東舉人,如何知南方天氣?不出半個月,句容必會有大雨,到那時候,他所有的忙碌可就白白浪費了。耗費庫糧庫銀無數(shù),又是勞民傷財,這種知縣在句容,也是百姓之苦啊?!?/p>
孫克義感嘆不已。
周正皺了皺眉,猶豫了下,開口道:“縣尊,干旱的并非只是句容一地。我們上元縣也有干旱,自開春以來,只有三場小雨,都沒解地渴。前幾日,有衙役下鄉(xiāng)時看到農(nóng)田有稍許龜裂,河道的水確實比往年少了許多,百姓愁苦無水可種稻……”
孫克義擺了擺手,肅然道:“江南何曾缺過雨?翻開上元縣志,干旱年景五十年難見。二十年前,上元也曾春日兩個月不曾雨,之后卻是暴雨傾瀉而下。何況我們也找欽天監(jiān)詢問過,不出半個月,必有雨?!?/p>
周正苦澀不已:“縣尊,倘若欽天監(jiān)的判斷失誤,真出了百年難遇的干旱又該如何?農(nóng)時不等人,一旦錯過,今年夏收必受影響。卑職倒是以為,應(yīng)效仿句容知縣,興水利,挖溝渠,鑿深井,不候雨來,主動為之?!?/p>
孫克義看向周正,板著臉:“如此說就是你的不是了,百姓辛勞,此時正是農(nóng)桑時節(jié),冒然征調(diào)民力,豈不是擾民害民?況且興水利、挖溝渠、鑿深井需要大量錢糧,我們縣衙庫房之中還有多少錢糧可調(diào)用,眼下洪武七年剛開始就動用庫存,往后日子長著呢,又該如何?”
周正有些著急,一跺腳頂撞了回去:“卑職不知往日日子,只知道再沒有水,稻子就種不下去,稻子種不下,今年就沒夏收!”
孫克義看向周正,此人一直沒有升遷不是沒有理由的,性子實在是太直,不知體會上級苦衷。
有點干旱就大興水利,靡費錢糧?
當(dāng)官不能只為了百姓考慮,還得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實在是干旱,百姓沒了收成,那也不打緊,給朝廷遞個話,大不了蠲免稅賦,開倉賑災(zāi)。
可若是沒旱災(zāi),自己花了錢,征調(diào)了徭役,萬一這過程中哪里出點問題,被人抓住彈劾了,自己的官途就到此為止。
所謂不做不錯,少做少錯。
老子說了,無為而治,別瞎折騰百姓,聽天由命就行了。再說了,孫克義不相信四月天里,這江南還不下雨。
周正走出二堂,站在縣衙寬闊處,仰頭看著藍(lán)天白云,看太陽,有些刺眼,悵然若失,長嘆一聲:“地溫開始回升,有人要脫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