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秋八月。
大明王師三軍合一,抵達倭國京都城外。
倭國后兩位天皇與倭國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出城跪地乞降。
倭國無條件投降大明!
無條件投降!
這是倭國政府在清晰地意識到,他們根本無法戰(zhàn)勝這些明軍之后,做出的最為明智的選擇!
飛鳥城一戰(zhàn),足利義滿先是議和不成,又奮起血戰(zhàn)了一場,可三萬大軍竟然被五千明軍給屠了,巨大差距面前,這位幕府將軍終于意識到了,什么叫做絕望!
打不過!
也根本打不了!
因此足利義滿當(dāng)即決定投降!
他率軍撤離飛鳥城回到京都,與兩位天皇商議后,正式向明軍遞交了降表。
如果不投降的話,等明軍繼續(xù)屠戮繼續(xù)東進,殺光大和國所有的青壯男丁,那他們才是真真正正的亡國奴了!
事實上,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足利義滿和兩位天皇當(dāng)然不愿意舍棄尊嚴(yán)不要,當(dāng)著兩國軍士百姓、數(shù)十萬上百萬人的面兒,以一種極其屈辱的方式跪倒在大和國京都城門口,手中還捧著象征大和國權(quán)柄的“三神器”!
他們都知道,不管今后大和民族的命運如何,他們二人都會被徹底地釘死在史書上面,成為大和民族的千古罪人!
其中要算足利義滿這位幕府大將軍最為憋屈和悲憤。
這兩位天皇也就罷了,反正自鐮倉幕府起天皇就成為幕府的傀儡,他們早就習(xí)慣了,大不了換一個權(quán)臣就是,哪怕這個權(quán)臣可能是明人,但傀儡依舊是傀儡。
但是足利義滿卻不一樣,他可是當(dāng)代幕府將軍,而且正一手締造出了足利幕府,即將走上人生巔峰!
足利幕府橫壓天下不臣,南朝正在節(jié)節(jié)敗退,他馬上就可以統(tǒng)一南北,橫掃天下,讓幕府已經(jīng)達到極盛時期。
換句話說,他足利義滿即將成為大和國的無冕之王啊。
結(jié)果現(xiàn)在好了,大明天兵來了,以一種極其蠻橫血腥的方式,從長崎港開始到九州地區(qū),烽火狼煙長驅(qū)直入,一路勢如破竹殺到了京都城外!
不算這些明軍一路屠殺的地方軍民,單論幕府為了抵御明軍而征召抽調(diào)的軍隊,就有足足五萬大軍,這幾乎是整個倭國可以調(diào)動的所有兵力了,結(jié)果僅僅只是飛鳥城一戰(zhàn),三萬大軍就被明軍那恐怖火器給屠戮一空!
這該怎么打?
幕府拿什么抵御明軍?
大和國又拿什么抗衡明軍那恐怖的火器?
所以,根本就沒得打,也壓根就打不了!
大和國只剩下乞降這一條路可走!
而且還是無條件乞降!
否則等這些該死的明軍殺入京都,傾王城,廢宮室,赤血千里,宮室盡廢……那大和國才是真真正正的徹底完了!
