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祺與朱標在大明掀起美洲浪潮時,在地球的另一半,葡萄牙的里斯本港海面上,幾艘葡萄牙帆船正在朝著港口緩緩駛來。
咸澀的海風裹挾著鱈魚干的腥氣撲面而來,朱能握緊腰刀的手微微發(fā)汗。
伊莎貝爾號的橡木甲板在腳下吱呀作響,里斯本港那座高聳的圣喬治城堡已近在咫尺,箭樓上傳來此起彼伏的銅號聲,驚起成群的灰鷗。
“偉大的阿維什王國,我回來了!”
伊莎貝爾號的甲板上面,佩德羅看著眼前的里斯本港,整個人都忍不住怒吼起來。
佩德羅突然扯開猩紅色斗篷,任憑大西洋的狂風掀飛他的天鵝絨貝雷帽。這位葡萄牙貴族的金質胸針在陽光下晃出刺目光芒,他刻意提高的嗓音裹著顫抖的興奮,“看哪!里斯本的子民們,神的奇跡降臨了!”
每一次踏足美洲的航程,都充斥著無盡的艱險,隨時可能一去不返。能夠平安歸來,本身就是值得慶幸的喜事。
尤其是此次,他們終于與遙遠的東方——大明王朝的人們建立了聯(lián)系。他將自己在美洲積累的財富悉數換購為大明的絲綢、瓷器與玻璃鏡子,深信這些珍品一旦抵達葡萄牙,必將使他一夜之間躋身富豪之列。
財富,始終是他最熱切的追求。
“終于到葡萄牙了?”
二十名大明武士整齊地佇立在船舷。
朱能的目光從身旁興奮不已的佩德羅身上移開,又落在了這座逐漸露出真容的港口城市上,他的心情也不禁泛起了微妙的激動。旁邊的老將張玉,亦是如此。
他們二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首批踏足葡萄牙的土地的大明子民。
這一切成于幾個月前,佩德羅在通州城與朱棣等人相遇的那一刻。自此,那些在美洲伊斯帕尼奧拉島、古巴島上的葡萄牙人欣喜若狂,紛紛涌向通州城,與那里的大明居民建立聯(lián)系。
他們用手中閃爍的金塊、銀錠,幾乎將通州城的絲綢、瓷器、鏡子等物一掃而空。
隨后,他們迅速派出兩艘船只返回葡萄牙,意圖將這一喜訊傳回本國。
自從《馬可波羅游記》風行以來,他們一直夢寐以求的目的地便是遙遠的東方。他們渴望找到大明,獲取那里的絲綢、瓷器和香料。
然而,大明的船隊(李景隆南洋水師)已離去兩三年,他們始終未能抵達遙遠的東方,與大明的人民相遇。
如今,他們終于得到了那片遙遠富饒國度的消息,這份喜悅讓他們激動萬分,急切地想要將消息傳回葡萄牙。
為了使更多人相信他們已與遙遠的富饒國度建立了聯(lián)系,佩德羅向朱棣發(fā)出邀請,希望朱棣派遣一些人隨他們前往歐洲、前往葡萄牙。
朱棣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接受佩德羅的邀請,于是派遣了朱能、張玉等人組成的二十人團隊,隨佩德羅踏上了歐洲之旅。
這是經過慎重考量的決定。
首先,與丘福、王真等勇而無謀的將領不同,張玉和朱能文武雙全,行事穩(wěn)重,是朱棣的得力助手。
其次,歐洲人開辟新航線意圖東行,大明的燕國同樣渴望西進。
道衍和尚觀察這些歐洲人的反應后認為,大明的瓷器和絲綢在歐洲的價值堪比黃金。
若能進入歐洲市場,意味著將為燕國乃至大明開啟一條財富之門,用滿載瓷器和絲綢的船只換取滿載黃金和白銀的船只。
當然,隨佩德羅赴歐,亦可探明黃金洲與歐洲的距離,同時證實地球確為一個圓球,無論東行還是西行,終將抵達同一目的地。
佩德羅的邀請恰逢其時,正可順帶學習歐洲的航海技術。
抵達歐洲后,亦可深入了解當地情況,為大明未來的決策提供參考。
雙方意見一致,于是朱能和張玉跟隨佩德羅的船隊啟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終于順利抵達葡萄牙的里斯本港。
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航行,終于踏上了歐洲的土地。
朱能旁邊的張玉,也在凝視著這座洋溢著異國風情的城市。
十四世紀末的里斯本港,隨著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已逐步踏入繁榮的殿堂。
無數船隊在此啟航,佩德羅帶領著他們向西探索,美洲之旅皆由此始。隨著美洲與非洲航線的開通,里斯本港也迎來了它迅速崛起的時代。
港口的造船業(yè)、捕魚業(yè)、奴隸貿易興旺發(fā)達,使得這座港口城市悄然之間躍升為葡萄牙的首要港口。
在此時,里斯本港中各式船只密集停泊,展現(xiàn)出一片繁忙景象。
“哈哈,我回來了!”
伊莎貝爾號尚未泊岸,船上的佩德羅及一眾水手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興奮地向港口大聲呼喊,這一幕立刻吸引了整個港口的目光。
“伊莎貝爾號歸來了!”
“他們此行到底載回了多少黃金白銀?”
“船上的那些人怎地如此奇特?”
里斯本港人頭攢動,眾人紛紛涌向伊莎貝爾號所在的碼頭,一雙雙眼睛緊盯著那艘船。
自從探險隊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這片新土地便成為了財富的象征。許多踏足美洲的人都一夜之間變得富有,使得每艘自美洲歸來的船只都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不過很快,眾人的視線便轉向了甲板上的朱能、張玉等人。他們與眾不同的容貌、衣著和氣質,如同雞群中的鶴,立刻成為了人們關注的中心。
葡萄牙人注視著朱能、張玉等人,而朱能和張玉也好奇地打量著這些葡萄牙人。
在這個年代,葡萄牙人的生活并不富裕,港口中的民眾大多穿著簡樸的黑灰長袍,僅有一些女性身著白色裙子。
男人們都蓄著濃密的胡須,由于缺乏打理,顯得有些雜亂無章,給人一種不甚潔凈的印象。
“快看!那些人穿的是什么?”人群中突然炸開驚呼。
葡萄牙水手們攥著纜繩呆立當場,望著甲板上走來的東方人。
他們的服飾完全顛覆了認知:朱能的護心鏡嵌著翡翠,張玉的護臂纏著金絲,連腰間懸掛的火銃都雕刻著祥云紋,在夕陽下流轉著神秘的光澤。
那雙湛藍的眼眸,挺拔的鼻梁,再加上一襲金色的卷發(fā),果真與毒士李文和筆下的歐洲人形象別無二致。
張玉目光細致地掠過每一位葡萄牙人,然后露出一抹微笑,向身邊的朱能輕聲說道。
“佩德羅,這些人是誰?”
港口的葡萄牙人充滿好奇地打量著張玉、朱能等人。
此刻,朱能與張玉身著大明戰(zhàn)甲,短發(fā)整潔,胡須刮得一絲不茍,與他們過往所見之人大相徑庭。
“各位先生、女士,請允許我鄭重地向你們介紹,他們便是我們長久以來渴望尋覓的,來自遙遠東方的大明人?!?/p>
“這就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國度——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