一時的隱忍投降,或許還有留存下去的希望。
繼續(xù)不知死活地與明軍抗衡,那大和民族才是真的完了。
當(dāng)然,這也不過只是足利義滿和兩個天皇為了活命,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
李祺、馮勝和鄧愈三人策馬來到近前,瞟了一眼這足利義滿和兩個天皇手里面的倭國三神器,三人全都跪倒在地上,一人手中捧著一件所謂的神器。
只是李祺他們看后,頓時發(fā)出了一陣嗤笑。
所謂“倭國三神器”,即天叢云劍(草薙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
據(jù)說是天孫降臨時,天照大神授予倭國天皇代代繼承的寶物,這三種神器,兩千年來一直被當(dāng)作倭國皇室的信物,為民眾所膜拜。
這倭國天皇代代傳承,沿習(xí)了以劍、鏡、璽為王者代表的習(xí)俗,并將之發(fā)揚光大,制造相關(guān)的花邊新聞及舊聞、繁雜的傳代交接儀式,使得劍、鏡、璽終于成為了正統(tǒng)皇室獨一無二的象征。
不過在李祺等人眼中,這三神器就是一些劣質(zhì)普通的老古董。
一把劣質(zhì)劍,一塊銅鏡,還有一塊玉璽,沒什么出彩的地方,也就倭民會當(dāng)塊寶了。
不過這畢竟是倭國的三神器,象征著皇權(quán),或者說偽皇權(quán),所以李祺還是給予了其足夠的尊重,并沒有伸手去觸碰。
他可不想因為這些小事處置不當(dāng),回國之后被那些文臣縉紳抓住機會彈劾。
任何人膽敢僭越帝制藐視皇權(quán),都是死罪!
李祺給了鄧愈一個眼神,后者立刻會意策馬上前,居高臨下地俯視著足利義滿三人,朗聲高喝道:“吾乃大明征倭大將軍、衛(wèi)國公鄧愈!”
“今日,吾將代表大明接受你倭國的無條件乞降!”
“這三神器連同你們?nèi)耍嵋矔柕纫煌突卮竺?,獻給我大明皇帝陛下!”
簡單說完了這些話,鄧愈回身看向三軍將士,振臂高喝道:“大明……萬勝!”
此話一出,三軍將士瞬間歡呼不止。
“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自此,明日戰(zhàn)爭宣告結(jié)束。
倭國無條件投降大明王朝!
至于后續(xù)事宜安排,李祺心中早就有了計劃。
他一邊率軍進駐倭國京都,控制著足利氏、倭國皇室在內(nèi)的倭國高層,另一方面李祺也派遣專人將三倭奴與三神器送回國復(fù)命,匯報大捷消息,并且派出官員前來布政。
此外,除了九州地區(qū)、中國地區(qū)、關(guān)西近畿地區(qū),還剩下關(guān)東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及那北海道地區(qū),這些地方明軍可都還沒有踏足過,馮勝打到一半就被叫回來參加受降儀式了。
所以接下來在等待朝廷命令抵達倭國之前,一眾名將也不是沒事可干,各自領(lǐng)著一軍出發(fā),將這些倭國疆土全部屠戮清清洗一遍,尤其是那些負隅頑抗的地方貴族和大名,寧殺錯不放過!
另外,李祺命馮誠和常茂分別趕去了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的所在地,先不提開采不開采,至少要把具體位置找出來。
大明王師此戰(zhàn)勞師遠征,耗費的錢糧輜重本身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這要是不想辦法彌補,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而且一旦這石見銀礦與佐渡金山存在坐實,那大明將會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出海浪潮,大勢所趨之下朝廷再順勢解開海禁,那大明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軌。
三位主心骨里面,馮勝繼續(xù)帶兵去打北海道了,他還需要軍功恢復(fù)爵位,所以顯得格外賣力。
鄧愈覺得很是無趣,所以留在李祺旁邊,也是避免這個毒士李文和做出什么過激舉動。
二人商議一番后,鄧愈主動出言詢問道:“文和,接下來我們該怎樣處置這個倭國?朝廷派官員過來布政,只怕是個麻煩事情?!?/p>
“還不如直接設(shè)個軍民宣慰司,派遣軍隊坐鎮(zhèn),你覺得呢?”
李祺聞言笑呵呵地點了點頭。
“布政什么的,不太可能。”
“此地盡是倭民,漢人數(shù)量稀少,又視我大明為仇寇,定會反叛不斷,所以軍隊鎮(zhèn)壓這是必然的。”
“只是這樣一來就有些麻煩了?!编囉鷳n心忡忡地開口道:“海外駐軍,軍費糜重啊,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同意。”
“放心!”李祺輕笑道:“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倭國可是好地方,一切物產(chǎn)、人口都是我大明的,難道還不能變現(xiàn)嗎?”
鄧愈:“???”